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半導體行業的迅猛發展,集成電路的設計和制造技術經歷了從簡單的平面二維布局到復雜的三維堆疊結構的重大轉變。這種轉變極大地增強了芯片的性能,并提高了其功能集成度。三維集成電路的實現關鍵在于硅通孔技術(TSV),該技術允許不同層級的芯片實現垂直連接,從而創造出更為精密的芯片架構。隨著焊點尺寸的持續減小,對焊料的選擇和焊接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為半導體行業帶來了新的技術挑戰。
焊料選擇與挑戰
在這一過程中,基于錫(Sn)的焊料因其優異的焊接性能和成本效益而被廣泛采用。然而,基于Sn的焊料與母材(例如銅Cu)在焊接過程中會發生反應,形成如Cu6Sn5和Cu3Sn等金屬間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 IMCs)。這些IMCs的形成對焊點的機械性能和電性能有著顯著影響,可能會影響微電子設備的長期可靠性。
分析技術的應用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控制這些現象,研究人員采用了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Energy-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和電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EBSD)技術來分析微焊點。
實驗結果與分析
通過使用能譜探測器,研究人員對微焊點區域的成分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焊點的兩側主要是銅(Cu)和鎳(Ni)元素,而中間區域則存在錫(Sn)和少量銀(Ag)顆粒。通過AutoPhaseMap功能,研究人員進一步揭示了中間區域相結構的復雜性,發現了多種不同的相。菊池帶襯度分布圖清晰地展示了各層晶粒的形貌,而將相結構與菊池帶襯度疊加的圖像則顯示了區域內存在的六種不同相。
定量線掃描分析揭示了鎳(Ni)元素在中間區域的分布,表明可能存在穩定的(Cu,Ni)6Sn5相。對Cu6Sn5和Cu3Sn相的取向和晶粒大小分析顯示,Cu3Sn相中的晶粒呈等軸晶結構,平均晶粒尺寸約為350納米,部分晶粒的[001]晶向趨于與Y方向平行。
技術優勢與挑戰
能譜探測器和Symmetry EBSD技術在本研究中展現了其高速度和高分辨率的優勢。AZtec軟件的TruPhase功能利用能譜實時區分具有相似晶體結構但成分不同的相,極大地提高了分析的準確性。Symmetry EBSD技術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多種物相的標定和能譜采集,顯示了其高效率。
總結與展望
通過運用先進的EDS和EBSD技術,研究人員能夠對微焊點的成分和結構進行精確表征,這對于優化焊接工藝、提高微電子設備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半導體工業中的焊點設計和工藝優化將更加依賴于這些高精度的分析技術。此外,隨著對焊點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對IMCs的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的研究也將更加深入,以確保微電子設備的長期穩定運行。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527瀏覽量
219870 -
探測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648瀏覽量
73088 -
EDS
+關注
關注
0文章
96瀏覽量
1154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