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中山公園一進門,穿過圓頂的亭子,后頭有一個相親角,大約每天有幾百位著急子女婚姻的大爺大媽在這里像擺攤一樣展示出子女的條件,以尋覓合適的女婿/兒媳。
其實你不要以為這里的男男女女都是因為條件不佳而遲遲沒有找到對象。恰恰相反,這里處處都是“留美博士”、“阿里巴巴高級數據分析師”之類的優秀人才,比起普通的人才市場***了。
所以,即使你為子女寫上非常光彩的履歷,也很少能引起大量關注。
然而這個周六我在中山公園閑逛,卻發現有一位大爺面前里三層外三層圍了好幾圈,我好奇,就上前看看這個大爺的孩子到底是何方神圣。
我擠上前,見大爺的面前就放了一張白紙,上面寫了十個大字:
我兒子有一百個比特幣。
一、2017,比特幣之年
上面的故事當然是個段子,但比特幣無疑是今年熱度最高的事情。甚至有人為那些沒有比特幣的人專門造了一個詞,叫“Nocoiner”,意思就是“沒有比特幣的人”。
一枚比特幣今年年初的價格還不到 1000 美元,然而一年過去了,一枚比特幣的價格已經高不可攀,一度達到了 20000 美元。
比起比特幣的漲勢,“萊特幣”、“以太幣”等其他“虛擬貨幣”(又稱“加密貨幣”)的價格更是翻了近百倍。
就拿萊特幣來說,如果你在 2017 年年初,以 20 元人民幣的價格花 2 萬購入 1000 枚萊特幣,那么現在這筆錢已經變成了接近 200 萬人民幣。
不光中國陷入了一種投資“虛擬貨幣”的狂熱中,美國、韓國、日本,世界各地都被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貨幣”神魂顛倒。
所以在美國亞馬遜 12 月商業分類的榜單上,畢業于斯坦福大學的阿蘭?諾曼(Alan T. Norman)所著的《加密貨幣投資圣經(Cryptocurrency Investing Bible)》,超越大熱的《原則(Principles)》和《導師天團(Tribe of Mentors)》,成為了排名第一的暢銷書。
這是比特幣瘋狂暴漲的一年,所以,年末,我們不如來借著這本書,重新審視,或者好好了解以下兩個問題:
到底什么是比特幣?比特幣會給我們帶來什么?
不論你認為這種瘋狂的暴漲是不是一種“泡沫”,我相信你都有必要去好好了解一下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東西。
畢竟,投資的本質是認知的變現,只有不斷提高認知,才有可能坐上下一輛通往暴富之路的車。
二、到底什么是比特幣?
2009 年,一位名叫“中本聰”的神秘人物發布了一篇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交易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宣告了比特幣的誕生。
但是從“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交易系統” 的定義中我們確實很難真正理解比特幣到底是什么。
對此,我深有體會,因為在 2011 年的時候,我還在上高中,一位很好的朋友向我介紹了他在百度貼吧里看到的一個叫“比特幣”的新東西。
彼時他以數十元的價格購入多枚比特幣,幸運的是,他在比特幣漲到數百元一枚的時候決定將它們賣掉換一部最新的智能手機,不幸的是,他沒有想到后來比特幣可以漲到 2 萬美元一枚。
可惜,我沒有搞清楚它和 Q 幣到底有什么區別,因此錯過了第一次和比特幣的親密接觸,一部智能手機都沒有賺到。所以,都是“虛擬貨幣”,比特幣和 Q 幣到底有什么區別?
比特幣和 Q 幣的最大不同在于發行機制。
就拿 Q 幣來說,是由騰訊公司發行的虛擬代金幣,騰訊公司作為發行機構,它想發多少就發多少,Q 幣的數量完全由騰訊公司所控制。只要你愿意用足夠的錢來兌換 Q 幣,就一定會有足夠的 Q 幣來跟你兌換。
所以問題就出現了,由于 Q 幣是可以由一個特定的機構無限發行的,它的數量沒有上限,所以很容易出現貨幣濫發超發的現象。
但比特幣是不同的。它沒有一個特定的諸如中國人民銀行和騰訊公司這樣的發行機構,而是被人“算”出來的。
可以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在比特幣的網絡里,系統自動出了一道非常難的數學題目,大家一起協作來解出這道難題。
當系統給出的這道數學題被解開以后,參與解題的人就可以根據貢獻獲得一定數量的比特幣作為獎賞。這種獎賞不是由某個機構來分配的,而是由客觀的計算來度量的。
而且比特幣已經在系統設計上定死了,一共只會發行 2100 萬個比特幣,因此也不會出現超發濫發的情況。
簡單來說,Q 幣是由騰訊公司來發行的,我們稱之為“中心化的貨幣發行機制”,但比特幣是通過計算,經由貨幣網絡來發行的,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的貨幣發行機制”。
2013 年的時候我再次與比特幣相遇。2011 年的疑惑還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就來了,當時我開始比較頻繁的使用支付寶、網銀等“在線支付”工具,那么這些“在線支付”、“電子現金”又和比特幣有什么區別呢?
比特幣和支付寶/網銀最大的區別在于是否存在第三方清算機構。
網銀和支付寶本質上是一個“工具”,在這些工具里的數字是人民幣或者其他貨幣。貨幣通過這些工具來進行網絡上的流通,但是本質上,是在改動銀行的數字大賬本。
比如說,你利用網銀給 A 轉賬 1000 元,那么在銀行的賬本上,你的數字減少 1000 元,A 的數字增長 1000 元。
但是在比特幣網絡中的轉賬,不需要經過第三方的機構的清算,而是在整個網絡上進行確認的。也就是說,在這個網絡上,每一個人都有賬本,記錄網絡上所有的轉賬。
舉個例子,如果想要改動你在網銀上的轉賬,那么其實,只要改動銀行的賬本就行了。但是如果你在比特幣的網絡上完成了一筆轉帳,那么在這個網絡上所有人的賬本都會記錄這一筆轉賬,顯而易見,如果想要進行改動,那么就得對每個人的賬本進行改變。
簡單來說,網銀上的轉賬清算是記載在銀行的大賬本上的,我們稱之為“中心化的貨幣清算機制”,比特幣上的轉賬是記載每一個人手上的賬本的,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的貨幣清算機制”。
所以你看,其實所謂“電子貨幣”、“網絡轉賬”都不是比特幣的獨創,而比特幣真正的本質就是在于這四個字:去中心化。
當然,“去中心化”并不是這個世界天然正義的運營方式,我們更需要討論的是,所謂比特幣,所謂“去中心化”,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三、比特幣和“去中心化”的意義
2017 年,除了“比特幣”,另外一個重要的現象無疑是“人工智能”了。從我們之前在《信仰經濟》和《生命 3.0》的解讀和學習中,我們不難得出這么一個結論:比特幣和人工智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兩大覺醒符號。
那么比特幣和人工智能又有什么聯系呢?
簡單來說,由于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人類的工作最終肯定會被人工智能替代的,甚至人類本身最后要被人工智能替代的。
但是問題在于:
第一,馬克思說,人類的本質是勞動,如果剝奪了人勞動的權利,那么人存在的意義是什么?我們恐怕要在這件事真的發生之前把這個終極問題思考清楚。而在當下,人們往往是被消費主義的幻想迷惑了的。
第二,如果人工智能不僅剝奪了人勞動的權利,而且要完全支配人類,我們還能為爭取獨立自主的權利,而做出最后努力嗎?
而比特幣就承擔了這兩個歷史任務。如果它失敗了,那么人們在大夢初醒之后就會反思我們的人生以及我們這個世界運作的方式。如果它成功了,“去中心化”的屬性會讓我們能夠再多抵抗人工智能一會兒。
且聽下面的分析。
如果比特幣失敗了,那它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 LSD。
LSD 是一種 60 年代嬉皮士運動非常流行的迷幻藥物,服用這種藥物以后你可以產生 4 到 12 小時的感官、感覺、記憶和自我意識的強烈化與變化,想象力突然變得非常豐富。
在服用 LSD 之后,你可以在大腦里構建出來一個逼真的虛幻世界,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你無法分清現實和虛幻。
那為什么說比特幣是一次會崩潰的泡沫,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 LSD 呢?
我們來對比分析一下曾經用 LSD 這種藥物驅動下的嬉皮士運動。這些年輕的男女用藥物構建了一個虛幻世界,然后反過來解構這個世界,展示這個世界的荒誕和不合理,號召人們遵從內心,不要被“現實”的幻像蒙蔽了雙眼。
但是,嬉皮士運動的結局是失敗的,他啟發了一部分青年的覺醒,但是對這個世界的根本秩序沒有什么撼動。其實也是說明了這種虛無主義的覺醒運動是不可能給人們帶來真正的覺醒的。
然而,比特幣作為一種“迷幻劑”,是從極度現實主義的角度出發的。
你可以認為比特幣是一場泡沫,但是在這場泡沫中,我們創造了價格、指數、完整的經濟理論、現代信息技術、龐大的組織協作,一切人類引以為豪的理性文明的要素,都可以在一層泡沫中得到構建。
那么,我們過去認為理性的、堅實的、唯物的各種文明,是否也有可能是更為隱蔽的泡沫呢?因為我們過去證明某一個事物合理存在的論據,都可以從比特幣的世界中找到,不論是人還是理論。
房子是不是泡沫呢?互聯網是不是泡沫呢?紙幣是不是泡沫呢?
人類文明當前的運作方式是不是泡沫呢?
如果比特幣不斷增長不斷增長,以至于所有人都被裹挾到這一次瘋狂的迷幻實驗里,當泡沫破滅,大夢初醒,我相信會比嬉皮士運動更能啟發人們對人生的本質的思考。
所以,如果比特幣失敗了,那么它對于人類的意義就是一次偉大的迷幻實驗。
如果比特幣成功了,那它就是抵抗 AI 的最后一道防線。
當然,比特幣一定會失敗嗎?我倒無法判斷。如果比特幣一敗涂地,那么探討“去中心化”沒有什么意義。
而如果比特幣最終成功(雖然成功與失敗的標準不好確定),那么“去中心化”的意義就會在人工智能的時代無限放大,成為我們抵抗人工智能統治的最后一道防線。
為什么這么說呢?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挾天子以令諸侯”比“民主選舉獲勝”要簡單得多。
舉個例子,假設人類全盤接受了“去中心化”的想法,人類的所有權力都是由絕對透明的選舉產生的,那么如果人工智能希望用非武力的方式讓人類接受他們的統治,必須要取得大多數人的同意,形成“共識”,才能統治人類。
而如果人類的組織形式是中心化的,那么人工智能只要控制權力組織就可以啦。如果沒有透明的“去中心化”,那么人工智能想要控制選舉也是易如反掌的。
再舉個具體的例子,如果人工智能希望獲得財富然后雇傭人類為他們工作,或者雇傭人類“聽他們的話”,他們在“中心化”的社會只需要修改銀行的大賬本就可以了。
如果我們這個世界使用比特幣作為貨幣,那么人工智能是無法修改這個大賬本的,因此很難輕易地獲取大量財富。
所以說,如果沒有“去中心化”,那么人工智能根本就不需要暴力手段就可以“文明地”完成統治人類的目標。
但如果比特幣為代表的去中心化的運作方式成為了我們這個世界的底層運作邏輯,那么顯然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工智能統治世界的難度,因為在許多事情上,都需要和大部分人類形成“共識”,才能推進執行。
不過,在更遠的未來,人工智能可能再也不需要人類的存在了,那么不管我們是用比特幣還是萊特幣,都沒有太大的意義了,所以我說,比特幣只能是最后一道防線,而不是不能突破的一道防線。
所以你看,站在整個人類的高度,比特幣的意義絕不是17世紀郁金香泡沫式的投機狂熱那么簡單,不管你認為他將要失敗還是成功,我認為你都有必要去深入了解比特幣背后“去中心化”的深刻含義。
所以本文的意圖不是寫一篇比特幣知識大百科,其實只想提綱挈領,直達事物的本質。拋開紛繁復雜的幻象,你最應該搞懂的就是比特幣所代表的“去中心化”哲學的意義。
我們人類社會過去數千年都是中心化的運作方式,在人工智能的時代生而為人,面臨人工智能未來可能的拷問,我們必須要去思考怎么樣才能應對這樣一個嚴峻的考驗?也許,“去中心化”就是一個解。
這就是比特幣的真正意義。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510瀏覽量
239225 -
區塊鏈
+關注
關注
111文章
15562瀏覽量
106359 -
比特幣
+關注
關注
57文章
7006瀏覽量
140880
原文標題:比特幣:人類抵抗人工智能統治的最后一道防線
文章出處:【微信號:LinkedIn-China,微信公眾號:li<x>nkedIn】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