編者語:「智駕最前沿」微信公眾號后臺回復:C-0565,獲取本文參考報告:《方正證券:高精度定位,智能駕駛的可靠輔助》pdf下載方式。
隨著全球汽車產業的智能化與電動化進程加速,智能駕駛逐漸成為推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之一。尤其是在L3級及以上的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逐步落地的過程中,車輛的自主決策和安全行駛需求對車輛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已經無法滿足城市環境復雜多變的駕駛需求,特別是在高樓林立、信號遮蔽、道路復雜的城區,GNSS的誤差顯著增加,導致定位精度難以達到自動駕駛對厘米級定位的嚴格要求。在此背景下,高精度定位技術方案應運而生。該技術通過融合多種先進的定位技術,如PPP-RTK(精密單點定位-實時動態定位)、衛慣組合導航(GNSS+IMU)、地基增強系統等,確保車輛能夠在多種復雜場景下保持高精度的定位信息,為自動駕駛系統提供可靠的位置信息支撐。高精度定位不僅在車輛的導航和定位中發揮關鍵作用,還在整個智能交通系統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無論是高速公路還是城市復雜路網,自動駕駛汽車都需要依靠高精度定位提供的絕對位置信息,結合環境感知數據,完成路徑規劃、避障和自主駕駛等任務。因此,理解高精度定位技術的發展現狀及其未來趨勢,對智能駕駛行業的持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高精度定位的技術背景與發展
1.1 高精度定位的定義及分類
高精度定位技術是一種通過實時動態差分技術、精密單點定位技術、衛星定位與慣性導航融合等手段,獲取車輛在全球坐標系下的絕對位置信息的技術。相較于傳統的GNSS定位系統,高精度定位的誤差通常控制在分米級甚至厘米級,極大地提升了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高精度定位的核心優勢在于它能夠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實時的位置信息,尤其在復雜環境下,如城市峽谷、隧道、高架橋等場景,傳統定位系統往往因信號遮擋、干擾等因素導致定位精度下降,而高精度定位則能夠通過融合多種定位方式,有效克服這些挑戰。高精度定位技術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和技術實現路徑,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基于差分技術的定位(如RTK、PPP-RTK)和基于組合導航的定位(如衛慣組合導航)。其中,RTK(實時動態載波相位差分技術)通過地基增強系統提供的差分信號,可以實現厘米級別的高精度定位,主要應用于對定位精度要求極高的場景,如自動駕駛、測繪、精密農業等;而PPP-RTK則結合了PPP和RTK的優勢,利用廣域增強信號進行高精度定位,適用于廣泛的區域環境,如高速公路、開放道路和城市復雜場景。
PPP-RTK 技術示意圖
1.2 技術實現原理
高精度定位的實現原理主要依賴于多種定位技術的結合和融合。在實際應用中,單一的GNSS定位技術由于受到信號遮擋、衛星軌道誤差、電離層和對流層干擾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定位精度難以滿足智能駕駛對厘米級甚至毫米級精度的要求。因此,必須通過組合多種技術,如GNSS、IMU(慣性測量單元)、RTK、PPP等,來提高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RTK技術的基本原理是通過GNSS接收器接收衛星信號,基準站與流動站之間通過實時差分運算,校正因衛星誤差、大氣干擾等導致的定位誤差,從而實現厘米級別的高精度定位。相比之下,PPP(精密單點定位)技術無需依賴地面基準站,而是通過全球衛星軌道和鐘差的精密校正,提供高精度的定位結果。PPP技術雖然在精度上稍遜于RTK,但在廣域場景下,特別是在覆蓋范圍大、地面基站稀少的區域,如山區、海洋等環境中,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在實際應用中,PPP-RTK技術通過將PPP的全球范圍誤差校正能力與RTK的局部實時差分結合,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高精度定位,并且適用于包括高速公路、城市街道在內的多種駕駛環境。同時,為了解決城市復雜場景中的信號遮擋問題,慣性導航系統(IMU)也被廣泛應用于高精度定位方案中。IMU通過加速度計和陀螺儀等傳感器,測量車輛的運動狀態和姿態,即使在衛星信號失效的情況下,依然能夠通過慣性導航提供連續的位置信息。
1.3 高精度定位在智能駕駛中的應用場景
城市導航輔助駕駛
隨著L3級別及以上的自動駕駛功能逐步在市場中推廣,智能駕駛車輛在復雜城市環境中行駛時,面臨著極為復雜的路況和交通參與者。城市道路的多變性、信號遮擋,以及行人、非機動車等多種交通元素的存在,使得對車輛的實時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精度定位技術能夠通過厘米級的精準定位,結合城市導航系統,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可靠的路徑規劃和避障決策支持。特別是RTK和PPP-RTK技術的融合應用,能夠在十字路口、高架橋、隧道等復雜場景中,保持穩定的高精度定位,確保車輛安全通過。
高速公路場景
在高速公路等相對簡單的結構化道路上,高精度定位技術可以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超視距的定位支持。通過高精度地圖與定位信息的結合,自動駕駛車輛能夠在高速行駛時提前預判前方路況,規劃行駛路線,避免緊急剎車和變道。同時,PPP-RTK技術的廣域覆蓋能力也使其在高速公路的長距離駕駛中表現出色,能夠在保持車輛高速行駛的同時,確保精準的路徑規劃。
自動泊車與智慧停車
在智能駕駛場景中,自動泊車和智慧停車已逐步成為車主關注的熱點功能。高精度定位技術能夠為自動泊車系統提供厘米級的位置信息,使車輛能夠在停車場中精確定位并完成泊車操作。相較于傳統的泊車系統,高精度定位技術能夠顯著提升泊車的精度和速度,特別是在地下停車場等信號較弱的環境中,慣性導航與RTK技術的結合能夠確保車輛準確泊車。
高精度定位的技術優勢與挑戰
2.1 技術優勢
高精度定位技術相比傳統的GNSS導航系統,具有顯著的優勢,特別是在智能駕駛領域。首先,高精度定位技術能夠提供厘米級的位置信息,這是自動駕駛車輛實現車道級導航和自主駕駛的基礎。傳統GNSS的定位誤差通常在10米左右,而高精度定位技術通過差分技術、衛慣融合等手段,能夠將誤差控制在厘米級甚至更低的水平,確保車輛在復雜場景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高精度定位與普通導航定位對比
其次,高精度定位技術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在城市復雜場景中,衛星信號容易受到高樓、大樹等障礙物的遮擋,導致信號中斷或誤差增加。高精度定位技術通過融合多源傳感器數據,能夠在信號失效的情況下,依靠慣性導航系統提供連續的位置信息,確保車輛的持續定位。此外,隨著5G和C-V2X(蜂窩車聯網)的快速發展,高精度定位技術將進一步融合車聯網技術,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定位服務。未來,基于車聯網的高精度定位系統不僅能夠實現車輛的自主駕駛,還能夠實現車輛之間的信息共享,提升整個交通系統的智能化水平。
2.2 技術挑戰
高精度定位技術雖然在智能駕駛中的應用前景廣闊,但其在技術實現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高精度定位技術的實現依賴于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如地基增強系統、衛星基站等。在城市環境中,由于建筑物遮擋和信號反射,建立覆蓋廣泛且穩定的增強系統需要高昂的成本和復雜的技術支持。衛慣組合導航系統在復雜場景中的精度受限。盡管慣性導航能夠在短時間內提供連續的定位信息,但由于慣性導航本身存在誤差積累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慣性導航系統的精度會逐漸降低。因此,如何有效解決慣性導航的誤差積累問題,仍然是行業面臨的重要技術難題。
高精度定位的行業現狀與未來趨勢
3.1 行業現狀
根據《高精度定位,智能駕駛的可靠輔助》報告顯示,隨著城市導航輔助駕駛(NOA)功能的快速推廣,搭載高精度定位系統的智能駕駛車輛數量迅速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搭載NOA功能的車型為26萬輛,2023年達到95萬輛,預計2024年將達到150萬輛。2022年搭載城市NOA功能的車型為5.6萬輛,2023 年達到23.8萬輛,增長率為323.7%。從2022年Q1到2023年Q4,搭載城市NOA車 型數量從0.4萬輛增長到8.5萬輛,滲透率從0.1%增長到1.4%。這一趨勢表明,未來高精度定位技術將在智能駕駛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
標配NOA/城市NOA功能汽車數量(萬輛)
在全球范圍內,以北斗、GPS、GLONASS為代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技術體系。各國政府和企業紛紛加大對高精度定位技術的投入,推動技術的快速迭代和應用場景的擴展。
3.2 主要技術路徑與發展趨勢
隨著高精度定位技術在智能駕駛中的應用日益廣泛,行業內各大企業和研究機構正在加速推進相關技術的創新和應用部署。
PPP-RTK技術的廣泛應用
PPP-RTK(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Real-Time Kinematic)技術結合了PPP和RTK的優勢,是當前高精度定位的主要技術路線之一。PPP-RTK不僅能夠在大范圍內提供厘米級別的精確定位,還能有效應對復雜城市環境中的信號遮擋問題。相比傳統RTK技術,PPP-RTK不需要大量地基增強基站,依靠低軌衛星等技術支持,通過結合PPP的廣域誤差修正和RTK的實時差分,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實現高精度定位。隨著低軌衛星網絡的建設與完善,PPP-RTK技術將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城市復雜路況下,如十字路口、地下停車場等場景,PPP-RTK能夠在不依賴大量基站的情況下,保證穩定的高精度定位。
衛慣組合導航的深度耦合
衛星導航與慣性導航的結合,形成了衛慣組合導航系統,這也是當前高精度定位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衛慣組合通過將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與IMU(慣性測量單元)深度耦合,有效提升了車輛定位的可靠性,特別是在信號不穩定或丟失的場景下,慣性導航能夠保證短時間內的連續定位。目前,衛慣組合導航已經逐漸從“松耦合”發展到“深耦合”階段。深耦合意味著GNSS與IMU的協作更加緊密,可以實現更加精確的誤差校正和信息融合。未來,隨著芯片算力的提升,衛慣組合導航系統將會更加普及,特別是在高動態場景下,如自動駕駛汽車的高速行駛、復雜路況轉彎等,深耦合技術可以極大提升車輛的定位精度和決策能力。
低軌衛星的信號增強與網絡建設
傳統的GNSS衛星主要依賴于中軌道和高軌道衛星進行信號傳輸,但由于城市環境的遮擋和多路徑效應問題,信號的穩定性和覆蓋率仍存在較大的局限性。近年來,低軌衛星的應用逐漸成為高精度定位領域的熱門方向。低軌衛星的軌道高度較低,信號在穿越大氣層時衰減較小,且傳輸延遲較短,適合在城市復雜環境中提供更穩定的信號增強。例如,特斯拉、蔚來等新興車企已開始積極布局低軌衛星的網絡建設,以提升車輛的高精度定位能力。未來,隨著更多低軌衛星的發射和全球性網絡的構建,車輛在城市環境中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將得到進一步提升,這對實現大規模的城市智能駕駛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智能傳感器與高精度定位的融合
高精度定位技術不僅依賴于衛星和慣性導航系統的信號,還需要與車載智能傳感器(如激光雷達、攝像頭等)進行深度融合。當前,自動駕駛車輛依靠多種傳感器進行環境感知,但單一傳感器的局限性明顯,例如激光雷達在雨雪天氣下的性能下降、攝像頭受光照影響較大等。而通過融合高精度定位技術,車輛能夠在定位信號失效或感知信號異常時,依然依賴定位信息進行精確導航。隨著算法的不斷優化,傳感器融合技術將成為高精度定位發展的關鍵方向之一。多源數據融合不僅可以提高車輛的環境感知能力,還能夠在復雜場景中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例如,在城區道路的行駛過程中,車輛可以通過激光雷達掃描周圍環境,與高精度地圖匹配結合,再通過高精度定位確定車輛在地圖中的具體位置,達到更好的決策效果。
5G與C-V2X技術的協同發展
車聯網技術的快速普及為高精度定位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5G與C-V2X技術的結合,能夠在車與車(V2V)、車與基礎設施(V2I)、車與行人(V2P)之間建立實時的信息傳輸通道。這種高效的通信網絡將為高精度定位提供更加豐富的外部環境數據,并結合位置數據進行協同計算。在5G與C-V2X網絡下,智能駕駛車輛不僅可以依賴自身的高精度定位系統,還可以通過實時獲取其他車輛和路邊基礎設施的信息,進一步提升車輛的定位準確性和行駛安全性。這種基于全局信息的高精度定位方案將極大推動車路協同和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
3.3 商業化應用的加速推進
高精度定位技術的商業化應用進程正在加速。在自動駕駛領域,特別是L3及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已經將高精度定位技術作為標配。例如,蔚來、理想、小鵬等企業推出的最新款車型,已經普遍搭載了PPP-RTK或RTK技術,實現了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的高精度定位。這些車輛能夠在復雜城市環境中保持厘米級的定位精度,保證了智能駕駛功能的順利運行。此外,傳統車企也在積極引入高精度定位技術,以提升其自動駕駛功能的競爭力。例如,寶馬、奔馳等高端車企通過與定位服務提供商的合作,逐步實現了車載高精度導航模塊的標準化配置。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未來高精度定位技術將在中高端車型中逐步普及,并最終實現大規模的應用。另一方面,除了汽車行業,公共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也在逐步引入高精度定位技術。例如,公共交通系統中,自動駕駛巴士和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推廣離不開高精度定位技術的支持。智慧城市中的基礎設施監控、智能穿戴設備、應急救援系統等,也正在通過高精度定位技術,實現更高效、精準的服務。未來,高精度定位技術將進一步拓展其應用場景,成為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系統中的關鍵技術支撐。
結論
高精度定位技術在智能駕駛中的作用愈發重要。通過融合衛星定位、慣性導航、地基增強、低軌衛星等多種技術手段,高精度定位不僅能夠提供厘米級的高精度定位信息,還能夠在復雜的城市環境中保證車輛的實時定位和路徑規劃。未來,隨著5G、C-V2X、低軌衛星網絡等技術的逐步成熟,高精度定位將成為智能交通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實現全面的自動駕駛和智慧城市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在當前快速發展的智能駕駛行業中,高精度定位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也面臨諸多挑戰,如基礎設施建設成本、技術復雜性、信號遮擋等問題。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未來高精度定位技術將繼續快速發展,并在全球范圍內形成更加完善的產業鏈,為智能駕駛和智能交通系統的廣泛應用提供堅實的基礎。
審核編輯 黃宇
-
智能駕駛
+關注
關注
3文章
2521瀏覽量
48764 -
GNSS
+關注
關注
9文章
770瀏覽量
47939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12瀏覽量
166461 -
高精度定位
+關注
關注
0文章
63瀏覽量
372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