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被禁”事件暴露了我國半導體產業核心技術面臨的實力差距,相較于目前面臨的局面,外界更加關注產業未來當如何“沖破封鎖線”。4月18日晚間,一場由CCF YOCSEF(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緊急召開的討論會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舉行。
“我們的芯片最困難的不是說我們的技術趕不上別人,而是我們做出來的時候沒有地方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長李國杰在論壇上表示,芯片不是錢砸下來的,經驗的積累有個過程,需要國家長期穩定的支持,并在應用上給予支撐。
亦有業內人士提出目前我國半導體產業面臨人才困境,并認為在人才培養上需要國家頂層設計的布局。對此,與會業內人士提出“噴泉模式”,在人才培養上“要有國家的頂層設計的布局,要有一個很好的環境。讓更多的團隊有這個機會,讓一個小苗成長為一個大樹”。
技術突破:最困難的是做出來沒地方應用
“大家很關心核心技術上是受制于人的問題,這個局面是短期的,但是大家對于這個現狀要有耐心,(核心技術突破)不是突然翻身就可以解決的。”李國杰開場即表示,對于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在奮起直追的同時也需要耐心。
我國半導體產業起步晚,在核心技術突破上未能占據先機,這也使得自主研發難以掌握主動權,在國際先進廠商的壓制下,國內核心技術的突破、應用和迭代都困難重重。“關鍵技術,核心產品都是用出來的,不用就永遠不會成熟。”李國杰稱,一定要強有力地支持國產芯片的應用以及配套產業的發展,芯片產業最困難是做出來的時候沒有地方用。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龍芯處理器負責人胡偉武也認為,應當加大自主元器件的應用推廣力度。目前我國其實在很多領域都有研發產品,但是規模還比較小,而企業方出于便利等因素,優先采用國外產品,國內廠商的成長空間有限。
技術與市場之間的迭代矛盾一直都存在,但與會專家指出,出于長遠戰略考慮,應當在全產業鏈上支持自主研發,并通過實踐應用幫助產品迭代。“就好比我要到二樓,但是我沒有樓梯。你有沒有可能在另外一個基礎原則上幫助我呢?(現在)門檻很高了,別人是爬樓梯爬上去的,我沒有樓梯,需要一根繩子。”胡偉武打了一個比喻。
胡偉武還提出,即使在每一個局部都不如國外的情況下,打通技術鏈,形成一個自主的生態也是可能的,“舉一個案例,蘋果的部分CPU性能不如英特爾的,操作系統復雜度也不如微軟,但用戶體驗就是很好的”。
YOCSEF現任副主席陳健也表示,要支持全生態鏈國產,一方面是資金涌入到芯片企業。另一方面,跟芯片密切相關的軟件企業也要共同支持,如此形成生態環境,才可以真正地解決目前面臨的問題。
人才困境:“砸幾百億”難以解決問題
李國杰稱,半導體產業鏈不僅需要技術積累,還需要長期經驗積累,資金的支持是必要的,但并不能夠通過“投錢砸幾百億問題就解決了”,業界要做好長期努力的準備,政策方也需要耐心引導、穩定支持。
而另一方面,核心技術的突破與人才儲備息息相關,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人才培養的困境。
胡偉武介紹,目前我國基礎型人才比較少,都是教學生怎么用計算機,而不是教學生怎么造計算機。“打一個比方,大部分互聯網企業都會用到JAVA,高校畢業的工程師大概有十幾萬,但是,跑JAVA的虛擬機現在只有幾十個人,我2010年辦企業的時候連10個人都沒有。”
亦有與會者稱,市場對學生擇業產生的“紅旗效應”影響不小。“所有的學生不管懂不懂,現在開口閉口都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幾乎沒有學生就說做芯片。”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李浥東認為,現在到了“治本”的階段,即體系化建設。
YOCSEF第六屆副主席王均則表示,反觀教育,目前對于學生興趣的挖掘尊重和培養都存在問題,“比如遴選機制上,我們應該從什么階段開始把這個興趣能力和價值觀合適的人才選進來”。
李國杰提出,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究可以采用“噴泉模式”,以一個輕松的環境“育苗”。“(人才培養)要有國家頂層設計的布局,要有一個很好的環境,以使得更多的團隊有成長的機會,讓一個小苗成長為一個大樹。”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889瀏覽量
424301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442瀏覽量
219408
原文標題:半導體產業“更上一層樓”苦于沒樓梯 院士呼吁強力支持國產芯片規模應用
文章出處:【微信號:PCBDoor,微信公眾號:PCB開門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