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關乎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有效防范地質災害發生,國內推出了系列地質災害防治政策,明確提出了六大目標,包括風險管控能力、隱患識別能力、監測預警能力、防御工程標準、基層防災意識和能力、科技信息能力的持續提升。除了人防手段外,技防必不可少。在技防中,能對隱患點進行全天候自動化監測與預警的普適型監測預警設備,成為地質災害防治的“利器”。
一、項目背景
廣西壯族自治區2024年計劃在百色市新建87處地質災害監測臺站,對已建的119處地質災害監測臺站部分設備進行升級,對已建的134處監測站點開展運維。受客戶委托,中海達承擔了該項目的建設及施工工作。
二、痛點分析
汛期降雨頻繁、施工工期緊:恰逢華南汛期,降雨頻繁,雷電、大風等惡劣天氣增多,每天可施工時間有限,但項目需在規定時間交付驗收。
監測臺站改建及運維復雜:已建的地質災害監測臺站相關設備來自不同供應商,設備數據標準不統一,穩定性、兼容性也不相同,但項目要求監測站點整體在線率必須達95%及以上。
三、實施方案
根據項目需求,結合客戶提供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設計方案,中海達在廣西百色地災隱患點安裝GNSS地表位移、裂縫、傾角加速度、雨量計、泥水位計以及預警廣播等6類普適型監測設備,位移、裂縫、振動等監測數據通過4G網絡傳輸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管理平臺,經平臺自動分析、綜合研判,發布預警信息,實現對隱患點的24小時全天候動態監測和險情預警預報。
四、作業過程
1.踏勘核點
2.基礎土建
3.安裝調試
4.交付驗收
2024年9月2日-9月4日,建設單位組織專家組奔赴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地災監測一線,以野外抽查及室內查驗相關資料的方式進行項目終驗,并對設備參數、設備功能演示、數據準確及有效性、原始資料等進行全方面檢查。經交付驗收,項目所安裝設備的各項技術參數、性能符合招標技術要求,按設計方案要求完成現場站點建設,項目驗收專家組一致同意驗收通過,質量等級為良好級。
五、成果展示
此次項目在廣西百色市新建87處地質災害監測臺站,共安裝GNSS地表位移146臺、裂縫計5臺、傾角加速度計401臺、雨量計67臺、預警廣播87臺,每處監測臺站包含宣傳欄和標識牌等附屬設施。其次是對已建的119處監測站點的部分設備進行升級改建,包含雨量站、泥位計、宣傳欄、標識牌等。最后是對已建的6處監測站點增補監測設備,包括GNSS地表位移、傾角加速度計、雨量計等。
?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中海達普適型監測設備已成功監測預警多起地質災害,獲得了客戶的高度好評。
▲成功預警案例1
▲成功預警案例2
▲成功預警案例3
六、項目總結
盡管該項目施工建設過程中遇到諸多挑戰,但項目組成員積極克服種種困難,為客戶搶時間搶效率,保質保量完成項目的各項工作,保障項目順利交付。對比傳統人工監測方式,技防監測優勢明顯:
第一、提高了監測的實時性與精準性。通過安裝普適型地災監測設備,對地質災害相關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和傳輸,使相關部門能夠及時掌握隱患點的動態變化情況,一旦數據出現異常,可第一時間發現并采取應對措施。同時,監測精度達到毫米級,為地質災害的早期預警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持。
第二、增強了預警的科學性和可靠性。通過設定合理的預警閾值,當監測數據達到或超過閾值時,系統能夠自動發出預警信息,及時通知相關人員和群眾,為人員疏散和避險爭取寶貴時間。
第三、降低了監測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采用自動化監測設備和信息化管理平臺,減少了人工干預,降低了監測成本。系統能夠對地質災害監測數據進行自動化采集、存儲、分析和處理,減少了人工處理數據的工作量,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時,系統還可以對監測設備進行遠程管理和維護,及時發現設備故障并進行修復,保證了監測設備的正常運行。
從2021年開始,中海達連續4年中標廣西地災監測項目,在廣西有著豐富的技術積累和項目實施經驗。在中海達普適型監測設備的守護下,廣西梧州、賀州、百色、貴港、柳州等多地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實現了24小時全天候實時監測預警,大大提高了地質災害預警預報能力,切實保護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審核編輯 黃宇
-
北斗
+關注
關注
3文章
613瀏覽量
36187 -
監測預警
+關注
關注
0文章
31瀏覽量
67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