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王博士演講的報道,文章為《中汽研王芳: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單一目標300Wh/kg可努力達到,但綜合指標實現仍需攻克難點》,她在群里也用詞很謹慎“我沒有說目標已達到,是說可以努力達到。另外,測試的產品中,科技部重大專項研發產品單一指標300Wh/kg目前是有可以達到的,但作為裝車產品,綜合指標的實現還有很多需要攻克的”
我們從整體來看,電池的能量密度的水平很關鍵啊,現在大家都知道這個水平,配上成組率的數字,直接可以估算出系統的能量密度,按照目前的上升速度,未來補貼1.0的系數,140Wh/kg能守多久真是不知道。
備注:從120Wh/kg到140Wh/kg用時很快,接下來140Wh/kg能堅持多久完全看有多少車能占據這個數字。誠如墨柯兄在《從新政和數據看2018年電動汽車的發展》的三篇文章里面談的,補貼是有邏輯可循的。
新政體現了主管部門加大力度推進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的意愿,而我們知道,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是一對矛盾,能量密度越高,安全方面越要注意。
電池能量密度與補貼掛鉤是從去年開始的。去年的補貼政策是電池包120Wh/kg以上的可以獲得1.1倍的補貼系數。企業經過了半年的準備之后,開始規模化推出使用120Wh/kg以上電池包的純電動乘用車產品,而且量在迅速增大,9月以后的4個月,120Wh/kg以上電池包裝機量占比都穩定在40%以上,發展速度讓人驚訝。這種速度超出了能夠正常理解的范疇,也讓人感覺有點擔憂車輛及電池包的安全系數是否能保持。
我想就我了解的信息做個梳理,大概對現有的電池單體的能量密度做個整理,主要是對王博士的這張圖做一些擴展,三元鋰電池單體能量密度較高,從136Wh/kg到230Wh/kg不等,平均為183Wh/kg
01
方殼
方殼做電芯的能量密度是要吃虧點,大概在210Wh/kg,今年后面大家基于PHEV2規格50Ah的平臺上下有點出入,了解下來CATL系的以523為主,后面幾家做起來都是在622這個層面去做改良,都能在205Wh/kg +/-10 相當的水平,也就是50Ah+/-2Ah的水平
02
圓柱
各家的圓柱都是以18650為基礎的,電池單體能量密度210-260Wh/kg之間,全部采用三元電池。2017年圓柱電池的應用主要以專用車為主,乘用車為輔。主要還是能量密度高是高,一致性確實存在很多的考慮。
03
軟包
軟包用在乘用車上面,一開始起點比較高,由于都是經典形狀,所以面積挺大的,做的好的在210Wh/kg以上了。而據我了解2018年會有挺大的突破,好幾家都在往LG的240 +/-10 Wh/kg的622水平趕。
小結:從單體而言,比較期待軟包的能量密度的突破,不過單純強調單體的能量密度,有時候怪怪的。不過有時候也沒辦法,主管部門說了,我們先往一個方向走,至于到底誰能在快速提高的門檻過程中不掉鏈子,這個就各憑本事了。
-
電芯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31瀏覽量
25933 -
能量密度
+關注
關注
6文章
287瀏覽量
16514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663瀏覽量
130673
原文標題:【譽辰自動化·技術π】朱玉龍:國內動力電芯能量密度現狀梳理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a6b91417f850,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技術與應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