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汽車產業的智能化、電動化轉型加速,車規級芯片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RISC-V指令集憑借其開源、靈活、低功耗等優勢,成為國產車規芯片的重要發展方向。本文從市場與技術兩個維度出發,深入分析國產RISC-V車規芯片的現狀。通過梳理國內主要廠商的布局與產品特點,探討當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旨在為相關從業者、研究人員以及關注國產芯片發展的各界人士提供參考。
一、引言
(一)汽車產業變革與芯片需求
汽車產業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革,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新四化”趨勢加速演進。汽車從傳統的機械交通工具轉變為移動智能終端,電子電氣架構日益復雜,對芯片的計算能力、功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提出極高要求。車規芯片作為汽車核心零部件,其重要性不亞于發動機和底盤,直接關系到汽車的性能、安全與用戶體驗。
(二)RISC-V指令集的崛起
RISC-V是一種開源、免費的指令集架構,具有簡潔、模塊化、可擴展性強等特點。與傳統的x86和ARM架構相比,RISC-V不受商業授權限制,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靈活定制指令集,降低研發成本,同時其低功耗、高性能特性契合汽車應用場景,因此在車規芯片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成為國產芯片廠商重點布局的方向。
二、國產RISC-V車規芯片市場現狀
(一)市場需求增長迅猛
1.智能駕駛需求推動:隨著自動駕駛技術從L2級向L3、L4級邁進,車輛需要處理海量傳感器數據(如攝像頭、雷達等),進行實時環境感知、路徑規劃與決策控制,對芯片算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據麥肯錫報告預測,到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芯片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290?億美元?,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在該領域將占據顯著份額,并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芯片市場?。
2.智能座艙升級驅動:智能座艙集成多屏互動、語音交互、車聯網等功能,對芯片的圖形處理、多媒體編解碼、通信接口等性能要求不斷提高。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體驗的追求,促使車企加大智能座艙芯片投入,為國產RISC-V車規芯片提供廣闊市場空間。
3.新能源汽車發展助力: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攀升,其電子電氣架構與傳統燃油車差異顯著,更依賴芯片實現電池管理、電機控制、整車能量管理等功能。RISC-V芯片的低功耗優勢契合新能源汽車續航優化需求,市場潛力巨大。
(二)國內廠商積極布局
1.寒武紀:作為國內知名AI芯片企業,其研發的車規級智能駕駛芯片,采用RISC-V架構,具備強大AI算力,支持多模態數據處理,可滿足L3級以上自動駕駛對復雜環境感知與決策的高算力需求,已與多家車企開展合作,推動智能駕駛技術落地。
2.國科安芯:其推出的AS32A601芯片,基于自研E7內核,支持32位RISC-V指令集,工作頻率高達180MHz,具備512KiB內部SRAM、512KiBD-Flash和2MiBP-Flash,集成多種外設接口(如6路SPI、4路CAN、4路USART等),滿足汽車車身控制系統、電機驅動系統等應用場景需求,已通過AEC-Q100Grade1認證,達到汽車級可靠性標準。
3.芯馳科技:推出系列車規級芯片,涵蓋智能座艙、自動駕駛、中央網關等域控制器。其芯片采用RISC-V架構,具備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特性,支持多種操作系統,助力車企打造智能化汽車平臺,產品已獲得多項車規認證,應用于多款車型。
4.地平線:專注于邊緣AI芯片研發,其征程系列芯片基于RISC-V架構,專為智能駕駛場景設計,具備高效能比,可實現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的多場景應用,通過軟硬件協同優化,提升芯片在復雜路況下的實時處理能力,已與眾多車企合作,實現量產上車。
(三)市場競爭格局初現
1.國際巨頭主導:盡管國產RISC-V車規芯片發展迅速,但目前國際芯片巨頭(如英特爾、高通、恩智浦等)仍占據市場主導地位。這些企業在傳統汽車芯片領域深耕多年,擁有成熟技術、豐富產品線與強大客戶基礎,其產品在性能、可靠性、生態支持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尤其在高端自動駕駛芯片市場占據較大份額。
2.國產廠商奮起直追:國產廠商憑借對國內市場需求的深刻理解、靈活的定制化服務以及政策支持,在中低端市場逐步站穩腳跟,并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通過與國內車企深度合作,國產RISC-V車規芯片在部分細分領域(如車身控制、新能源汽車電池管理等)實現突破,市場份額逐漸提升,同時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性能與競爭力,努力縮小與國際巨頭差距。
3.生態建設競爭加劇:車規芯片市場競爭不僅是產品競爭,更是生態競爭。國際巨頭憑借長期積累,構建了完善的軟件工具鏈、開發平臺與應用生態系統,為車企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國產廠商意識到生態建設重要性,積極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如操作系統開發商、算法供應商、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等),打造自主可控的RISC-V車規芯片生態,提升產品附加值與市場競爭力,但生態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諸多挑戰。
三、國產RISC-V車規芯片技術現狀
(一)內核技術
1.自研內核突破:比如國科安芯的E7內核是具有代表性的自研RISC-V內核之一,采用8級雙發射流水線、動態分支預測技術,支持64位AXI4總線接口,內建雙浮點FPU,可加速浮點運算,滿足汽車復雜計算需求。寒武紀等企業也推出自研RISC-V內核,通過架構優化,提升內核性能與能效比,為車規芯片提供強大核心動力。
2.多核架構探索:為滿足汽車不同域控制器對算力的差異化需求,部分國產廠商探索多核架構。例如,在智能駕駛芯片中,采用多核異構架構,將高性能計算核心與低功耗控制核心相結合,實現算力與能效的平衡,提升芯片在復雜場景下的綜合性能,但多核架構設計與協同調度面臨技術挑戰,需進一步優化。
(二)功能安全與可靠性技術
1.安全設計體系完善:國產RISC-V車規芯片高度重視功能安全,借鑒國際先進標準(如ISO26262),構建完善的安全設計體系。國科安芯的AS32A601芯片采用延遲鎖步方法保障內核安全,通過端到端ECC保護存儲器與外設數據路徑,利用多個CMU監控時鐘,配合PMU與ADC監控電源,同時采用MBIST、LBIST等技術檢測潛在故障,確保芯片在復雜工況下安全可靠運行。
2.可靠性驗證加強:嚴格遵循車規級芯片可靠性驗證標準,進行高溫、低溫、濕度、振動等環境應力測試,以及長期可靠性試驗(如高溫存儲、高溫工作、溫度循環等),確保芯片在汽車全生命周期內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同時,利用先進的模擬與仿真技術,在芯片設計階段提前發現潛在可靠性問題,降低研發風險與成本。
(三)性能優化技術
1.指令集定制與優化:基于RISC-V指令集的開源特性,國產廠商針對汽車應用場景進行定制與優化。例如,為提升圖形處理性能,增加專用圖形處理指令;為優化通信接口效率,定制通信指令集,充分發揮RISC-V架構靈活性,提升芯片在特定應用領域的性能表現。
2.架構優化與協同設計:從系統架構層面進行優化,采用AXICrossbar總線矩陣,實現CPU內核與系統存儲器及外設模塊的高效互聯,提升系統整體帶寬與數據傳輸效率。同時,加強軟硬件協同設計,通過優化編譯器、操作系統調度算法等,充分發揮芯片硬件性能,提升系統綜合性能。
(四)集成技術
1.高集成度外設接口:國產RISC-V車規芯片集成豐富外設接口,滿足汽車復雜電子電氣架構需求。如AS32A601芯片集成6路SPI、4路CAN、4路USART、以太網MAC等接口,支持多種傳感器、執行器與通信模塊連接,降低汽車電子系統復雜度與成本,提升系統集成度與可靠性。
2.先進封裝技術應用:采用先進封裝技術(如LQFP144等),提升芯片散熱性能、抗干擾能力與封裝密度,滿足汽車對芯片小型化、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要求,同時降低封裝成本,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四、國產RISC-V車規芯片面臨的挑戰
(一)技術瓶頸
1.高端芯片性能差距:在高端自動駕駛芯片領域,國產RISC-V車規芯片與國際先進產品相比,在算力、能效比、圖形處理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高端芯片研發需要深厚的技術積累與大量研發投入,國產廠商在架構設計、微架構優化、先進工藝制程適配等方面面臨技術挑戰,需持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品性能。
2.生態建設滯后:RISC-V車規芯片生態建設相對薄弱,與國際主流架構(如ARM)成熟的生態系統相比,軟件工具鏈(如編譯器、調試器、集成開發環境等)不夠完善,操作系統適配性有限,應用開發資源匱乏。生態建設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長期協作與投入,國產廠商需加強合作,共同構建開放、協同的RISC-V車規芯片生態,提升生態競爭力。
(二)市場競爭
1.國際競爭壓力:國際芯片巨頭憑借技術、市場、生態優勢,在車規芯片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對國產RISC-V車規芯片形成強大競爭壓力。國際巨頭不斷推出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的新產品,同時通過并購、合作等方式鞏固市場地位,國產廠商需在技術、產品、服務等方面不斷提升競爭力,打破國際巨頭壟斷,爭取市場份額。
2.國內競爭加劇:隨著國產RISC-V車規芯片市場的興起,國內眾多廠商紛紛布局,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部分廠商為搶占市場,可能在產品質量、性能、可靠性等方面存在妥協,導致市場出現低價競爭、產品同質化等問題,不利于產業健康發展。國產廠商需加強自律,注重產品質量與技術創新,避免惡性競爭,共同推動產業發展。
(三)標準與認證
1.車規標準嚴格:車規級芯片需滿足嚴格的標準與認證要求,如AEC-Q100可靠性認證、ISO26262功能安全認證等。這些標準與認證涉及復雜的測試流程、高昂的認證成本與較長的認證周期,國產廠商在標準理解、認證準備、測試能力等方面面臨挑戰,需加強與認證機構合作,提升標準與認證能力,確保產品符合車規要求。
2.標準制定參與度低:在國際車規芯片標準制定過程中,國產廠商參與度相對較低,缺乏話語權。國際標準的制定可能對國產芯片技術路線、產品特性產生一定限制,國產廠商需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爭取更多參與機會,推動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提升國產芯片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五、國產RISC-V車規芯片未來發展趨勢與機遇
(一)技術創新深化
1.高性能內核研發:未來,國產RISC-V車規芯片將不斷深化高性能內核研發,通過架構優化、微架構創新、多核異構設計等技術手段,進一步提升芯片算力與能效比,滿足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復雜應用場景對高性能芯片的需求,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
2.先進封裝與集成技術應用:隨著汽車電子系統集成度不斷提高,先進封裝技術(如3D封裝、系統級封裝等)將在國產RISC-V車規芯片中得到更廣泛應用。通過先進封裝技術,實現芯片與傳感器、存儲器等其他器件的高密度集成,提升系統性能、降低功耗與成本,同時增強芯片抗干擾能力與可靠性。
3.安全與可靠性技術升級:功能安全與可靠性始終是車規芯片的核心要求。國產RISC-V車規芯片將不斷升級安全與可靠性技術,采用更先進的安全設計架構、可靠性驗證方法與故障診斷技術,提升芯片在極端工況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滿足汽車對芯片的高安全標準要求。
(二)生態建設加速
1.軟件工具鏈完善:國產廠商將加大軟件工具鏈研發投入,完善編譯器、調試器、集成開發環境等開發工具,提升工具鏈的易用性、穩定性和兼容性,降低RISC-V車規芯片開發門檻,吸引更多開發者參與應用開發,豐富應用生態。
2.操作系統適配與優化:加強與操作系統開發商合作,推動主流操作系統(如Linux、Android等)對國產RISC-V車規芯片的適配與優化,提升操作系統在芯片上的運行效率與穩定性,為汽車軟件應用開發提供良好運行環境,促進應用生態繁榮。
3.產業鏈協同合作加強:國產RISC-V車規芯片生態建設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芯片廠商、操作系統開發商、算法供應商、汽車零部件制造商、車企等將加強合作,建立開放、共享的合作機制,共同打造自主可控的RISC-V車規芯片生態,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三)市場拓展與應用深化
1.市場份額提升:隨著國產RISC-V車規芯片技術不斷進步與產品質量提升,在政策支持、市場需求驅動下,國產芯片將在中低端市場進一步鞏固優勢,并逐步向高端市場滲透,提升在車規芯片市場的整體份額,打破國際巨頭壟斷格局,實現國產替代。
2.應用領域拓展:除了當前主流的車身控制、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國產RISC-V車規芯片將拓展至更多汽車應用領域,如新能源汽車電池管理系統、車聯網通信模塊、汽車電子控制單元等,為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提供全方位芯片解決方案,推動汽車產業升級轉型。
3.國際市場拓展:隨著國產RISC-V車規芯片技術水平與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備國際競爭力,國產廠商將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參與全球競爭。憑借產品性價比優勢與技術創新能力,國產RISC-V車規芯片有望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提升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地位。
六、結論
國產RISC-V車規芯片在市場與技術雙輪驅動下,已取得顯著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從市場角度看,市場需求增長迅猛,國內廠商積極布局,市場競爭格局初現,但國際巨頭主導地位依然穩固,市場競爭激烈,生態建設滯后。從技術角度看,國產RISC-V車規芯片在內核技術、功能安全與可靠性技術、性能優化技術、集成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但高端芯片性能仍存在差距,生態建設亟待加強。盡管如此,國產RISC-V車規芯片也迎來諸多發展機遇,如政策支持、市場需求驅動、技術創新趨勢等。未來,國產RISC-V車規芯片將朝著技術創新深化、生態建設加速、市場拓展與應用深化方向發展,有望在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浪潮中脫穎而出,為全球汽車產業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
審核編輯 黃宇
-
RISC-V
+關注
關注
46文章
2423瀏覽量
47597 -
車規芯片
+關注
關注
0文章
196瀏覽量
749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關于RISC-V芯片的應用學習總結
RISC-V架構及MRS開發環境回顧
RISC-V擁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原因
RISC-V Summit China 2024 | 青稞RISC-V+接口PHY,賦能RISC-V高效落地
通用MCU市場遇阻,RISC-V如何從垂直市場謀求發展?
長期聚焦汽車市場,琪埔維推介車規級RISC-V MCU XL6500R

rIsc-v的缺的是什么?
RISC-V在中國的發展機遇有哪些場景?
RISC-V的MCU與ARM對比
國產RISC-V MCU推薦
解鎖RISC-V技術力量丨曹英杰:RISC-V與大模型探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