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積累,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以及傳統家電廠商、通信廠商以及互聯網企業、智能硬件廠商的齊力推動,國內智慧家庭市場迅速升溫。
據市場機構估計,到2020年,智能市場規模將超過4000億美元。同時據易觀數據顯示,我國智慧家庭潛在市場規模約為5.8萬億元,發展空間巨大。不過,有業內專家也指出,目前智慧家庭市場方興未艾,距離真正落地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行業巨頭如云各自為陣
智慧家庭的應用場景主要包括健康管理、居家養老、信息服務、互動教育、智能家居、能源管理、社區服務和家庭安防等8個方面。目前,每個場景都有大量企業涌入,產品也是五花八門,但是還沒有哪家公司能夠真正玩轉智慧家庭,引領市場。
各企業們忙著搭平臺建生態,借此希望鞏固并主導智能家居產業,各生態平臺進展依然緩慢,且各生態平臺依然是相互獨立制約智慧家庭產業發展。因家庭場景中,各智能設備并不能很好地形成跨平臺互聯互通,對于用戶來說,依然需要安裝各種APP來操控各種智能設備,便捷不成反為負擔。
行業附加值低設備制造商生存困難
經過多年的發展,智慧家庭個行業正處于新舊交替的節點。在關注中興、華為、移動、聯通、阿里、小米、360、海爾等巨頭在這一節點布局的同時,不應該遺忘在幕后苦苦掙扎的設備制造商們。眾所周知,利潤最大化是企業追求的核心目標。但是像富士康、廣達、和碩等傳統設備制造商的產品附加值并不高,大部分利潤都被品牌商賺取。據報道,富士康生產一件蘋果產品,只賺取5%到10%的利潤。
閉環難開起用戶不買賬
大多數人往往會認為用戶不接受產品,是因為產品的技術不夠好,體驗不夠好。但是,這幾年,技術的進步使得在產業界里產品迭代速度明顯加快,這樣卻產生一個難題,越是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價格越高,用戶就越是比較難接受。因為在用戶看來,這些智能產品雖然好,卻沒有達到生活離不了的剛需程度,在整個智能行業普遍產品價格虛高的現狀下,用戶買單的意愿自然不高。
另一方面,近幾年卻出現了一些傳統第三產業的服務公司為了商業模式升級需要智能產品支持,卻不知道從什么渠道尋找合適產品和方案的現象,也就是說在產業界和應用界出現了斷層,一端是產品找不到用戶,一端是需求找不到產品,整個智慧產業缺失了一個連接生產廠家與服務應用之間的“中間人”角色。廠家花費心血把產品開發出來,推廣、宣傳、渠道、運營、售后這些都是難題。企業都想打造從產品到服務的閉環,但僅靠單個的力量很難把這個閉環做起來。
結語:智慧家庭行業方興未艾,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句話用在智慧家庭領域再合適不過了。企業需在考慮消費者需求的同時,時刻關注行業發展動態,及時做好調整,不忘初心。未來道路雖然艱苦,但皇天不負有心人。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889瀏覽量
375755 -
智慧家庭
+關注
關注
5文章
300瀏覽量
40500
原文標題:從企業角度分析智慧家庭為何落地難
文章出處:【微信號:D1Net01,微信公眾號:物聯網智慧城市D1net】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