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4月3日,美國發布了建議征收中國產品關稅的清單。可能因為中國出口的半導體的確寥寥無幾,美國對中國的制裁中并無半導體。反過來,由于依賴對美國的進口,中國政府對進口美國半導體的態度就十分重要。在已經公布的美國政府的301調查報告中,半導體產業作為美國最看重的行業,赫然在列,其對半導體出口的統計數也十分重要。
美國認為出口中國芯片都不到100億美元?事實上這連國內進口美國芯片的零頭都不夠。這里面的統計口徑出現了嚴重偏差,可謂“錯誤的數字、錯誤的結論、錯誤的方向”,導致了中美雙方的“錯誤的判斷”,最終出臺了“錯誤的措施”。
一、中國對美國的半導體進口額超過1000億美元,排名第一
毫無爭議中國是芯片消耗和進口大國。2017年集成電路進口金額年增14.6%至2601億美元,金額位列中國進口商品之冠。半導體全球產值為4000億美元,而美國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第一生產大國,也是第一出口大國。僅從雙方的兩個全球第一分析,這點進出口額從邏輯上就站不住腳。
將幾家領先的美國公司做了整體財務分析。僅僅基于十三家半導體領軍企業公開的年報,其在中國銷售額之和就達709.7億美元,美國企業對中國的依賴度整體達到41%。這何止百億美金?“實質重于形式”,如果我們穿透迷霧看本質,單看美國出口給中國的芯片就會超過120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設備、材料、EDA、封裝等中間環節。2017年和2016年相比,依賴度也在上升,中國的采購動向和市場需求對美國企業很重要。
除了芯片之外,中國還進口更多的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的資產和產品,如設備、材料、EDA和IP等。比如EDA方向,Synopsys、Cadence基本上壟斷了EDA商品供給(Mentor盡管被收購了,但本質上是美國公司)。由此可見,100億美元的進口額肯定錯誤了。錯在哪里呢?是雙方的統計口徑不一樣。
二、錯誤的統計口徑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100億美元口徑是錯誤的,有其錯誤的原因和邏輯。該數字只統計了直接從美國出口到中國的產品。但是無數的產品,或為了避稅、或為了交割方便,出口的途徑是曲線的、中轉的。采購所屬地原則、產業統計原則、代理商走貨原因都會導致統計中出現了相當大的偏差:
1、采購所屬地原則
有的跨國公司,其海外采購的核算制度往往自行定義,并且有時候也會進行戰略性的口徑調整。
因為稅收、地域等歷史原因,美國企業的采購總部有的是放在新加坡、香港等地,這就導致出口的第一關是先到采購總部,然后再集散到全球各個加工中心。這種跨國公司的采購地核算制度,即使繞三道關、趟兩個坎,最終產品在中國加工,但往往不認為財務收入的所屬地為中國。
2、產業統計原則
從制造和封裝所屬地的口徑去統計半導體的用量,是另外一個業界用的最多的方式。
在電子行業大分工時代,中國***地區的封裝和制造線是全球最強。美國設計、在臺積電制造、在日月光封裝,已經成了美國芯片產業的“標準動作”。這就導致大部分美國的銷售額來源都統計在***地區。但無論是臺積電制造后交給長電封測,還是日月光、矽品封測好交給中國OEM及模組廠商,其實這些產品骨子里面是根正苗紅的“Made in USA”、“Contribute to USA”。
3、新加坡香港走貨、全球化布局的代理商
半導體產業的一個重要角色是代理商。比如行業內著名的雙A(艾睿和安富利),銷售額龐大,是原廠和終端廠、OEM廠間的粘合劑和潤滑劑,更是芯片在不同國家之間流動的通道。這些代理商盡管都是美國公司,但出于進出口、避稅、交貨等各方面原因,部分交割往往在新加坡和香港,這就導致了一個現象:從美國出來的芯片是出口到新加坡,亦或者繞道香港再進入中國。看上去似乎新加坡給美國貢獻了巨大的進口額、中國則只有逆差,但這里面隱藏著巨大的誤解。香港或者新加坡只是倒手,連來料加工都沒有,純粹做了一個保稅港、避稅區作用。而中國則是實實在在從需求側驅動美國芯片產業的發展、調動了美國企業的產能,最終帶著美國的芯片走向了全球各地。更何況,有的時候別說原廠,就是代理本身都不知道芯片出貨地那里,更加大了供求分析的難度和統計的復雜性。
以上林林總總的芯片都被排除在統計口徑之外,每一筆都增加了中美之間的貿易赤字,成了美方攻擊我方的源由。
三、芯片乃經第三方轉口
中國制造全球有名,但是做的大部分是來料加工的工作,一邊是大量的進口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一邊是大量的出貨制造好的產品。賺的是低毛利、拿的是血汗錢。假如完全打穿整個產業鏈,進項和出項消減,中國的貿易逆差中并沒有獲利很多。最大的一個表現結果是中國美元儲備并未增長很多。
半導體產業是典型的產業鏈全球分工產業,全球流通。不同的國家只是產業鏈上的不同環節,首尾相繼有機的構成了富有生命活力的電子生態圈。如果將整個地球看成一個巨無霸的集團,會發現電子產業合并報表里面這些逆差、順差統統都變成了“沒差“。但是拆開看上下銜接環節,下家給其上家帶來巨額順差,然后下家又給其下下家帶來了巨額貿易逆差。
美國大部分芯片公司(Fabless廠商,高通、英偉達等)的芯片都通過臺積電、聯電等***地區晶圓代工廠出口到中國,IDM公司如美光在新加坡和***地區的制造基地制造后出口到中國,還有一些公司的產品通過香港進入國內。這樣美國絕大多數高價值的芯片都經第三方國家和地區出口到了中國,在組裝到終端產品后,又回流出口到美國等國家。龐大的進口額記在了***地區(中國2017年對臺地區貿易逆差7534億元人民幣)、新加坡等多地,出口額卻記在中國賬上。
四、我們可以怎么做
中國經濟是一盤棋,牽一發而動全身,而半導體只是其中一個環節。目前經濟貿易局面復雜,最好的策略還是緊跟政府、支持政府、做好執行。在此,從半導體行業研究和智庫的角度提建議:
1、要保持定力,尤其是戰略定力。
舉國之力傾力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必須執行下去。美國出具懲罰性的法案,其背后有復雜原因,有部分是因為貿易逆差、政府壓力,有些是因為新聞誤導、錯誤判斷,有些可能是政治訴求、商企利益。國內走的“智能制造2025規劃”“集成電路產業推進綱要”是正確的,必須堅決、堅持、堅定的走下去。正因為我們走上了正確的道路,才會引起競爭對手莫大尊重和重視,才有一些列的制裁和壓迫。戰略性的方向必須先定好,綱舉才能目張。
繼續加大開放、融入全球的策略必須執行下去。通過貿易、引入外資,持續學習對手的技術和知識是重要手段。集成電路是原先并不存在優勢或者根本沒有的產業,通過貿易和交流可以迅速積累起競爭力,也是我們需要堅持去做的。
2、加強與美國顧問、協會、分析機構溝通
美國的301法案頒布過程中,其政府工作報告引用了不少美國顧問機構的數據,如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和美國商會(CCUS)等。美國講究數據科學,協會從數據上、方向上、策略上,支撐著決策也影響著特朗普的態度,也充分凸顯了分析機構的重要地位。
大多數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占比超過50%,如果嚴格核算、穿透全球銷售網絡,比例肯定超過70%。全球半導體產業在大發展的背景下已經達到4000億美元的市場總量,其中中國進口2600億美元,比例高達65%。作為全球產業領軍者的美國高科技公司們,無論如何是避不開這65%的。參與全球競爭的美國半導體企業對于來自中國的訂單有多少心知肚明。
美國企業真正出口和中國實際上進口,應該制定科學、公開、透明的統計方法。我們也要做好對進口2600億美元的分析,包括來源、渠道、進口方式。無論是通過***地區、香港、新加坡進入中國,亦或者是走別的代理渠道,需要從海關入手、穿透到底、分項匯總,這個數字可以結合美國企業的報表同步進行,相互印證。
建議國內、協會與SIA以及美國商會的溝通是需要及時去做的,既傳遞美國企業的真實信息,也傳遞我們的態度、想法和分析。同時也要做好溝通和解釋,讓其知曉出口到中國真實的數據,做出真實的判斷。中國的協會和美國的協會,中國的分析機構和美國的分析機構可以成為高層間的橋梁、潤滑劑。信息傳遞的通暢性十分重要。
3、精準性出具一些針對美國政府、商界的政策和操作
在有些領域,中國的確有能力縮小與美國的貿易逆差,或者說,在不調整整體產業結構的前提下,逆差數字上可以減少。仔細盤點進口替代能力后,在必須要進口的芯片中,可以建議針對性的擬定政策,減少其它地區的芯片進口,增加對美國芯片的采購。比如,引導美國芯片廠商從通過轉移出口地,或者在美國進行最后環節加工,將芯片從美國直接出口到中國,以有效減小逆差。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1)中國本土芯片足以進口替代的,鼓勵芯片企業發展,鼓勵系統廠商替代。
2)其他國家地區能夠替代的,增加替代,適度減少依賴度。
3)其它領域里面的耗材與非耗材,根據情況制定扶持政策,加強進口替代速度。
4)對于美國芯片在中國制造封裝的,給予一定程度稅收優惠和豁免,對于在海外封測制造的一定程度的給予懲罰性關稅或者提高稅收成本。
4、國內企業、基金要低調做事
網絡時代,信息的傳遞被加速了,信息的誤導也被放大了。在301法案里面也引用了網絡的新聞和數據,這些引用內容中存在很多的錯誤。
過去三年中,國內基金、企業高調宣布了不少的半導體專屬并購基金。宣布的基金金額中,有些是意向性的,并不是最終完成的,或者僅僅是認繳投資并沒有實繳到位,但虛擬的部分都被認定成為真實的金額。對自己的吹捧落了口實,成了別人攻擊自己的武器,而美國緊抓我們的宣傳數字,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也需要自省、需要反思。
5、半導體是一整個大局,需要精準分析
如果要打好半導體這張牌,必須做到精準、專業、細分、有選擇、到位。既能讓美國感到“競爭之痛”,又不能讓中國的終端企業受到政府禁運,造成“無米之炊”。能進口替代的,進入名單,執行國家的反制策略;尚做不到進口替代的,鼓勵在中國制造或者封裝,計算入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從統計口徑扳回一城。在目前離不開、逃不掉、無法替代的領域,比如EDA,某些關鍵半導體設備、CPU、GPU、FPGA芯片等,必須認清現實。
但是對抗和談判中要有所為,也要有所不為。要切忌做以下的應對策略:
1、切忌盲目的對美國產業進行封鎖和禁運
在半導體產業領域,中國依然還是學生階段,依然初步、依然弱小,離不開全球化的供應體系,離不開高端芯片的美國供給。認清供需現實、理清產品結構、擺正商業態度,盲目禁運、盲目反擊、盲目限制是不可行的。有些芯片方向,內供能力基本為零,海外其他國家的替代也基本為零,現下只能依賴,只能索求,要先練好內功。
2、切忌高調進行國際并購
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對華301調查報告》中,一針見血的指出了中國資本出海收購是遵循國家意志、代表國家利益。這種操作已經引起了美國警惕,未來海外并購之路將相當艱辛。這種背景下,虛張聲勢不得,踏踏實實的海外收購,也最好低調處理,深藏若虛。
3、地方政府和產業基金切忌再放衛星
做事情往往衛星先行,先把名號和規模打出去,慢慢再落到實處,但是宣傳的基金規模累加起來,已經讓美國感到了切實的壓力。未來再有基金、再有項目,大鳴大放不得,低調是必須。
產業競爭合作是必然的,合作共贏依然可能。中國的芯片進口,大部分依仗于美國,但中國的終端出口,受眾不止于美國,歐洲、非洲、東南亞等地區都帶來大量的出口。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制造”有利于美國芯片走向全球,真正實現了美國利益。現在各國利益相互交織的程度很高,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的制裁和反擊,既需要審慎,也需要克制。
我們當正視自己、尊重對手、認清現實,分情況、分階段制定應對策略。該學習的學習,該改進改進,該自立的自立,該制裁的制裁,不卑不亢地應對,坦蕩磊落地發展好自己的產業。確定目標堅定地往前走,即使中間有所波折,但未來的結果是光明的。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019瀏覽量
425398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571瀏覽量
220469
原文標題:【名家專欄】評中美貿易爭端中關于半導體的誤區
文章出處:【微信號:DIGITIMES,微信公眾號:DIGITIME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