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全球科技再次呈現出產品技術井噴的狀態,以高性能加速器芯片、高帶寬HBM內存為代表的計算核心單元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然而隨著GPT-5、視頻類AIGC、AGI為代表AI應用快速普及化,AI時代數據規模又一次大爆炸,唯有更大容量的存儲可以緩解這一問題。容量、容量還是容量,存儲將成為芯片之后,AI核心架構的基礎。
應對海量溫冷數據存儲,即使QLC乃至PLC普及,仍不能解決容量與成本問題,“傳統”的HDD硬盤產品,在AI浪潮下,不但沒有退居二線,反而因為其高容量、高密度、高可靠性、高兼容性以及高性價比優勢,回到主要技術解決方案的角色中來。
當然,硬盤看起來還是那個26.1mm厚的硬盤,而其內里已經歷翻天覆地的革命,采用創新性的“10+1”架構方案的產品呼之欲出。
HDD市場上,單盤30TB的容量突破已正式實現,初期均面向數據中心,特別是為AI存儲需求優化的數據中心領域,而后則會逐步依次滲透到云存儲、NAS和安防領域。這些領域對于存儲容量,都從來不嫌大,而對于成本都非常敏感。特別是這些領域,一方面AI算力中心方興未艾,一方面算力/存儲供需極度不均衡,算力/數據中心重復投資的風險較高,能夠在現有架構上擴容并兼顧是最理想的選擇。
在這個大背景下,所謂半高規格的3.5英寸硬盤的物理規格數十年來沒有改變,提高容量只能通過內部挖潛完成,主要路徑是提升單碟磁密度(單碟容量)和增加碟片數量等兩條。
包括能量輔助垂直磁記錄(ePMR)、熱輔助磁記錄(HAMR)、微波輔助磁記錄(MAMR)等技術已走出實驗室,被用以提升HDD產品的單碟容量。在過去的幾年中,這種容量提升逐漸積累著量變。如西部數據就將多項相關技術同步導入,以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步協助提升其ePMR技術的可用性和兼容性。
除了已被其稱為HelioSeal的充氦技術外,西部數據還在其大容量HDD產品中廣泛引入了OptiNAND、TSA(三階尋軌定位系統)、ePMR、UltraSMR和ArmorCache等技術。
這一系列技術的逐步引入和持續優化,都著眼于提升單碟存儲密度和提高數據可靠性,使西部數據的每代HDD產品保持著約10%的容量提升節奏。而與此同時,這一系列技術,也為另一項革命性的技術提升,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去年10月,西部數據正式宣布出貨容量高達32TB的UltraSMR HDD產品Ultrastar DC HC690和26TB的新一代CMR HDD產品Ultrastar DC HC590,專為超大規模云和企業級數據中心的巨量數據存儲需求設計,為人工智能數據周期(AI Data Cycle)做好存儲技術準備,為更大容量的原始數據存檔,內容存儲以及新內容生成的存儲做好準備。
對于單盤容量30TB這道門檻,西部數據采取了兩步走的方式突破:提升存儲密度達單碟2.91TB(1480Gb/平方英寸,SMR;CMR版本為單碟2.36TB、1190 Gb/平方英寸),略高于上一代產品,為技術平臺向MAMR/HAMR遷移做積極地準備;增加碟片數量——前述的革命性技術突破。
不要小看碟片數量增加這一變化,和半導體技術、磁密度這些依靠制程就能獲得相當提升的微觀方式不同,碟片數量增加對HDD的設計、制造、材料以及電控、電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涉及磁頭讀寫層面的小型化發展。
空氣封裝機械硬盤,無論是5400r/min還是7200r/min,碟片數量一直停滯在5~6碟水平。數據中心的充氦氣硬盤的碟片數量則一路逐步增加至10碟片。每次碟片數量增加都會引起業界討論,特別是集中在越來越薄的剛性碟片可靠性和耐用性問題上,而這恰恰是企業級用戶最為關心的。
西部數據集成11張碟片解決方案的技術難度,就在于不再降低碟片本身厚度,而僅通過壓縮碟片間距實現裝入更多碟片,通過限制磁碟堆疊的總高度,最小化對硬盤外殼的影響。
無論是充氦還是7200r/min,都物理原理層面限制了HC690/ HC590。降低磁頭飛行高度——以此提升單碟存儲密度,唯有依靠日益精進的磁頭定位,獲得狹小空間中,穩定的數據讀寫。
同時,在不降低整體結構剛性的前提下,西部數據為11碟HDD產品帶來了更薄的硬盤基座鑄件設計,HDD主板的形狀也按需要進行了調整,以避免與活動的磁臂組重疊而影響盤體厚度。
通常,增加碟片數量,特別是碟片厚度不變,會導致硬盤功耗增加,而西部數據還對碟片、磁臂組等幾個關鍵組件的設計進行了優化,降低了飛行阻力,控制整體功耗水平。
事實上,HC690的各方面性能表現良好,不僅外形尺寸與傳統HDD別無二致,而且閑時功耗也被控制在5.5W的水平,也就是完全可以絲滑替代各種既有系統中的HDD。用戶無需為供電、散熱、接口、優化操心,從而直接獲得10%的存儲密度增加,這對數據中心運營者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在性能方面,單碟密度增加和碟片數量增加,UltraSMD的HC690的持續數據讀寫能力可達257MiB/s,CMR的HC590更能達到288MiB/s水平,較前代穩定提升。
同時,兩款產品仍都具有7×24小時的高負載功能能力、年讀/寫負載為550TB,平均無故障時間高達250萬小時的MTBF(平均無故障時間)、年設備失效率僅0.35%、數據錯誤率低于1/1015,且抗振水平未因碟片間距較小而下降,保持了與10碟HDD的相同水準。
除了面向數據中心的Ultrastar系列的兩款產品已經實現出貨,西部數據面向系統集成商和經銷商設計的26TB WD Gold HDD也已上市。
無論是32TB還是兩年內實現單盤50TB,容量的提升都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提升,但由西部數據Ultrastar DC HC690/HC590所帶來了11碟封裝,可以說重新定義了人們對 3.5 英寸硬盤的容量預期,實現了大跨步階躍,給HDD這一集光機電磁半導體等諸多尖端技術于一身的“傳統”產品,一個AI時代下更有前景的未來。
審核編輯 黃宇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09瀏覽量
269817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3文章
47595瀏覽量
239504 -
HDD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6瀏覽量
2749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