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度
百度本身就是以技術為驅動的公司,旗下成功產品都有一個特性就是圍繞技術去做。與騰訊不同的是,百度是因為有了技術優勢再去補充產品,如百度貼吧、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指數等,就是因為百度有了搜索流量后,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而加入的產品,做的也十分成功。
所以百度的基因就是要先以技術優勢布陣,隨后再去將這些技術向商業化的產品轉化。
1、搜索引擎技術
搜索引擎技術是百度產品的核心,為了優化的用戶搜索結果,百度搜索引擎不斷進行迭代更新。我們看下百度官方正式對搜索引擎所做的反作弊更新,僅從2012年開始。
1)2012年5月百度發布Web2.0反垃圾攻略 ,同月發布百度懲罰發布的低質新聞的網站。
2)2012年10月百度打擊超鏈作弊的算法升級,次月宣布繼續更新算法打擊交易平臺的買賣鏈接行為。
3)2013年2月,百度宣布“綠蘿算法1.0”正式上線,旨在繼續懲罰打擊作弊網站。
4)2013年5月百度“起源算法”上線,加強對原創文章的識別力度。
5)2013年5月百度“石榴算法”上線,用于專門懲罰垃圾低質彈窗網站。
6)2013年7月百度“綠蘿算法2.0”更新,加大過濾軟文外鏈的力度。
7)2013年12月百度宣布逐步淘汰“不具備唯一價值”的pc頁,對缺少適應移動端的網站進行淘汰策略。
8)2014年,據觀察,網站排名從之前的一星期調整轉變為一天的幾次調整,變化更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百度在算法更新的速度上可謂一流,從未放棄過對搜索引擎算法的更新。而在移動時代,更是會將該技術一路帶到更加適應移動端生存的模式。
2、大數據產品
百度的大數據引擎技術是跟隨搜索引擎技術一起發展的,百度通過對大數據挖掘將數據轉化為產品。
1)大數據營銷產品:百度司南(通過大數據挖掘媒體、輿情、人群、品牌4大維度研究的營銷需求),百度精算(廣告投放策略),百度代言人(利用大數據分析尋找適合品牌的代言人),百度輿情(監控品牌口碑,目前還不全面)
2)預測產品:經濟指數預測、景點預測、疾病預測、城市預測、歐洲賽事預測、世界杯預測、高考預測等。目前這些產品已經上線。
3)應用層面產品:百度醫療大腦,將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的數據與自身數據結合后進行大數據分析決策,目前已在實踐階段。
其次還有大數據統計、推薦、百度指數等產品。百度在大數據引擎上的投入可謂不菲,雷軍說過如果小米在未來產生的大數據無法產生出經濟價值小米就完了,顯然百度對這句話的理解更為深刻,并且已經著手布局大數據商業化。
3、深度學習研究院
2014年5月,頂級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專家吳恩達宣布加盟百度,為百度“深度學習”計劃添磚加瓦。筆者認為百度目前最重要的人工智能領域研究是以下兩個:
1)深度學習。所謂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的一個分支,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多層次的學習而得到對于原始數據的不同抽象層度的表示,進而提高分類和預測等任務的準確性。這是目前百度在全面發力的技術。
2)圖像識別。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副院長余凱曾說過,如果讓一個人在失明和失聰之間做一個選擇,統計為絕大多數人都愿意失聰而不愿意失明,所以說未來圖像識別技術是大勢所趨,而百度的圖像識別則是百度未來最大的挑戰之一。
深度學習與圖像識別是百度最大的挑戰,除此之外百度還在機器人、人機交互、3D視覺、異構計算等頂尖領域有所涉獵。另外百度為了吸引更多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啟動了“少帥計劃”,只要是30歲以下在人工智能領域有突出能力的人都可以加入,有著豐厚的薪水和在硅谷工作以及百度內部創業孵化的優厚待遇。
二、騰訊
騰訊掌控QQ和微信上億用戶,在即時通訊領域技術實力上自然不低,但在對未來技術的布陣上缺乏足夠的亮點,這也和騰訊自身的基因有關。騰訊是一家產品為導向的公司,所有技術幾乎都是圍繞產品發展,與百度不同騰訊是先有產品再有技術。
1、即時通訊相關技術
即時通訊是騰訊的立根之本,必然有一套處理即時通訊的頂級技術。我們回看騰訊當年發展的歷史,在吳曉波的《騰訊傳》里將早期QQ的發展比喻為“一只餓死鬼投胎的小精靈”,由于用戶增長太快,服務器一次次面臨崩潰極限。以下引用《騰訊傳》。
初創期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與他們的美國同行相比,在服務器的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別:在美國,人工很貴,服務器很便宜,所以,程序員在做架構時不太考慮服務器的優化,容量不夠了,添置幾臺就可以了。可是在中國恰恰相反,服務器很貴,人工很便宜,為了提高系統承載量,程序員們會把很大的精力投注于服務器優化,包括算法的精巧、降低主板(CPU)的消耗、把一些運行放到更底層的數據庫等等。對于張志東們來說,這些技術幾乎都沒有可以借鑒、學習的地方,因為美國人不需要那么做,甚至國內那些財大氣粗的電信服務商、金融服務商也不需要那么做。而正是在這樣的磨礪中,騰訊的程序員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核心能力。
需要在如此苛刻的服務器條件下為海量的用戶提供服務,由此可想而知,在這樣嚴苛的環境下誕生出來的即時通訊技術必定是極為出色的。
2、搜搜
騰訊有史以來最大的敗筆就是搜搜,騰訊于2006年發布搜搜,用大量的騰訊系資源來為該搜索產品導流。QQ聊天內植入搜搜,QQ空間只能用搜搜獨家搜索,Discuz!使用搜搜作為默認引擎等,但是最后由于搜索效果的原因,被騰訊宣判死刑,隨后騰訊戰略投資搜狗,搜狗取代搜搜的戰略位置,目前已在搜狗搜索中高度整合了微信搜索。
騰訊在搜搜上慘敗20億元,回看騰訊的這次敗局,2012年從搜搜離職的吳軍反思到,一個公司的基因決定了一個公司是否適合去做搜索,而騰訊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沒有搜索的基因,就像Facebook即使屏蔽谷歌搜索自己做搜索,也同樣不會影響谷歌一樣。
3、廣點通、騰訊云
1)廣點通
騰訊的大數據產品目前應用最為知名的只有廣點通,幫助商家對QQ用戶進行廣告的精準投放,開放渠道為“QQ空間”,“QQPC客戶端”,“QQ音樂”,“朋友網”,“手機QQ空間”。技術含量對比于百度和阿里來說并不高,這可能和騰訊基因有關,百度和阿里的贏利方式中廣告投放占了極大的比重,而騰訊的贏利則基本依賴游戲和增值服務,所以在大數據廣告上并沒有像百度和阿里那樣有很大的投入。
2)騰訊云
騰訊云服務器其實早就低調上線,只不過是直到近期才正式成為騰訊推廣的項目。騰訊云的目的主要是為游戲開發者提供服務器支持,讓開發者與騰訊開放平臺進行更好的對接,為其生態服務。
三、阿里巴巴
由于海量的用戶在淘寶和阿里巴巴上交易會產生極為龐大的數據,那么阿里自然要對這些數據進行有價值的處理。可以說,阿里對于技術投入的驅動在于交易數據的挖掘,通過不斷去優化挖掘的技術,可讓阿里獲取更大的利益,這也是阿里為技術投資的價值所在。馬云說正因為自己不懂技術,所以敬仰技術人員,放手讓技術人員去干,而下面就是阿里在技術上的業績。
1、阿里云
阿里云在中國為創業者帶來了便利,目前很多小的創業公司會選擇阿里云作為自己的服務器。
阿里云誕生于2009年,2011年開始與萬網著手布局彈性云服務業務,一舉顛覆傳統IDC行業。2013年1月,阿里宣布阿里云與萬網正式合并,為其獨立發展奠定基礎。2013年4月,雅虎郵箱宣布停止服務,阿里云郵箱宣布接管。2014年2月,東軟集團宣布與阿里云結盟,阿里云超過IBM、甲骨文等國外廠商,成為國內最大的IT解決方案與服務提供商。
目前阿里云可提供完善的開發者服務,主要包括彈性云服務ESC、關系型數據庫RDS、開放云存儲OSS,此外還提供開放緩存ODS、云盾、云監控、負載均衡SLB、內容分發CDN、結構化數據服務OTS、開放數據處理服務ODPS等。
阿里云除了為開發者帶來好處以外,最關鍵的是為阿里自身建立起強大的云計算體系,例如今年雙十一當天,訂單創建能力最高達到每秒8萬筆,支付寶的支付峰值突破了每分鐘285萬筆,此時阿里云不僅需要保障每一筆交易的安全,還需要保證服務器不會出現崩潰,這就需要阿里云方面過硬的技術支持。
2、大數據產品
對于阿里來說,其大數據與百度和騰訊都不同,百度與騰訊做大數據好比是沙中淘金,而阿里直接面對的就是一座大數據金礦,每次挖掘的結果都具備比百度和騰訊更高的商業價值。阿里本著開放的心態,將自身一些數據與賣家分享,讓賣家做出更好的決策,這點與百度的關鍵詞搜索指數開放是一樣的。
簡單說下阿里旗下的四個數據產品:
1)量子恒道幫助淘寶賣家分析自身流量。
2)數據魔方將淘寶的全行業數據有償公開給賣家,讓賣家對整個行業有更好的把握進而提升自身的實力。
3)最新上線的御膳房,利用數據為商家提供更為全面的解決方案。
4)最近上線的開放數據處理服務ODPS,幫助企業進行大數據計算,它以集群形式處理TB/PB級別的海量數據,適用于超出單臺服務器或單RDS實例處理能力的數據統計和分析。
從中我們看出,阿里的大數據產品具備很高的商業價值,這與其數據源有關。
3、淘寶開放平臺
馬云說過阿里不是電商而是幫助別人做電商,在這點上阿里也確實是這么做的。淘寶開放平臺為開發者提供了強大的接口,如用戶API、商品API、評價API、物流API、店鋪API、交易API、旺旺API、淘寶客API等。
利用阿里的這些開放接口,開發者有兩種盈利模式。其一,是為賣家開發出第三方管理工具,諸如倉庫管理系統,寶貝自動上架自動減價功能,而后將自己開發的產品放到淘寶第三方平臺售賣,以此盈利。其二,是可以利用這些接口為買家開發出一系列導購系統,為賣家帶來交易,進而為自己帶來收益,當年的“美麗說”、“蘑菇街”、“返利網”等都是靠著淘寶開放平臺做大的公司。而在移動時代,淘寶開放平臺成就了“口袋購物”等移動互聯網公司,而"口袋購物"也在最近獲得騰訊3.5億融資,淘寶開放平臺在其中功不可沒。
由于BAT各有所長,所以在技術上的投入各有不同。百度是技術驅動型的公司,所以對技術的投入可謂不惜代價。阿里由于有著海量的用戶交易數據,坐擁黃金大數據,在相關領域技術上投入較多。騰訊由于是產品驅動的公司,在遭遇搜搜的慘敗后,在對未來技術的投入上未見多少大動作。
總之,三家公司在技術上的需求也算是各取所需,百度投入較長遠,阿里較當下,騰訊較接地氣。
-
百度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73瀏覽量
90548 -
騰訊
+關注
關注
7文章
1662瀏覽量
49500 -
阿里巴巴
+關注
關注
7文章
1617瀏覽量
47338
原文標題:圖解BAT三家的前沿技術
文章出處:【微信號:sdwlwxh,微信公眾號:山東省物聯網協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