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競爭越來越激烈的MCU領域,國內MCU廠商都在如何拓寬市場打造新增量?又是如何優化成本?
在電機領域,MCU的性能和成本一直是衡量產品競爭力的兩大核心指標。隨著工業4.0的深入發展,電機控制系統正向著更高效、更智能、更集成化的方向發展,而MCU作為這一變革的驅動力,其市場趨勢和成本控制策略成為了行業關注的焦點。
一方面,隨著MCU產品技術創新的步伐不斷加快,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MCU廠商必須持續投入研發;另一方面,價格戰愈演愈烈,成本壓力不斷上升,企業需要在保持產品質量甚至提升產品性能的同時,尋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此外,客戶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對產品的定制化和快速響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當下國內MCU廠商都在如何拓寬市場打造新增量?又是如何優化成本?在2024中國(秋季)電機智造與創新應用暨電機產業鏈交流會期間,我們與一些MCU廠商就市場新機遇和降本方案進行了探討。
01 | MCU市場兩極化:入門級廝殺激烈,高端應用空間巨大
競爭白熱化,是大多數受訪MCU廠商對如今市場環境最共性的感受。
“目前國內MCU領域同質化競爭已經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很多同行都在比拼低價,通過降價來沖銷量,這導致MCU市場價格持續走低。”元能芯市場總監王磊說道。
而競爭最激烈的領域集中在入門級MCU領域,在這個MCU細分領域,很多MCU企業可能通過低價策略取得了銷量,但是很難保證利潤。
另外,笙泉科技產品企劃行銷部專案經理王駿維認為,低壓應用領域的產品價格相對便宜,技術門檻更低,因此包括國內和國外的許多MCU廠商,都集中布局在低壓應用領域這也使得低壓應用領域成為一片紅海市場。
睿興科技研發總監蕭經華認為:“過去MCU廠商一款產品就能覆蓋多個應用領域,因此對利潤把控能力相對強;現如今同質化的產品多如牛毛,且都集中在中階和低階應用市場。這個區間市場需求量最大,但是相對內卷更嚴重、利潤更低。另一方面,企業在高算力、高可靠度、高能效的高端市場布局較少,這部分市場雖然技術門檻更高,但是突破后能取得的利潤空間也更大。”
雖然MCU企業普遍認為布局高端市場是破內卷的一個思路,但是實際操作上并不容易,靈動微電子市場經理鄔正鑫表示,發力高端MCU市場需要足夠的耐心和定力。
鄔正鑫以靈動微的發展經歷來舉例:“如果布局電動工具賽道,整體模式相對短平快,也許半年就能有盈利,但是競爭也相對激烈;但以應用相對高端的大家電領域為例,靈動微在洗衣機賽道的市場份額較為可觀,但從靈動微開始供應第一個芯片訂單,到如今批量供應,中間也經歷了3年多,所以想做好高端市場,需要有耐心和戰略定力。”
02 | 內卷下,MCU廠商面臨哪些市場增量機會點?
雖然MCU市場整體呈現內卷態勢,但是MCU廠商也洞察到一些機遇。
首先是MCU與AI的集成。
元能芯市場總監王磊說道,國外一線品牌已經有產品案例,但是國內尚處藍海,“類似于智能手機對于用戶習慣的數據生成,芯片應用也同樣需要大數據AI模型。例如空調,當經過大量的數據訓練后,芯片就能通過數據設置合理的參數特性,以達到制冷效果的最優化。目前這種趨勢已經出現在智能家居應用領域,通過通信更快、連接性更強的集成芯片,以實現萬物互聯,提升終端應用的效率和定制化。”
其次,32位MCU應用將會越來越多。笙泉科技產品企劃行銷部專案經理王駿維認為,從布局動向來看,近些年國產頭部MCU廠商已經明顯將產品重心從8位MCU轉向更多布局32位MCU。
另外,蕭經華認為,從系統方案來看,高速運轉電機,以及高壓應用下的低能耗方案也是MCU廠商當前面臨的增長點。
除以上方向外,高端應用領域的國產替代是國內MCU廠商當前的另一個機遇。
睿興科技研發總監蕭經華說道,目前國內MCU產品更多應用在消費型產品上,但是再進階到工業級、車規級產品等領域,國內MCU市場暫時還需要大量向國外MCU廠商采購。
蕭經華舉例,比如無人機電驅對穩定性和算力要求就很高,但是目前國內廠商很難完全滿足,因此相關產品的MCU主要是從國外采購。這個市場也是國內MCU廠商面對的機會。
對于國產替代,靈動微電子市場經理鄔正鑫也表示,家電領域目前國外廠商的MCU市場占有率比較高,“我們希望能夠提高產品的性能和性價比,爭取能取得更多市場,這樣能夠實現營收和利潤的新增長。”
賽元微電機產品線產品經理王謙敏表示,基于國產替代的趨勢,芯片廠商需要堅守品質和可靠性,不單單在資源和性能上可以PK國際一線品牌,更要在可靠性和品質上對標,才能真正的實現國產替代。
在具體應用領域,鄔正鑫表示除了近幾年行業熱門的高速風筒和電動牙刷外,當下非常看好機器人應用領域,或許這將成為下個爆發的風口賽道;另外,BLDC電機的控制方式已經在很多場景得到應用,未來BLDC能開發更多應用場景,就將給行業帶來新的增量。
03 | 市場內卷,MCU廠商加碼成本控制方案
在開拓市場新增量的同時,MCU廠商也在不斷探索成本優化方案。
一方面,成本控制與優化能夠改善MCU廠商在內卷環境下的經營情況,另一方面,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夠使相同性能產品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MCU成本構成的主要因素是晶圓成本。
笙泉科技產品企劃行銷部專案經理王駿維表示,笙泉科技主要是通過較大的晶圓采購量來降低相關成本,“我們會先把重心放在產品的市場推廣,把訂單量做大后,我們晶圓采購量也相應更大,這時我們就能分攤成本,達到降本的目的。”
此外,封裝成本也是MCU在成本核算方面的重要指標。
靈動微電子市場經理鄔正鑫介紹,為減少客戶板級BOM成本,將多個 IC 合封在一起,如常見的MCU+預驅+LDO/DCDC的組合,可以減少封裝成本,同時在滿足產品性能指標的情況下,盡可能縮小芯片面積。
同時,成本構成還有一個關鍵是軟件運營和維護所帶來的成本。元能芯市場總監王磊介紹,無論是電機產品,還是主控類IC產品,軟件相關的責任投入核算下來也是一筆巨大的成本,“因此,元能芯通過提供更簡單的調級界面以及更好的軟件開發工具,以縮短客戶使用我們產品的開發周期,這樣能優化客戶的產品結構線,本質上也降低了客戶的使用成本。”
04 | 總結
采訪中,各廠商對當下MCU共同的感受是卷,主要體現在價格上。
但細分市場來看,內卷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應用市場,而性能更高、算力更強,相應技術門檻更高的高階產品市場目前還存在機會;另外,近些年行業熱門的BLDC電機市場仍然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此外,對于國內MCU廠商來說,國產替代依然是機會點,尤其是在工業級、車規級產品應用中,目前國產MCU市場占有率相對較低,這意味著隨著產品性能優化、技術進步以及成本控制,國產MCU未來將有望在高階市場取得更多市場份額。
而在內卷的市場環境下,成本控制成為了行業關注的焦點。受訪的MCU廠商均從生產成本、運營成本等方面優化成本方案,以取得更強的產品競爭力和更優的經營狀態。
總的來說,當下MCU市場仍然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對于MCU廠商來說,如何在這種浪潮下抓住市場帶來的機遇,推動技術升級與進步,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議題。
本文為嗶哥嗶特資訊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和授權,不得轉載
審核編輯 黃宇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207瀏覽量
351938 -
工業4.0
+關注
關注
48文章
2015瀏覽量
11872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