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李俊慧
日前,華為公司宣布,在美國和中國提起對三星公司的知識產權訴訟,包括加州北區法院和深圳中級人民法院。一時間,華為訴三星專利侵權引發手機行業廣泛關注。
那么,華為訴三星專利侵權,能否等同于國產手機廠商的專利積累已經相當雄厚?在智能手機終端市場進入白熱化競爭之時,華為向三星發起專利訴訟是不是一場營銷舉措?這會對其他國產手機廠商產生何種影響?
首先,華為亮出的專利武器是通信專利而非終端專利。來自加州北區地區法院公開的起訴書信息顯示,華為在美國起訴三星電子、三星電子(美國)和三星研究院(美國)專利侵權,涉案專利主要是涉及LT E標準的通信技術專利。
華為在起訴書中聲稱三星侵權了其11項美國授權專利,這11項專利大部分都和LT E(4G)技術相關,也有涉及2G/3G技術的,簡單地說,華為在美國向三星發起的專利訴訟,主要涉及通信技術專利,而非終端產品專利。
此前,在蘋果與三星之間曠日持久的專利訴訟大戰中,2011年4月15日,蘋果在美國北加州圣荷西聯邦地方法院對三星提起專利侵權訴訟中,包括三件發明專利和四件外觀設計專利,而這些專利大多數是圍繞手機終端。
簡單地說,與此前蘋果與三星就智能手機引發的專利大戰不同的是,華為與三星之間的專利大戰核心是通信技術專利,而非移動終端或手機專利。
因此,就華為訴三星專利侵權本身而言,并不能得出國產手機已經在創新程度上可與蘋果、三星相較量或抗衡的結論。
其次,華為正在建立基于專利許可全新專利運營生態。在華為訴三星之前,華為與蘋果達成的專利交叉許可合作,一度引發熱議。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信息顯示,華為向蘋果許可專利769件,而蘋果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
值得一提的是,與當下華為訴三星專利侵權糾紛類似,華為與蘋果達成的專利交叉許可合作,也主要集中在LT E標準的通信技術專利。而雙方達成合作協議的時間應該發生在2015年。
由此可見,華為此番在中美兩地向三星發起專利侵權訴訟,更多反映的是華為在通信技術領域的專利實力,而非其智能手機終端領域的實力。
而結合華為與蘋果達成許可協議,而提起訴訟也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因此,華為訴三星專利侵權,并非簡單出于營銷的目的,而更多應該是華為在探索全新的專利運營生態。
一如基本退出手機終端領域的愛立信,基于其在2G、3G、4G等領域的專利積累,它依舊可以通過許可專利獲得持續的收入,也可以根據談判對象的配合度不同,選擇發起訴訟,最具代表的案例莫過于愛立信在印度訴小米手機侵權。
最后,華為訴三星給國內廠商最大的啟示還是做好“基本功”。近兩年,國內專利申請前十的企業中,聚集了大量的國產手機廠商,包括華為、中興、OPPO等。
這個趨勢是值得肯定的,伴隨4G全面普及和5G提前布局,當下的國產手機廠商都有機會或多或少地參與到5G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中,在這個過程中,也有機會將自身的技術或專利轉化為標準。
這對于致力于通信行業的國產手機廠商來說,既是引領下一代移動通信終端生產制造的機會,也是借此形成自己專利防火墻的良好契機。
當然,對于類似魅族等過分倚重營銷而忽視研發的國產手機廠商來說,在市場日趨飽和、競爭更加慘烈以及專利訴訟隨時爆發的背景下,未來的日子會更加艱苦,要么只能接受高成本、低回報,要么就要尋求建立全新的商業模式,否則留給他們的后路恐怕只剩死路一條。
因此,雖然華為向三星發起專利侵權訴訟,值得國產手機廠商和國內用戶“歡呼雀躍”或“為之一振”,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國產手機與三星、蘋果等國外手機巨頭在手機發明專利或外觀設計上還有一定的差距。
這就需要國產手機廠商在做好營銷的同時,潛心做好技術研發和專利部署,推出更多類似OPPO“閃充”等快充技術在內的可以領先于三星、蘋果的新技術、新應用,讓國產手機的技術競爭力得到不斷提升。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