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EEE 802到汽車Zonal架構羅森伯格如何驅動未來連接
IEEE 802系列標準起源于1979年,最初為實驗室和辦公環境制定局域網規范。如今,它已成為全球互聯領域的基石,覆蓋以太網、無線局域網等多個領域,為現代通信技術奠定了基礎。在這個不斷演化的標準體系中,IEEE 802.3工作組專注于以太網的發展。
IEEE 802.3與以太網的演進
以太網誕生于1973年,由施樂公司工程師羅伯特·梅特卡夫開發,最初旨在實現計算機間資源共享。到1985年,IEEE 802.3工作組發布了第一個以太網標準,支持粗同軸電纜(10Base5)、細同軸電纜(10Base2)和雙絞線(10BaseT)三種傳輸介質。自此,以太網不斷擴展其應用范圍,從銅纜到光纖,從局域網到更廣泛的網絡架構。
今天,IEEE 802.3的最新標準進一步采用銅基雙絞線和光纖,成為現代高速通信的主流選擇。這些技術為汽車行業的電子電氣架構(E/E架構)轉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汽車Zonal架構的崛起
隨著汽車功能的復雜化和智能化需求的增加,E/E架構正在從傳統的域控式向中央計算的Zonal架構演變。這種新架構通過中央計算平臺實現數據的統一處理和綜合決策,與“軟件定義汽車”的理念高度契合。
軟件定義汽車的優勢:在生命周期內通過OTA(Over the Air Technology 空中下載技術)升級,實現功能的持續迭代,為用戶帶來常用常新的體驗。
架構優化:Zonal架構減少了線束復雜性,降低了整車重量,提升了生產效率。
然而,這一演變并非一蹴而就。在主干網絡中,以太網已開始扮演重要角色,但在傳感器和執行器端,仍有多種通信協議并存。例如,FPD-Link協議在攝像頭領域憑借低功耗、低延遲和全雙工能力保持競爭力,而以太網正在逐步攻克帶寬、時延等技術挑戰。
IEEE 802.3的新目標
盡管汽車E/E架構正在從域控架構向中央計算的Zonal架構迭代升級,以太網在除主干網架構以外,目前也尚未形成‘一統江湖’式的主流方案。
為滿足汽車Zonal架構的需求,IEEE 802.3工作組正致力于以下方向:
從SerDes向以太網的無痛遷移(攝像頭SerDes Bridge->Ethernet Bridge)
解決攝像頭鏈接的時鐘同步問題
支持域間高速以太網(10/25Gbps)主干網
降低成本并提升透明度
羅森伯格的創新連接方案
作為行業領先的連接方案提供商,羅森伯格在這一轉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憑借多年技術積累,公司為客戶提供了涵蓋板端和線端的多種連接器與線束解決方案:
H-MTD連接器:支持以太網和FPD-Link協議,提供非防水/防水和單腔/多腔等多樣化選擇。
FAKRA與HFM解決方案:采用同軸線纜技術,特別是HFM(MiniFAKRA)連接器,具有卓越的信號傳輸性能,廣泛應用于主干和傳感器網絡。
從IEEE 802的誕生到汽車Zonal架構的興起,全球通信技術的演進始終推動著行業創新。羅森伯格通過不斷優化的連接技術,積極助力汽車行業實現高效、安全的未來出行。在這場技術變革中,羅森伯格不僅是見證者,更是推動者,為全球客戶提供可靠的創新解決方案。
-
以太網
+關注
關注
40文章
5424瀏覽量
171702 -
同軸電纜
+關注
關注
1文章
211瀏覽量
21393 -
羅森伯格
+關注
關注
1文章
41瀏覽量
8757
原文標題:從IEEE 802到汽車Zonal架構:羅森伯格如何驅動未來連接
文章出處:【微信號:Rosenberger_Auto,微信公眾號:羅森伯格汽車電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