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青,人臉識別和智能視頻監控專家,主持了多個國家科學研究項目和重大應用工程項目,在相關領域獲準和申請專利10余項。2004年,李子青作為“百人計劃”入選者來到中科院自動化所,十一年后,創辦AI公司中科奧森,親自主持了多個重大項目的落地。
中科院生物識別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子青
動態人臉監控存在的問題
過去雖然安防行業更聚焦在智能視頻分析的應用上,但是AI跟安防的結合是持續不斷的,早在十多年以前就已經引入了AI,視頻結構化、人臉結構化、車輛結構化等,都是安防行業在視頻大數據領域最關注的問題。但現在與過去不同的是,深度學習帶來的AI第三次浪潮將AI的概念進一步強化,更深刻地影響著安防行業。在智能安防產品中,隨著靜態人臉識別已經到了尾聲階段,動態人臉監控當前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但在實際應用中卻遇到一些問題:
(1)誤報率太高。以業務規模來解釋,在某個轄區中有1000路視頻抓拍人像,并且只有一個黑名單庫,假設每個攝像頭每10秒或者5秒抓拍一張人臉,該轄區每秒鐘抓拍100張左右的圖象,該轄區每天要產生864萬張抓拍人臉,跟20萬人的在圖庫比對次數是1.728萬億次。
對動態人臉識別的性能要求,用戶希望通過率比較高,例如90%的通過率,在動態人臉監控上面算是較高的水平,意味著它每天的誤報個數要少于200個?,F在的問題是誤報率太高,如果每次都是“狼來了”,那么就算公安用戶對新技術的有強烈的需求,也會選擇禁用甚至放棄。
(2)沒有足夠的標注數據去解決問題。去年12月份李開復談AI和大數據,他的觀點是: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數據集成為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一大制約。搜狗的CTO楊洪濤說,還沒有足夠的數據去解決問題。后者的總結是不太準確的,應該是沒有足夠的標注數據去解決問題,因為當前生產環節的數據是海量的,就像剛才描述的公安生產環節的數據并不少。
李開復說,人工標注這些東西是不解決問題的,必須在真實運用場景里得到閉環回饋的標注,才能真正地解決AI與大數據的問題。現在行業做深度引擎開發的都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這就引出了當前技術和應用的痛點所在,深度學習是需要大數據訓練的,但是人工標注費時費力,在這方面標注的資源非常有限。行業里聽說,商湯每個月都要花費幾百萬來做標注,因此深度學習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但是不管是提升算法、改進網絡架構,還是通過增大數據標注的方式,提升的空間都不會太大,因為它已經接近天花板。所以行業必須在這方面突破——必須像李開復說的那樣,要形成應用場景的數據閉環,能夠利用生產環節的大數據進行自主標注、自主學習。
未來AI+安防的趨勢
從應用來講,動態識別的誤報率太高,大數據的資源應用沒有充分的利用起來,研發單位不管是公司還是其他,只能選擇在公安現場去訓練,或者通過一些手段把數據拷下來,自己標注、加工,來提升核心引擎。
從數據源頭來講,在傳感器方面,仍然是受到了暗光、強光和逆光的影響,雖然行業現在有寬動態、星光型的攝像機,但是這仍然是一個問題。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3D傳感器,從Kinect到iphone X到Lidar,這是另外一個趨勢,對二維的識別進行補充。
最后李子青結合中科奧森的新技術,談了AI+安防未來的技術趨勢:
第一,大數據閉環自主學習,行業通過前端獲取數據,數據抓取之后經過結構化或者直接送到后臺大數據存儲,通過核心引擎實現數據的訓練,最后實現后臺大數據與核心引擎的再學習打通,實現閉環。
第二,從大數據到一人一檔。通過路人庫和名單庫這兩個集合的合輯梳理成一人一檔,實現跨時空的目標軌跡挖掘等應用,是核心算法和大數據產生的結果。
第三,新一代智能攝像機,不僅能實現臉、人體、車輛的視頻結構化集成到前端去,而且能實現全光照拍攝功能。
李子青最后總結,安防跟深度學習是深度融合的,新銳企業依靠純算法肯定是沒有出路的,像商湯、曠視這些企業都在做落地應用。安防企業如??荡笕A等,它們具備市場優勢,落地應用非常好,AI企業的核心技術要比傳統企業更加前沿,兩者各有各的優勢,現階段而言,兩者之間的互動能讓產業與中國的安防技術提升到更高的臺階。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028瀏覽量
269381 -
人臉識別
+關注
關注
76文章
4012瀏覽量
81989
原文標題:中科院李子青:AI+安防的技術和應用痛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asmag001,微信公眾號:安全自動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