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汽車擁有了“大腦”會怎樣?
從你打開車門的那一刻,“它”便為你安排好了一切:智能行程規劃,實時推送新聞和音樂,空調已經調整到舒適的溫度,自動駕駛帶你前往已經規劃好的目的地,至于安全和路況就都交給汽車好了,你要做的,就是享受車上時光。
這些關于未來生活的遐想正在逐漸變為現實,那個支撐想象的“大腦”便是車聯網。
車聯網是趨勢,更是未來
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s)是由車輛位置、速度和路線等信息構成的巨大交互網絡。通過GPS、傳感器等采集周邊環境,通過互聯網將數據傳輸到云端,云端通過數據分析發送指令,從而使車輛實現自動駕駛、人機交互、智能出行。
埃森哲一項調研顯示,71%受訪者希望擁有車輛生命周期管理服務,35%受訪車主希望獲得貼身管家式的車聯網服務,中國2016年車聯網市場規模77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會以2162億美元的規模占據全球26%的市場份額。目前俄羅斯、中國、西歐和北美等國家和地區70%以上的新組裝車輛都已配備互聯網接口。
截至2017年6月,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05億輛,駕駛員3.28億人。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公用設施不足等問題日益顯現,相關產業生態和價值鏈體系的重塑亟待解決,窺一斑而見全豹,車聯網將促使汽車、交通、通信等產業進一步融合升級。
車聯網產業鏈的三層架構中,Telematics服務提供商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占據產業鏈核心位置,而TSP的核心包括OBD車載診斷系統(On-Board Diagnostic)和地圖導航。TSP上接汽車、車載設備制造商、網絡運營商,下接內容提供商,因而Telematics服務商也成為汽車制造商、電信運營商、GPS運營商等極力爭取的角色。
目前,汽車廠商希望通過車載系統深入整合軟硬件切入TSP,包括寶馬iDrive、通用On-start等,美中不足的是各個系統間不互通,研發周期也更長。互聯網公司則希望通過配件來實現汽車智能,與傳統汽車廠商相比,大數據云端分析以及互聯網的高速迭代是互聯網公司的優勢。不過對于車聯網系統來說,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齊驅并進:政策扶持與企業戮力而為
與國外用戶不同,中國市場是先有手機文化,再有汽車文化,年輕一代往往先接觸手機再接觸汽車,而車載系統的真正對手正是智能手機,其在價格和性能上的優勢不僅打敗前裝車載系統,更是后裝導航儀的大殺器。另一方面,處于核心地位的車企不愿意開放統一標準,同時,大多數車廠把車聯網作為銷售噱頭而不是運營手段,因此國內車聯網目前還難以建立起有效地生態。
2017年6月,工信部發布關于征求《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意見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車聯網產業已經成為“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受到國家大力支持,行業有望迸發出新動能。
與傳統“炒概念”的互聯網造車相比,蔚來汽車卻反其道而行,不開發布會,媒體消息很少,卻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這家公司真正投身于電動汽車和車聯網研發,首款量產車ES8將于2017年12月正式上市;生產的NIO-EP9以7分05秒的成績,大幅刷新電動車的圈速記錄,而且超越了諸多頂級超跑,與保時捷918Spyder保持的記錄僅有毫發之差。這家公司的總部主打軟件、車聯網、智能駕駛的開發,已經掌握電動車三電核心技術。蔚來汽車希望打造一個“用戶企業”:采用C2B造車模式,先由消費者提出需求,后有生產企業按需求組織生產,整體來看是依托智能汽車技術重構車主的一次顛覆,其輕資產化模式也是對傳統汽車業提出的像樣挑戰。
正如談手機就避不開三星蘋果一樣,只要談到電動車就避不開特斯拉,目前看來,蔚來汽車是最接近、甚至有機會超越特斯拉的一家新型智能電動車公司,ES8保質保量下線和車聯網系統、軟件等技術積累是彎道超車的重要保障。
驚艷的互聯網發展是中國最大的優勢
從全球來看,互聯網與大數據對傳統產業的滲透與改造,正在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發達國家通過制定系統性、前瞻性的發展規劃,以期在未來的產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互聯網+”正是中國未來產業升級的關鍵所在。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已經使該行業開始與美國匹敵,基本上形成了一種中美雙頭壟斷的格局”。
與傳統硬件廠商在車聯網的發力相比,BAT更是不遑多讓。三巨頭拿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百度選擇類似蘋果Carplay的手機互聯方案Carlife;阿里巴巴則以Yun OS為基礎,選擇Native App路線;借助龐大的用戶群,騰訊則希望將應用分為頻道,掌控用戶體驗,邁向超級App之路。
憑借地圖領域的優勢,BAT巨頭在車聯網領域布局最早的百度。百度計劃All in AI,推出DuerOS和Apollo兩大開放平臺,其中Apollo至關重要,在傳統車企不愿開放自身平臺的背景下,Apollo向所有開發者開放,目前已經有70多家合作伙伴,Apollo是百度在人工智能的系統級開放進程中邁出的堅實一步,也是全球范圍內自動駕駛技術的第一次系統級開放,被譽為是“車聯網領域的Andorid”。另外無人駕駛技術是車聯網的重要載體,百度此前更是高調試運行無人駕駛,雖白璧微瑕,卻也彰顯了百度要做該領域領頭羊的決心。
另外一位地圖領域的霸主——高德地圖,其母公司阿里巴巴同樣推出了自己的車聯網計劃。阿里巴巴與神龍共同開發了搭載AliOS智能車聯網系統的互聯網汽車,同時宣布與長安合作,在智能車聯網平臺、車聯網服務以及企業社交領域三大方向展開戰略合作,并宣布建立聯合實驗室,進行人工智能、車載應用以及信息安全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阿里巴巴正通過自身在通信、云計算、應用軟件等領域資源,大踏步地擁抱車聯網。
雖然騰訊在該領域稍遜另外兩巨頭,但依托龐大的社交網絡、海量數據以及超量用戶資源,其本身就擁有了發力車聯網的確定優勢。騰訊在蔚來汽車成立之初就對其進行了投資;目前已經持有特斯拉5%的股份,是特斯拉第五大股東。近期對自動駕駛系統的測試更是讓“造車夢”不再僅停留于資本層面。
結語
總體來看,車聯網雖然已經站上風口,但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家成熟的企業站穩腳跟,產業標準還有待商榷,傳統車企和互聯網汽車誰將取得最終勝利還不得而知。越來越多的企業放棄單打獨斗,選擇開放合作,以期成為車聯網時代巨擘。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84瀏覽量
103718 -
車聯網
+關注
關注
76文章
2606瀏覽量
91749
原文標題:2018國內車聯網企業TOP30
文章出處:【微信號:cqche023,微信公眾號:車聯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