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高端自動駕駛的電池研發與提升制造能力方面,研究型大學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歐洲幾個最新的多方合作項目中,有一個由英國政府投資的項目,就很好地完成了為頂尖大學與汽車產業牽線搭橋的任務,這個項目就是“法拉第電池挑戰計劃”( Faraday Battery Challenge)。(小編注:該計劃與Faraday Future汽車沒有任何關系)
為幫助完成這一計劃,法拉第電池研究機構應運而生。這個最近才官宣成立的研究機構,將協調英國的學術研究團隊和行業公司,積極開展研究合作。該機構將整合七所英國頂尖大學的資源,力求在電池技術的基礎研究上加快進展。七所高等學府分別為華威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紐卡斯爾大學和南安普頓大學。
捷豹的I-PACE電動SUV搭載的是電能90千瓦時的鋰電池包,這款概念車將在短時間內投產
英國華威大學制造集團高級推進系統教授David Greenwood前不久接受了SAE歐洲部編輯Stuart Birch的采訪,透露了不少有關這一新機構的信息。
David Greenwood教授談到電池技術的未來發展時說:“我們需要其他能源技術來幫助實現突破。”
SAE:據說該機構的目標是要在電池研發上探索出“獨具匠心的技術”。能講一下這些技術大概的情況嗎?效果最顯著的領域是哪些?
法拉第機構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做“有應用潛質的基礎研究”。也就是說,要讓相同領域的科學家和技術專家一同開展工作,著眼于未來技術,并將這些跨時代的技術投入應用。
在開始階段,我們會把重點放在汽車行業,因為在這一領域急需低碳解決方案。但事實上,其他部門像是電網、海運、航空航天等領域,也都會在我們的研發范圍內。
法拉第研究機構所進行的研究課題,都是業內公認困難重重的項目,因此研究的重心都會放在那些最阻礙研發進展的疑難問題上。而在電池技術研發方面,最先考慮的幾大問題將會是電池性能衰減、多尺度數值建模、固態電池以及電池再利用/循環經濟等。
這其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想法,就是項目無論怎樣調整,投入的重點始終放在有望加快研發進展的部分。我們將會有意識地擴大研發范圍。電化學和材料技術很重要,但我們不會拘泥于此,而是要從更廣的角度考慮系統、設計、制造以及集成等問題,這些都會對技術研發產生巨大影響。因此,我們會讓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包括化學家、工程師、數學家、經濟學家以及物理學家等等,共同協作,攻克難題,
SAE:外界普遍認為,能量密度過低、成本過高、車重太大以及充電時間太長等問題,始終困擾著電動汽車的進一步推廣。您有信心成功且圓滿地解決這些問題嗎?
可以看到,鋰電池技術的發展很快,如今已使用在了電動汽車上。舉例而言,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在15年間已經翻了一番,而成本則在近5到10年間減少了75%。我們認為這些都是技術優化、部件量產以及市場活力提升的成果。
研究顯示,通過不斷優化當前系統、研發新型化學技術,及整體系統的設計與整合,技術上獲得持續提升不無可能。
而這方面的挑戰在于新的技術目前尚處于“概念論證”階段,要得到完全認可并作為量產產品走向市場,則還至少需要8到10年的時間。
如今我們用在電動汽車上的化學技術,都是這數十年來實驗室研發的成果。商用汽車電池是長期研發的結果,通過反復優化和驗證,最終得以大批量生產,以滿足不同特殊需求,普及到整個行業。
這也是為什么協作研究、開發和擴大再生產都不可或缺。基礎的電池動力創新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這一技術要落實到各種具體應用上,就會涉及更高標準的質量、耐用性、安全性和其他性能,因此,急需進一步研發來應對生產制造過程中各種錯綜復雜的情況。
SAE:鋰電池技術是否有可能解決電池動力研發的中期挑戰呢?燃料電池的情況又是如何?
考慮到既有產品的成熟度以及對其他動力能源的研發需求,業內普遍認為鋰電池將會是未來8到10年汽車領域最適合的化學解決方案。
事實上,想要優化鋰電池,以滿足汽車應用的各種需求,我們還要做很多事情,比如重新設計電芯的形式和結構,使用硅復合材料,或是對電池壽命和老化曲線做出更精確的預測。不過,說到底,電池的材料只是其中一個環節。若能提升電池單體、電池模塊以及電池組的效率,就能極大地降低成本,自然益處良多。而盡管很多高校和汽車廠商都在積極跟進燃料電池方面的研發項目,但燃料電池技術卻并不在法拉第研究機構的計劃之內。
SAE:如果鋰電池不能滿足電動汽車長期的需求,對于中長期的供給而言,何種高能量密度的技術能成替代鋰電池呢?
英國汽車委員會已為發展未來的電池技術設定了宏大目標,將投資的重心放在研發上,研究領域將涵蓋成本、能源和功率密度、電池壽命以及安全性等諸多方面。正如我所言,鋰電池技術還有很多方面有待優化。
然而,如果我們要完成汽車行業的這些宏大目標,就需要其他替代技術來推動進步。
我們已經對很多鋰電池的替代技術進行了研究,考察其發展潛力。比如,鋰硫電池就在很多應用中表現出了很高的重量能量密度,但也存在諸如安全性、使用壽命以及體積能量密度不足等缺陷。
固態電池也在觀察之列,并且確實可以提高電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不過目前從生產制造的角度而言,應用成本還是太過高昂。
值得注意的是,替代技術只強調提升能量強度是不夠的。有些替代品——像鋰空氣電池,能量密度很高,但功率密度卻不夠,而這恰恰是汽車業的發展所不可或缺的。
舉例而言,有時我們可能會為不同的汽車市場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對高端市場和低端市場的處理方式會有所不同,而續航里程也未必是決定性的因素。另一種化學技術——鈉離子電池也已投入市場,或將成為鋰電池在低端市場的替代品。對于注重成本控制,而并不需要將能量密度最大化的汽車而言(如成本極低的車輛或輕型汽車),鈉離子電池是十分理想的選擇。
SAE:汽車業是否應該認清事實,停止有關電池是否越大越好的爭論,而去思考在路面上實現無線動態充電的可能呢?目前這些潛在的解決方案是否太過遙遠,要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是否也太過復雜?
汽車行業急需新型的低碳解決方案來取代傳統的內燃機,因而正成為這一領域的領導者。法律法規也在推動這一進程的進展,國家和城市地區的相關政策也都將繼續關注減排和空氣質量的提高。
建立高度依靠基礎設施的充電解決方案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不僅需要跨部門協作,也需要國家進行更大的投入和干預。汽車業正在研制一份電池技術“路線圖”,就現在到2030年之間的各階段發展做出詳細的規劃部署。而基礎設施建設所需時間更長,但也需要與電池技術一同發展。
電池技術能很好地匹配乘用車的需求,因為人們能合理安排時間為車輛充電,比如在夜里或是白天上班時都可充電。在短期內,這同樣也是一個成本相對較低的解決方案。
而對重型貨車或是商用車而言,電池的續航能力則將受到更大挑戰。長遠來看或許會采用動態充電的方案來應對這些問題,比如無線充電技術,或是接觸網與受電弓技術。
而這一方案的問題是,動態充電需要實時電力供應,這就意味著有些時候可能會出現電能供應不上的情況,比如上下班高峰時段。而在路面鋪設無線充電網給卡車充電則需要每英里(1.6公里)大約一兆瓦的電能。若是如此,則需要為主要道路電網提供新型的發電系統,以及高功率的連接裝置。這類解決方案大概還需要幾十年的準備,因為要進行覆蓋全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52瀏覽量
166579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612瀏覽量
130162
原文標題:英 7大高校聯合成立“法拉第電池挑戰計劃”項目,研發未來電池技術
文章出處:【微信號:SAEINTL,微信公眾號:SAE International】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