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網聯”一詞逐漸火熱,不僅頻繁出現在各類行業大會、政策文件中,還被許多職業院校迅速抓住,成為其開設新專業的招牌。這場看似順應時代潮流的教育實驗,卻在實際操作中頻頻露出短板。不少職業院校的智能網聯專業名不副實,課程體系混亂,學生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嚴重脫節,導致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陷入迷茫。
智能網聯產業的崛起與職業教育的應變
隨著智能化、網聯化技術的不斷突破,智能網聯產業正在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從自動駕駛到車聯網,從智能駕駛輔助到整車智能化,智能網聯技術的應用正在重塑整個汽車產業鏈。這一趨勢不僅帶動了行業的技術變革,也對從業者的知識結構和技能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與此同時,職業院校也紛紛開設智能網聯相關課程和專業,試圖為產業發展培養源源不斷的技術人才。但在這一轉型過程中,職業教育的應變能力卻顯得尤為薄弱,難以適應智能網聯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智能網聯產業的快速崛起,促使整個汽車行業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智能化轉型期,智能網聯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速度呈指數級增長。自動駕駛技術不斷突破技術瓶頸,部分車型在某些交通場景中已實現L4級自動駕駛,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或不再是科幻。車聯網作為智能網聯產業的另一核心,正在通過5G技術的支持,推動車輛與外部設備的實時數據交換與智能決策的能力。企業對智能網聯技術的研發投入和產業鏈的重組正在加速,這使得從車載硬件到數據傳輸、算法優化等多個領域的技術需求猛增,傳統的汽車工程專業顯然無法滿足對智能網聯領域專門人才的需求。
智能網聯的快速發展不僅改變了傳統汽車產業的運作方式,也讓智能網聯行業的工作崗位日新月異,從算法工程師、測試工程師到產品經理、數據分析師等多種崗位應運而生。這些崗位對于人才的專業能力要求較高,涵蓋了人工智能、車載操作系統、汽車電子、電氣工程、通信技術等多個學科領域,崗位需求的多元性決定了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跨領域的專業素養?,F有的職業教育體系也未能迅速跟進行業需求的變化,課程設置與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之間形成了巨大的落差。盡管各大院校紛紛開設智能網聯專業,但這些專業多以編程、基礎計算機課程為主,缺乏對智能網聯技術的全面理解與應用。學校在教學內容上的滯后,使得學生在畢業時缺乏對智能網聯產業的深入了解,也讓學生的職業前景更加迷茫。
隨著智能網聯技術的深入應用,汽車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愈加復雜。智能網聯涉及的技術領域跨越了汽車制造、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多個學科,而智能網聯專業的建設往往難以有效整合這些學科的知識,導致學生的專業素養存在較大的片面性。汽車工程專業的學生可能具有較強的車輛設計和制造能力,但對于智能駕駛系統的理解卻較為薄弱;而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雖然具備編程技能,但缺乏汽車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這種學科之間的壁壘,使得畢業生難以直接進入智能網聯行業的技術崗位,往往需要進一步的培訓和跨學科學習。
目前,許多院校在智能網聯專業的課程設計上依然以技術理論為主,忽視了實際應用與行業需求的結合。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卻未能充分強調智能網聯技術的應用能力培養。智能網聯技術的特點之一是其高度的跨界性和復雜性,只有通過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整合,才能培養出適應行業發展的復合型人才?,F有的教育模式大多還停留在學科劃分清晰的傳統框架內,缺乏足夠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學校在課程設置上過于單一,忽視了技術與行業需求之間的緊密聯系,導致學生的技能未能與智能網聯產業的實際需求有效對接。
高職學校汽車智能技術專業核心課程開設情況
(數據來源:院校官網公布的 57 份汽車智能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統計分
析)
職業院校在智能網聯教育的資源投入上也存在較大短板。智能網聯技術的前沿性和高成本性使得設備與實驗條件的建設成為一項挑戰。大多數院校由于預算有限,無法及時更新實驗設備和軟件工具,造成學生的實踐能力無法得到有效鍛煉。智能網聯技術的學習不僅需要理論知識的積累,更需要在實踐中進行反復調試與實驗。沒有足夠的實驗條件和企業合作平臺,學生無法進行真實場景的技術操作,往往只能停留在書本知識和仿真實驗上。這種教育方式使得學生的專業能力難以與行業實際需求匹配,從而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智能網聯產業的快速發展還讓職業院校在就業問題上面臨更大的挑戰,即如何有效為學生提供職業發展路徑。在傳統汽車行業,很多職位和技術崗位已經形成了較為清晰的職業路徑和發展方向,但在智能網聯領域,由于技術快速迭代、崗位不斷變化,學生在職業規劃上往往缺乏明確的方向。院校在培養過程中未能為學生提供深入的職業指導和實習機會,導致許多學生對智能網聯行業的就業前景和職業發展方向感到困惑,缺乏充分的就業準備。
智能網聯產業的崛起給職業教育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也伴隨著諸多挑戰。職業院校必須深入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切實加強與智能網聯企業的合作,及時更新教育內容和教學模式,以適應行業的快速變化。學校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整合跨學科知識,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培養出既具備技術能力又能適應行業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只有這樣,職業院校才能真正為智能網聯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也才能使學生在智能網聯產業的浪潮中脫穎而出,獲得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智能網聯職業教育的現狀: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在汽車產業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職業教育承擔著為行業輸送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使命。但智能網聯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卻不容樂觀,理想中的高質量培養模式和現實中的資源匱乏、目標模糊形成了鮮明的落差。這一現狀不僅讓職業院校陷入發展的困境,也讓學生對這一專業的學習失去了信心。
從課程設置上來看,智能網聯職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是目前的主要問題之一。許多職業院校的課程設計更多地集中在基礎編程、電子電路、計算機網絡等通用技術上,卻很少涉及到智能網聯技術的核心領域。如車輛通信技術(V2X)、自動駕駛算法、車載操作系統開發等行業急需的技能,在職業院校的課堂上往往被簡單一帶而過,甚至完全缺失。即便有些學校開設了相關課程,其內容也往往滯后于行業發展,教學質量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這種情況下,學生畢業后雖然掌握了一些零散的技術知識,但缺乏系統的產業認知和實踐能力,難以真正勝任崗位要求。
專業核心課程主要教學內容
由于智能網聯技術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復雜領域,職業院校在專業建設上往往缺乏整合資源的能力。智能網聯涉及車輛工程、人工智能、通信技術、網絡安全等多個領域,而許多職業院校僅能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開設部分基礎課程,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單一,無法適應行業需求的多樣性。更糟糕的是,一些院校在發展過程中片面追求“智能網聯”這一熱門標簽,卻未能在課程設計和師資配備上真正下功夫。有些院校更是將傳統的電子信息類課程簡單包裝成“智能網聯”專業,卻忽視了車輛技術與智能駕駛場景的重要性,這種表面化的教學內容進一步加劇了學生學習與行業需求之間的錯配。
在教學設備和實踐條件方面,智能網聯職業教育的短板更為明顯。由于智能網聯技術涉及大量先進設備,如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車載計算平臺等,職業院校往往因資金不足無法購置這些高成本的設備,導致學生在校期間難以進行真實的實踐訓練。即使有些學校建立了實驗室,硬件設備也可能與企業實際使用的設備存在代差,甚至相對落后,無法為學生提供與行業接軌的實踐機會。此外,實訓基地的匱乏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許多院校缺乏與智能網聯企業的深度合作,無法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校外實訓機會。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實踐能力只能停留在模擬層面,缺乏在真實場景中解決問題的經驗,這無疑限制了他們在畢業后的就業競爭力。
師資隊伍的專業能力也直接影響了智能網聯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智能網聯技術作為一個快速迭代的前沿領域,對教師的知識儲備和行業經驗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當前職業院校中許多教師的專業背景主要集中在傳統電子信息或計算機領域,缺乏對汽車產業和智能網聯技術的深入理解。一些教師即使參與過相關培訓,但由于缺乏實際項目經驗,很難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深入的案例分析或實踐指導。職業院校的薪資水平和發展空間相對有限,也難以吸引具有行業經驗的高水平人才加入教師隊伍。這種情況下,學生在校期間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往往過于理論化,與行業需求脫節,進一步削弱了職業教育的實用性和競爭力。
職業院校在智能網聯專業的教育目標上也存在定位模糊的問題。智能網聯技術是一個極具前瞻性的領域,但在產業尚未大規模普及的現階段,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往往顯得搖擺不定。一些學校試圖培養通用型的技術人才,卻忽視了智能網聯技術的專業性;另一些學校則過于專注于某一領域的細分技能,忽略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生可能學習了自動駕駛傳感器的基礎知識,但缺乏對整個智能網聯系統架構的理解,導致就業時無法勝任更高層次的崗位需求。這種目標的不明確不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迷茫,也使得院校的專業建設缺乏長遠規劃和清晰方向。
總的來說,智能網聯職業教育在當前的發展階段面臨著諸多挑戰。從課程內容的滯后到實踐條件的不足,從師資力量的薄弱到教育目標的模糊,這些問題共同構成了智能網聯職業教育現狀的真實圖景。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成長空間,也讓職業教育在智能網聯行業的整體貢獻度受到質疑。要想改變這一局面,必須從課程設置、設備投入、師資建設和目標規劃等多個方面入手,推動智能網聯職業教育實現質的飛躍,真正為行業輸送高質量的技術人才。
技能與崗位的錯位:學生職業前景迷茫的根源
職業教育的核心目標在于培養能夠直接服務于產業發展的應用型人才。但在智能網聯職業教育領域,學生所學的技能與企業需求之間的明顯錯位,正在讓這一目標變得遙不可及。這種錯位不僅讓學生在畢業后陷入職業前景迷茫的困境,也使得智能網聯職業教育的價值備受質疑。
從學生所學技能來看,職業院校開設的智能網聯專業往往缺乏系統性與實用性,教學內容與行業需求之間存在顯著鴻溝。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智能網聯課程主要以編程語言、數據結構和基礎算法為核心,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卻忽視了行業對應用型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學生可能學習了Python編程或C++開發,但卻對如何開發車載系統、設計V2X通信架構或進行自動駕駛算法優化毫無概念。更有一些院校在智能網聯課程設計上,忽略了與汽車相關的基礎課程,如車輛工程、汽車電子電氣系統等,導致學生對汽車產業的整體理解嚴重缺失。這種片面的課程設置使得學生畢業后缺乏核心競爭力,難以勝任智能網聯行業中的關鍵崗位。
行業需求的多樣化和技術復雜性也在不斷提高從業者的要求。智能網聯行業涉及車載硬件、通信協議、人工智能算法、網絡安全等多個領域,崗位需求從算法工程師到測試工程師、從車輛集成專家到產品經理,技能要求因崗位而異,這些具體的技能要求并未體現在職業院校的教學中。一些學生在校期間雖然接受了基礎編程訓練,但在實際就業中卻發現,行業更需要具備多學科交叉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企業可能更看重能夠結合編程技術與車輛性能需求的算法優化能力,或是能夠理解自動駕駛傳感器原理并完成調試的實踐能力。這種供需錯配的局面直接導致畢業生難以找到對口的工作,而企業則苦于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形成了職業教育和行業發展的雙重困局。
學生畢業后面臨的崗位空白與市場局限性也進一步加劇了職業前景的迷茫。當前,智能網聯技術尚未大規模普及,許多企業對相關技術的應用還停留在試驗或研發階段,真正提供的崗位數量非常有限。即使在市場需求較高的一線城市,智能網聯領域的就業機會也集中于少數頭部企業和初創公司,而中小型企業對智能網聯人才的需求則微乎其微。與此同時,智能網聯行業本身的競爭也異常激烈,許多崗位更傾向于錄用名校畢業的研究生或有實際項目經驗的工程師,而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在這樣的競爭中幾乎毫無優勢。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這種就業環境不僅壓縮了他們的職業選擇范圍,也讓他們對所學專業的價值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職業院校在學生職業規劃和就業服務方面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這一問題。許多院校并未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就業方向指引,甚至對智能網聯行業的最新動態缺乏了解。一些學生在畢業后發現自己既可以去科技公司做算法開發,也可能轉而從事汽車后市場的傳統維修服務,但兩者的技能要求完全不同,職業路徑也天差地別。這種模糊的職業定位讓學生在求職時缺乏方向感,甚至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有些院校與企業的聯系也非常薄弱,學生很少能夠獲得高質量的實習機會,也無法提前了解崗位需求。這種情況下,學生在畢業求職時只能憑借有限的信息進行選擇,導致職業發展的初始階段就充滿不確定性。
這種技能與崗位的錯位不僅影響學生的職業發展,也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構成了威脅。畢業生難以就業會讓職業院校的招生吸引力逐年下降,從而削弱智能網聯職業教育的人才儲備能力。企業因為缺乏能夠快速上手的專業人才,不得不投入更多資源進行內部培訓,增加了用人成本,甚至可能拖慢項目進度。這種錯位還會使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之間形成惡性循環,院校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行業需求,而行業的快速發展又進一步拉開了雙方的差距。
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教育供給與市場需求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職業院校應通過校企合作等形式深度了解行業需求,將崗位技能要求直接融入教學內容。如針對車聯網開發、智能駕駛功能測試等具體崗位,設計專門的課程模塊,培養具有針對性的技術能力;另一方面,行業也應更主動地參與到職業教育體系中,為院校提供實踐項目和就業機會,同時協助建立智能網聯領域的技能認證標準,確保人才培養和招聘需求實現無縫對接。只有通過這種雙向賦能,職業教育和產業需求之間的錯位問題才能得到有效緩解,學生的職業前景也才能更加明朗化。
智能網聯教育的現實困境:政策空白與制度缺位的雙重掣肘
盡管智能網聯技術在汽車行業被視為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但職業院校在開設相關專業時卻面臨諸多現實困境,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政策和制度的雙重掣肘之上。從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到區域教育資源的分布,從行業規范的缺失到校企合作的流于形式,智能網聯教育暴露出職業教育體系與產業需求之間的系統性錯位。
政策導向的模糊性嚴重限制了職業院校智能網聯教育的發展。在國家層面,目前的政策更多關注技術研發與產業落地,而對智能網聯人才培養的具體指引明顯不足。雖然一些文件中提到要加強相關領域的職業教育,但如何落實卻缺乏細化方案。如教學內容的標準化、人才培養的技能認證體系,以及配套的財政支持政策,都尚未出臺。這種“泛而不實”的政策導向讓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上無所適從,課程內容多由學校自行設計,既難以滿足行業需求,也難以形成統一的教育質量標準。區域政策的不平衡進一步放大了這一問題,東部沿海地區由于經濟發達、產業集聚,在智能網聯教育上的政策支持較為明顯,而中西部地區則因為產業基礎薄弱、教育資源匱乏,幾乎處于政策空白狀態。這種不均衡的現狀直接導致職業院校在資源配置和發展方向上產生巨大差異,進而加劇了區域間的教育鴻溝。
行業規范的缺失也讓職業院校難以真正實現教育與產業的對接。智能網聯行業快速發展,但其技能標準卻遲遲未能統一。目前國內并沒有權威的認證體系來評估學生在智能網聯相關領域的能力,這讓企業在招聘時難以對職業院校畢業生的能力水平作出客觀判斷。還有院校的教學內容往往與行業技術的實際需求脫節,以車載操作系統和V2X通信技術為例,這些在行業中被廣泛使用的技術,卻并未成為多數職業院校的教學重點。許多學生雖然學到了編程基礎和基本算法,但在面對真實崗位需求時卻發現所學知識根本無法應對實際工作。校企合作形式化的問題也進一步放大了教育與產業脫節的矛盾。許多校企合作名義上是聯合培養,但實際上僅限于掛牌、講座等淺層次互動,企業并未深度參與課程設計,學生也缺乏真實的項目實踐機會。這種“偽合作”導致職業院校的教育改革停滯不前,學生實踐能力不足,企業對校企合作也喪失了信心。
智能網聯職業教育還面臨著制度保障的嚴重缺位,這主要表現在財政支持不足和缺乏長效評估機制兩方面。一方面,智能網聯教育的設備投入和師資培訓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但許多職業院校只能依賴有限的自籌資金,甚至連基本的實驗室設備都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教學內容往往流于理論化,學生缺乏動手實踐的機會,職業教育的核心優勢被徹底削弱。另一方面,職業院校在專業建設上普遍缺乏動態調整機制。一些學校開設智能網聯專業已有多年,但從未對教學質量和學生就業情況進行系統評估,依舊沿用陳舊的教學模式,導致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這種缺乏反饋機制的現狀不僅使職業教育難以自我優化,也讓智能網聯教育的改革缺乏持續動力。
政策空白與制度缺位的雙重困境讓智能網聯職業教育在發展之初就陷入困局,對學校、學生和企業均產生了不利影響。學校在辦學方向上舉步維艱,學生在畢業后難以找到合適崗位,企業則對職業院校的人才質量信心不足。這種困境的長期存在不僅會阻礙智能網聯教育的發展,更可能對我國智能網聯行業的整體競爭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因此,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政策和制度兩方面系統發力。政府應出臺專門針對智能網聯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包括課程標準、技能認證體系以及專項資金支持,推動區域平衡發展;行業需要加速規范化建設,通過統一的認證標準和規范對接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則需要真正走向深度化,從形式上的“掛名合作”邁向實質性的“聯合培養”;最后,還應建立長效評估機制,對職業院校的教學成果進行動態監測與優化調整。只有這樣,智能網聯職業教育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行業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高質量人才。
從現實到未來:智能網聯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突圍路徑
面對智能網聯職業教育的種種困境,僅僅依靠現有模式修修補補顯然無法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也無法為學生提供明確的職業前景。要真正推動這一領域的進步,必須從頂層設計到微觀執行進行全面的改革與突圍,為智能網聯職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從宏觀層面來看,政府需要在頂層設計上進一步明確智能網聯職業教育的定位與方向,并推出針對性的支持政策。智能網聯技術是推動汽車產業智能化、網聯化轉型的核心,而職業教育則是這一目標實現的關鍵環節。因此,教育部門和產業主管部門必須協同合作,將智能網聯職業教育納入國家戰略規劃,并為院校的發展提供具體的指引。如可以建立覆蓋全國的智能網聯教育標準體系,明確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實訓要求等具體細則。這不僅能為職業院校提供清晰的發展方向,也能幫助行業企業了解院校培養的人才究竟擁有哪些能力。此外,政府還應設立專項基金,用于支持職業院校在智能網聯領域的硬件設施建設和師資培訓,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更需要加大投入力度,縮小區域教育差距。
在教學內容上,職業院校需要從市場需求出發,設計更加貼近產業實際的課程體系。當前許多院校的智能網聯課程僅停留在編程語言或基礎算法的教學上,而忽視了行業實際應用的技能。這種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的現狀亟需改變。職業院校應與智能網聯領域的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建立緊密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如可以針對車載操作系統開發、V2X通信技術應用、激光雷達與傳感器集成等核心領域設計專項課程模塊。同時,院校還需引入更多交叉學科的內容,例如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網絡安全等,以應對智能網聯技術日益復雜化的發展趨勢。更重要的是,課程的設計應該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前瞻性,能夠根據行業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避免課程內容的滯后性。
校企合作必須從形式化走向實質化,實現深度協同。一些職業院校雖然與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但僅停留在簽訂協議或舉辦企業宣講等淺層次活動上,缺乏真正的資源整合與實踐投入。未來,校企合作應該圍繞以下幾個方向深入展開:企業可以參與課程設計和教材編寫,將最新的行業技術與需求直接融入教學內容;職業院校應與企業聯合設立實驗室或實訓基地,學生可以在校期間直接參與企業真實項目,從而積累實踐經驗;企業還可以通過定向培養計劃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就業通道,如在畢業前即為學生安排崗位實習,并根據表現決定是否錄用。這種“產學融合”的模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也能幫助企業更快地吸納符合需求的專業人才,實現雙贏局面。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職業院校也需要加大力度引進高水平的專業教師,并為現有教師提供更多培訓與進修機會。智能網聯技術的復雜性和快速迭代性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教師培養模式難以滿足智能網聯領域的特殊需求,因此,院校應考慮引入更多具有行業背景的工程師或專家擔任兼職講師,彌補全職教師在產業實踐經驗上的不足。此外,政府和院校還應聯合設立教師培訓項目,如派遣教師到國內外領先的智能網聯企業進行短期掛職學習,掌握最新的行業技術動態。這不僅能幫助教師提升自身能力,也能為學校教學內容的更新注入活力。
為了應對學生就業方向模糊的問題,職業院校還需要加強職業規劃指導和就業服務。院校應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中心,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職業規劃服務??梢远ㄆ谂e辦行業專家講座、企業招聘會和職業技能大賽,讓學生在校期間便能清晰了解行業現狀和就業需求。與此同時,院校還應主動與更多智能網聯相關企業建立聯系,為學生爭取更多實習機會。這種“校企雙軌”的就業服務模式,既能幫助學生明確職業方向,也能提升院校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和聲譽。
在智能網聯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突圍過程中,評估和反饋機制的建設也至關重要。職業院校應定期對智能網聯專業的教學效果進行全面評估,包括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業情況和企業反饋等多個維度。通過數據驅動的評估體系,院??梢园l現教學中的不足,并及時作出調整。如果某一課程模塊的就業匹配度較低,學校應考慮優化或替換相關內容;如果某一領域的企業反饋較多,學??梢詢炏瓤紤]擴展相關課程。這種動態優化機制能夠確保職業教育始終與產業需求保持同步,為學生和行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智能網聯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突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它需要政府的頂層設計、院校的主動作為以及行業的深度參與。唯有各方協同發力,智能網聯職業教育才能真正擺脫現有困境,構建出一個既符合學生成長需求,又能推動產業發展的良性生態系統。這不僅是職業教育體系的使命,也是智能網聯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現實困境的根源在于“閉門造車”?
職業院校智能網聯教育的困境,歸根到底在于學校和市場之間的脫節。學校往往從自身利益出發進行課程設計,而忽略了市場對人才的真實需求。這種“閉門造車”式的教育實踐,不僅浪費了教育資源,也對學生的職業發展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智能網聯教育的泡沫化趨勢將愈發嚴重。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83瀏覽量
166665 -
智能網聯汽車
+關注
關注
9文章
1083瀏覽量
3110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