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大型語言模型的廣泛應用,人形機器人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一趨勢不僅為機器人的自然語言交互和自動化決策能力帶來了顯著提升,更為其商業化應用鋪平了道路。在此背景下,國內汽車制造商紛紛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加速在這一新興領域的布局。
汽車制造商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供應鏈和應用場景的高度一致性上。在供應鏈方面,汽車制造商所積累的軟硬件技能,如自動駕駛軟件、自動駕駛硬件、動力電池等,均可迅速轉化應用于人形機器人領域。特別是在軟件層面,自動駕駛領域所積累的算法技能,能夠遷移至人形機器人領域,實現算法的復用和優化。
此外,人形機器人與汽車自動駕駛在核心過程上存在共通性,即“感知——決策——執行”。人形機器人的核心算法涉及環境感知、規劃與決策、運動控制等關鍵領域,其中路徑規劃、運動軌跡預測等算法與智能駕駛算法高度相似。以特斯拉為例,其結合FSD自動駕駛系統算法模型和大型語言模型,構建的人形機器人算法系統,在智能駕駛和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算法相似度高達60%。
在零部件供應與整合方面,汽車制造商同樣具備顯著優勢。人形機器人與汽車在電機、傳感器、減速機構、電池、冷卻系統、軸承、芯片等部件上具有共通性。汽車制造商憑借深厚的硬件供應鏈資源、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質量控制能力,能夠迅速整合人形機器人零部件,形成量產方案。
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策略同樣適用于人形機器人領域。汽車制造商推出的首代人形機器人可能定價較高,但可通過應用于工業生產等領域,吸引投資并促進技術持續進步。隨著技術迭代更新,最終實現智能化程度高且價格親民的批量生產。
智能座艙作為提升車內人機互動體驗的關鍵,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這一互動體驗的實際執行者。例如,機器人可在車主進入車輛后提供多樣化服務,如實時調節座椅、提供定制化娛樂內容等,甚至在停車后繼續作為車主的隨行伴侶。此外,機器人還能在車主離開車輛時自動識別并滿足其需求,如提供緊急救援服務、自動開啟車門等。
特斯拉、小米、比亞迪、蔚來、小鵬、廣汽和奇瑞等汽車制造商均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展開了積極探索。特斯拉憑借自研能力和鯰魚效應,不斷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的革新;小米則通過自研人形機器人CyberOne和投資機器人領域企業,加速人形機器人技術的商業化進程;比亞迪在自研和投資兩方面同時發力,成功研發出多種機器人產品;蔚來著重構建人形機器人在汽車制造業的應用場景;小鵬汽車推出采用自主研發圖靈AI芯片的人形機器人Iron艾倫;廣汽集團自主研發了可變輪足移動結構的GoMate機器人;奇瑞汽車則與AI公司Aimoga攜手合作,共同研發了Mornine人形機器人。
作為未來智能終端的關鍵形態,人形機器人能夠與汽車制造商的智能化戰略產生協同效應,完善企業的產品生態系統,并提升汽車制造商的科技創新形象。隨著人形機器人在自動化工廠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汽車制造商將迎來新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機遇。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22瀏覽量
99941 -
智能終端
+關注
關注
6文章
887瀏覽量
34831 -
人形機器人
+關注
關注
3文章
495瀏覽量
167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