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天齊鋰業預計,2020年前鋰產品價格應比較穩定,主要圍繞2017年的平均價格波動,但可預見未來供應端依然緊缺。
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大豐收,全年產銷均接近80萬輛,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作為全球鋰電新能源材料重要供應商,天齊鋰業(002466)自然受益匪淺,2017年完成營收54.7億元、實現凈利潤超21億元,兩大財務數據同步增幅均超過40%,并創下歷史新高。
針對2017年公司經營和市場狀況,天齊鋰業召開業績說明會,其董事長蔣衛平等上市公司高管集體出席,解答投資者疑問。
據天齊鋰業預計,2020年前鋰產品價格應比較穩定,主要圍繞2017年的平均價格波動,但可預見未來供應端依然緊缺。值得注意的是,天齊鋰業備受關注的泰利森60萬噸化學級鋰精礦擴產項目進展順利,并將于2019年上半年完成。
凈利潤超21億同比增4成
近年來,伴隨技術的進步,并以碳酸鋰、氫氧化鋰等鋰化工產品為核心的多元應用鏈條,形成了旺盛的下游市場需求。
目前,在數碼3C產品、玻璃陶瓷等傳統應用領域,鋰化工產品保持著長期平穩的市場。但在另一方面,隨著混合動力及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帶動起世界范圍內動電池級碳酸鋰、電池級氫氧化鋰等產品的爆發性需求。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由2014年的2.18萬輛飆升至2017年的77.7萬輛,3年間銷量增幅達到35倍之多。
在此背景之下,作為全球鋰電新能源材料重要供應商,3月24日天齊鋰業正式發布2017年財報,各項業績數據均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2017年天齊鋰業完成營業收入54.7億元,同比增長40%;實現凈利潤21.45億元,同比增長41.86%,扣非后凈利潤也達到21.43億元。
與此同時,贛鋒鋰業(002460)和杉杉股份(600884)等同行也都有不錯表現,整個鋰電行業繼續保持高景氣度。其中,贛鋒鋰業2017年完成營業收入43.83億元,同比增長約5成,實現凈利潤14.69億元;去年,杉杉股份旗下鋰電池材料正極業績同比大幅增長,扣非凈利潤預計將增加1.6億元到2.1億元。
目前,天齊鋰業主營業務包括固體鋰礦資源的開發、鋰化工產品的生產和鋰礦貿易三部分,旗下數家控股或全資子公司對相關主業都進行了十分明晰的分配。
其中,控股子公司泰利森從事鋰輝石精礦的開采與供應業務,全資子公司天齊澳大利亞目前主要從事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的建設工作;全資子公司射洪天齊與江蘇天齊主要從事鋰化工產品的生產,全資子公司盛合鋰業主要從事甘孜州措拉鋰輝石礦采選廠的建設工作。
從具體業務構成來看,天齊鋰業旗下鋰礦和鋰化合物及衍生品,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51億元和36.96億元,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為32.01%和67.57%;兩大類產品毛利率分別高達71.77%和69.41%。
其中,2017年天齊鋰業鋰礦產品營業收入同比增加64.95%,而其營業成本卻僅同比增加24.4%,鋰礦產品總體毛利率提高9.2%。
而進入2018年后,新能源車銷量繼續不斷走高。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2018年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1萬輛和3.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60%和430%;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9萬輛和3.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9.1%和95.2%。
2020年前鋰產品價格穩定
自2000年以來,鋰的消費量便受到可充電電池行業發展的推動迅速增長,在其他傳統領域的消費量也發生了結構性的增長。
2017年6月,據鋰行業數據服務商Roskill統計數據顯示,2000~2016年全球鋰消費按照7.2%的增速增長,2016年度達到19.7萬噸碳酸鋰當量。在鋰產品消費結構中,可充電電池增速明顯,2011~2016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9.3%,至2016年占鋰消費總額的42.35%,已成為最主要的用途。
對于中國市場來講,在2015年國家利好政策的刺激之下,國內新能源汽車進而大幅擴產,終端需求量暴增推動上游碳酸鋰價格持續走高,鋰電行業由此進入高景氣度時代。
在業績說明會中,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認為,目前鋰產品應用面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和儲能市場啟動的歷史機遇,由此將給鋰行業發展帶來長景氣周期。為此,天齊鋰業通過系列內生式增長擴張產能,按照目前上市公司的產能規劃,至2020年天齊鋰化工產品產能將達到10萬噸以上。
同時,天齊鋰業將加速提升自身研發團隊科研攻關能力,加快以電池回收與資源回收、金屬鋰負極材料為代表的科研項目進度,著力打造和提升技術對上市公司未來增長的推動力。
現階段,隨著全球各國就汽車電動化比例要求的推出,知名汽車廠商電動汽車銷售情況與未來市場規劃逐步明朗。目前,知名車廠紛紛擬加大投入用于研發推出新款電動汽車,以加快占領市場,這就使電動車對鋰精礦及鋰化合物需求的確定性不斷提高。
Roskill在2017年12月發布的行業分析報告中預測,到2021年下游行業全球鋰需求量綜合預計將比2016年增長80.97%。其中,電池行業對鋰的需求量將長期處于高增長態勢,其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2.3%,其消費占比將從2016年的42.4%增加至64.1%。
從供給端看,近年來全球鋰資源勘探和開發的項目越來越多,不斷有新的鋰礦床被發現,全球探明的鋰資源總量和儲量也在不斷增加。2017年Roskill報告透露,根據各鋰產品供應商的產能規劃,預計2025年全球鋰產品產能將達到約86萬噸。隨著產能的擴建完成,有市場投資者擔心,未來兩年市場的碳酸鋰及氫氧化鋰的供求關系將逆轉,供應量恐出現過剩。
面對可預見的未來,蔣衛平透露,行業會經歷一個結構性調整的過程,高端鋰產品如電池級氫氧化鋰和電池級碳酸鋰需求量將不斷加大,但供應端依然緊缺,且價格穩中有升。未來3~5年,天齊鋰業考慮既有的和潛在的行業參與者對產能的可能貢獻,基于日趨激烈的市場,部分新建產能真正釋放的時間、數量和產品品質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蔣衛平預計,2020年前鋰產品價格應該都比較穩定,主要圍繞2017年的平均價格波動,電池級碳酸鋰穩定上揚,電池級氫氧化鋰增幅稍大。目前,由于提鋰技術路線、生產成本、訂單模式、市場需求狀況等存在差異,國內外鋰產品存在價格差。
2019上半年完成泰利森擴產
作為鋰電池行業最大的增量市場,新能源汽車被各界寄予厚望,各路資本迅速涌入搶占市場。
據研究顯示,動力電池在整車中成本占比高達30~40%,在新能源汽車產品品質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此,鋰電池正極材料(核心原材料碳酸鋰)品質不容忽視,且產業鏈上企業越發意識到上游資源的重要性。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編制的《2017年中國鋰工業發展報告》中指出,2017年世界鋰及其衍生物產量折合碳酸鋰當量約23.54萬噸,同比增長21.5%,產量增加主要來自中國。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鋰消費國,而日韓等國家的消費量也在逐年增長。預計,2017年全球鋰的消費折合碳酸鋰約23.7萬噸,同比增長約15%。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增,以動力鋰電池為主流動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迅猛發展。面對巨大的市場蛋糕,無疑將促進上游資源和鋰電池關鍵材料的需求快速增長,天齊鋰業自然也欲借機擴產,為其未來為滿足市場需求提前做好準備。
事實上,天齊鋰業大量的產能擴張,無疑需要大量的鋰精礦的支撐。據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全球最大固體鋰輝石礦持有者泰利森的控股股東,天齊鋰業的原料有望得到充分保障。
(泰利森)
目前,泰利森鋰精礦產能為74萬噸,2017年3月天齊鋰業曾發布公告,泰利森將啟動格林布什鋰精礦擴能項目,項目完成后鋰精礦產能增加至134萬噸/年。
天齊鋰業總裁吳薇指出,截至2016年9月30日,格林布什鋰礦(泰利森旗下鋰礦)的總資源量為16510萬噸,折合碳酸鋰當量833萬噸;鋰礦儲量合計為8640萬噸,氧化鋰平均品位2.4%,折合碳酸鋰當量500萬噸。
針對擴產項目,天齊鋰業董秘李波表示,澳洲一期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建設中,竣工時間預計在2018年年底;澳洲二期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已經開工,竣工時間預計在2019年年底;泰利森60萬噸化學級鋰精礦擴產計劃順利推進中,預計2019年二季度投產;四川遂寧安居擬建2萬噸碳酸鋰的礦石提鋰生產線項目已經簽署投資協議,預計將于2018年開工建設。
技術是行業革命的利器!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經過20年的研發和驗證,已經開始步入商業化導入期,國際各大車企陸續集中投放氫燃料電池商業化車型。此外,隨著國內鹽湖提鋰技術的逐步突破,電池級碳酸鋰產能或將得到釋放,屆時可能將對鋰價構成一定壓力。
面對潛在的競爭者和技術革新,吳薇認為,目前燃料電池尚未得到電動車的廣泛采用,預計在一段較長的時間里對鋰動力電池形成沖擊的可能性較小。而國內鹽湖的鋰儲量較大,但歷史上作為其它產品如鉀的副產品,且資源稟賦各異,生產規模相對較小。近年來,隨著下游需求的強勁增長,國內鹽湖項目也在努力擴產和技術攻關。
李波則指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較長時期,天齊認為鋰電新能源汽車依然是市場主流。未來,礦石提鋰和鹽湖提鋰錯位競爭、共存發展的情形會一直持續。
天齊鋰業預判,全球鋰資源供應仍然將以澳洲Greenbush為代表的鋰輝石礦和南美洲以Salarde Atacama鹽湖為代表的資源為市場供應主流,會繼續長期主導全球市場,錯位競爭態勢更加明晰。
-
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60文章
8118瀏覽量
170370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53瀏覽量
99588 -
天齊鋰業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瀏覽量
2387
原文標題:【靈寶華鑫?洞見】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可預見未來供應端依然緊缺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