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VR一直在攪動著傳統行業,醫療也快速跟進。從手術直播到術前學習乃至患者教育,VR看似在醫療領域逐步滲透。然而滲透的背后是概念與界定的模糊、技術與實操的脫節,目前醫療+VR至少還存在4個難題,但能解決就是一條出路。
前段時間VR陀螺發布《51億美元市場不是那么好啃!從VR醫療三種模式看它的尷尬現狀》的醫療+VR相關文章引起了業界的關注,其中一位從業者留言稱“2016年5月到7月在VR+醫療試錯了兩個月之后,我們轉了方向”而橫亙在他面前的難題是VR+醫療誰買單。
此次,VR陀螺采訪到國內最早進行VR手術直播的醫微訊CEO潘耿,其在此之前已經在數字醫療領域深耕多年,目前也在積極嘗試VR+醫療的結合。對于目前VR和醫療的現狀,他針對4個實現形式及存在的困難進行了分析。
醫微訊前身為水晶石醫療事業部,2009年開始從事數字醫療媒體業務,2013年正式成立,為包括醫療器械企業、醫藥企業級醫療機構等在內的眾多醫療企業提供涵蓋數字影片、APP開發等服務,依托之前建立的人體的九大模型數據庫,開始在VR醫學培訓教育上大展拳腳。
2015年,醫微訊開始研發Surgeek(柳葉刀客),這是一個系統性融合虛擬現實與三維模擬交互技術的游戲式外科手術醫學教育服務平臺,據稱其作用是可以幫助外科新生、進階醫生更快、更扎實地掌握手術學習要點,形成良好的手術思維。
2016年1月,醫微訊聯合醫生集團,共同開發醫療VR在臨床治療和外科技術培訓方面的應用。同年3月,醫微訊獲得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專注醫療健康產業投資的約印創投,當時柳葉刀客還處于研發階段。而后柳葉刀客VR創業項目發布,并獲得HTC VIVE大賽的“最佳教育應用”獎。
2016年6月,醫微訊與瑞金醫院聯合進行了一場VR手術直播。目前他們的營收主要來自醫療器械企業的定制化需求服務,包括醫學三維動畫與VR內容。
對于醫微訊來說,從數字醫療到VR醫療的過渡非常自然。“我們一直是做數字內容這塊,做醫學三維動畫起家的,我們和其它公司不同的地方在于我們的基因是不一樣的,現在VR只是呈現方式的改變,原來通過手機屏幕,現在是VR,但是里面的內容實際沒有太多變化,還是通過計算機制作出來的數字內容,展現他要表達的意思。”潘耿如此說道。
對于目前市場上比較常見的幾種VR結合醫療的形式,潘耿也有著自己的見解。
VR手術直播:門檻低但單一
目前手術直播、全景視頻是最被廣泛應用在醫療上的VR手段。
2016年4月英國醫生莎菲?艾哈邁德在倫敦皇家醫院手術室,使用VR技術對手術全程進行了直播。去年6月醫微訊在瑞金醫院手術室里完成國內首例VR手術直播,之后好醫術、萬博醫療VR工作室等都上線了VR手術全景視頻。
“當然不只是醫療行業,演唱會、看房、風景等都是VR視頻,相對來說VR視頻門檻低,有設備就能拍攝,任何東西你把它當作一個生意來看,就能理解,不是說一上來就要做高精尖,做最容易實施,容易被人接受,成本在可控范圍內,你的公司才能形成良性的商業運作,如果一來就做高精尖,研發十年,十年不掙錢,那你的公司也開不下去。”潘耿認同這種方式,但也表示:視頻還是遠遠不夠的,只是純視頻,它只是客觀展現事件的手段而已。
而且現在VR手術直播因為拍攝清晰度不夠,微創手術無法拍到,還替代不了現有的手術視頻系統。
VR模擬、臨床手術:是目標但難實現
VR手術直播解決的是觀看的問題,而模擬手術更看重的是實操。即在虛擬世界中實現模擬真實手術中觸感、自由切割與力反饋。這也被認為是VR醫療的最終愿景,當然也是最難實現的。
“醫學本身就是非常嚴謹的,不允許任何的誤差,因為它關系到人的生命,這也決定了它在內容研發上更為嚴謹,不能說大概、差不多就行,所有的內容都是需要臨床的比對,這個過程相當漫長,比如傳統的藥品、器械,今天上市的,十年前在實驗室就已經出現了,中間這段時間去做臨床上的數據整理、比對,最終得到療效是什么、有哪些副作用等數據準確才能允許你上市。”
“從第一步解決圖像的認知,第二步在這個基礎上做VR內圖像的自由切割、分離,再下一步才是力反饋,我覺得這樣的一個過程才是發展的路徑。”潘耿認為現在做VR模擬手術并不成熟。
沒有力反饋,VR手柄的感覺和手術刀差異太大,VR模擬手術醫生沒有興趣使用,因為硬件技術的制約,在臨床上使用VR更無法實現。
VR醫學教育及培訓:需求最大
“在臨床手術要使用VR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都不做呢?不是,我們有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那我們可以做要求沒有這么高的東西,比如醫學教育和培訓”。潘耿坦言,VR醫學教育和培訓正是目前他們在做的事情。
同時他也認為這是目前VR醫療從業者獲得盈利最靠譜的方式。
“我個人覺得在未來的3-5年內,都是VR技術的儲備期,眩暈、性能、硬件成本、算法等這些需要時間,這期間我們能做什么?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基礎設備硬件的成熟度,去匹配一些與之相對應的應用。相對來說,在醫療領域,教育培訓在短期之內有應用需求,大家都說落地,落地是什么?就是讓公司能賺到錢,能有利潤,才能不斷地去投入。”
醫微訊目前的主要營收正是來自醫療器械企業的定制化內容服務,但定制化內容的周期和成本都比較高,“增幅每年能有10%以上就已經很不錯了,而且天花板很明顯。”
在VR醫學教育及培訓中人體解剖教學特別適合VR,醫微訊積累的人體的九大模型數據庫,其模型數據庫是和復旦大學醫學院解剖教研室合作建立,通過對CT數據源、解剖圖譜、以及人的實體研究,花費了近5年的時間。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對醫微訊來說,借助之前積累的模型資源,很容易就能利用VR技術生成產品,但對于VR醫療初創團隊來說這是最難攻克的阻礙。一個VR醫療初創團隊曾說過,“牛逼的醫學院自己有非常精細的3D數字人體,轉化成VR,非常容易。醫學太精細,沒有專業醫生指導,技術團隊根本不知道怎么下手。而人體太復雜,初創團隊要做精細化3D數字人體難度高,回報低”。
市場的需求與技術壁壘較高,VR醫學教育培訓這塊處女地成為醫微訊三維模型與VR結合最主要的方向。潘耿表示"現在主要的營收還是來自企業用戶的定制化,5月份剛剛開始推出產品化,預計今年年底會初步有些成效,目標希望明年實現營收平衡,這是現在比較重要的任務"。
VR患者教育:落地難
VR+醫療在國外經常被用來輔助治療,比如在牙科手術的時候,用于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疼痛;另一種則是患者教育,通過VR眼鏡可以讓患者了解病理,便于治療方案的講解,但現階段在醫院做患者教育并不簡單。
潘耿直言現在醫院根本不愁沒病人的情況下,VR設備要進入醫院難度很大。“你把醫院當作一個公司,能幫公司掙錢的東西,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東西,我相信他們都會買單,這件事在公立醫院目前難以實現,除非高端的私立醫院有這個需求。”
患者教育作為醫療輔助的一種形式,但現在并不能提高醫院的效率,而且病人只想快速治病,并不會為“科普”而買單。
建議:去做搭個梯子能夠得著的東西
醫學從古至今經歷了很長的發展歷程,伴隨著自然科學與技術的進步,獲得了極大的發展,比如近幾年的3D打印技術在醫學領域就有不少應用案例,當VR技術逐漸成熟,醫學也與之進行結合。
三維動畫、手術全景直播,現在解決的是看和認知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操作和交互,目前實現的難點不在內容制作,而在于主機性能的要求,需要做底層算法和圖形計算的公司提升,第三個階段這是模擬手術,不僅要實現切割、分離等交互,最重要的是觸感及力反饋。
目前VR+醫療更多的還是應用在醫學培訓和教育上,而且更多的還是要依靠原來的三維模型,VR+醫療道阻且長。
“如果覺得落地困難的話,就要調整自己的思路和策略了,搭個云梯、搭個火箭都夠不著的東西,就不要去做了,選擇搭個梯子、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東西,這時候落地就容易了嘛。”潘耿給出了建議。
比如在VR手術直播上,如果你有醫院的資源,就可以搭建技術團隊,參與拍攝,成為最優質的VR手術直播拍攝團隊。如果擁有技術則可以將腦成像、B超等平面圖輸出為VR圖像,做硬件接口或底層引擎開發。
在VR醫學培訓和教育上,更多依賴于原來的三維建模,如果要從頭開始做工程量浩大,小體量的創業公司根本耗不起,有三維建模基礎的公司可以以此為切入點。
目前VR醫療最常見的四個形式是VR手術直播、VR模擬手術、VR醫學培訓以及患者教育,雖然每個形式都還存在困難,但在這些形式上如果能有突破即是一條出路。
-
醫療
+關注
關注
8文章
1824瀏覽量
58799 -
vr
+關注
關注
34文章
9640瀏覽量
15035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