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IT2016年十大突破性技術里面有三分之一和人工智能機器人有關,核心都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德國的核心是工業4.0。按照我們的想法,德國是相對比較淡定的國家,和日本一樣不會有新的概念產生,但德國這輛戰車出口從1.0、2.0、3.0到4.0,真的是石破天驚。
一、全球科技創新方向及產業地圖
1.科技的定義
科學和技術實際上是有區別的,科學是底層的東西,技術是可以利用的。工具這個詞太淺薄了,但是毫無疑問,技術是我們看得見的,科學是看不見的。科學產生技術,技術推動科學,二者相互促進,密切相關。
“人類越來越依賴技術,技術越來越支配人。”這或許是科學和技術要面對的一個終極難題。
作為一種新文明,科技像任何生命體一樣,有內生的持續成長動力,甚至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凱文·凱利
MIT發現了引力波,MIT院長寫郵件通知全體教職工說,我們是做基礎研究的,我們每一次發現都可以改變這個世界一百年甚至一千年。斯坦福就不是這樣,斯坦福是讓自由之風吹過,更傾向于應用研究成果。
為什么這么多VC來到硅谷?為什么斯坦福很多教授在做基金?因為他們更傾向于應用,MIT不一樣,他們很多資金是來自于美國政府的。
2.全球3個科技時代的的演化和比較
這是我最新的思考:
“工業時代”是1784年到1993年,它的特征是大規模生產,代表公司是GE和豐田,就是科學管理、知識管理和精益管理。
“互聯網時代”是美國政府在1993年下的定義,2016年已經過去了。“互聯網+”這個特征我還沒有完全想明白,Google、蘋果、阿里巴巴、亞馬遜和騰訊都是在這個時間點成長起來的。
“人工智能時代”從2016年開始,滴滴、特斯拉、今日頭條、英偉達,這些以人工智能算法為核心的新公司開始崛起。
按照凱文·凱利的說法,千億美元的公司還沒有產生。這個我們需要打問號。
機器代替人的大腦和左腦,大家一定要意識到人工智能對這個時代的影響是超過互聯網的。
微軟的地位至今還沒有消失,英國開啟工業革命兩百三十年,到今天都沒有衰落,未來也是一樣,他們是過去的霸主,而雅虎這樣的公司已經消失了。
未來,要靠操作系統才成為霸主。
蘋果、Google是Android和IOS這兩個系統;騰訊是一個連接系統;GE公司在做一款工業操作系統;智能汽車英偉達在做操作系統相關芯片。
未來,哪一家智能汽車將成為巨頭還不知道,機器人也是一樣。
現在,物聯網方面,阿里、華為、西門子全部推出整個物聯網的操作系統。
3.全球7個科技創新高地
舊金山硅谷是全球創新大本營
波士頓是生物科技未來之城
德國是工業4.0策源地
以色列是世界創新工廠
日本是機器人和新材料的皇冠明珠
英國是AI和3D打印應用大國
印度是創新的圣杯
樸素式創新很厲害,就是用最少的錢來做開發。
以后大家去印度,要看他們的樸素式創新,對中國還是有借鑒意義的。
中國的優勢是快,速度特別快,而且錢特別多。這些錢都變成投資的錢,所以也在進入良性的循環。
4.全球科技創新布局
(1)美國的顛覆性技術領域
MIT2016年十大突破性技術里面有三分之一和人工智能機器人有關,核心都是基于人工智能的。
(美國顛覆性技術領域)
(2)德國高科技戰略
德國的核心是工業4.0。按照我們的想法,德國是相對比較淡定的國家,和日本一樣不會有新的概念產生,但德國這輛戰車出口從1.0、2.0、3.0到4.0,真的是石破天驚。
(德國高科技戰略)
(3)日本未來10個最重要的技術方向
日本是一定一個不能忽略的科技國家。任正非說日本在材料方面進步非常快,此外,日本的精益制造和極致服務都十分出色。
日本亞馬遜和7-Eleven的效率很高,不需要高科技,一點技術變成基礎設施,就能夠實現最廣泛的應用。
(日本未來10個最重要的技術方向)
(4)英國未來經濟增長七大動力
英國也是一個被忽略的國家,但是3D打印、材料、智能基礎設施產業十分突出。所以,我建議大家去英國看一看,特別是劍橋和牛津。為什么英國很厲害?因為劍橋和牛津是哈佛和MIT的老師和鼻祖,哈佛和MIT是參照英國開始的。
(英國未來經濟增長七大動力)
很多人把日本和英國這兩個國家忽略了,認為以色列很厲害,但是以色列太小了。
各位,我去過以色列,以色列是一個很小的市場,很窄的配套市場,就好像我們買房子裝修一樣,他們是做配件的。
兩年前我從以色列坐飛機經過土耳其轉機,飛機晚點了,我們2個上海國有基金企業的,1個深圳做基金的,還有北京做基金的,一共7個人在土耳其機場聊天打牌,全部都是做基金的。當時我就寫了一篇文章,說中國未來一定會把以色列初創企業的估值炒得一塌糊涂。
最近以色列企業報價都是三千萬到五千萬美元,比德國企業還高。
(5)中國有七大顛覆性創新領域
先進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納米科學和材料科學、基因和建筑醫療、人員開發和儲存、網絡與數據、智能汽車和智慧交通、綠色制造與先進制造。
(中國7大顛覆性創新領域)
總結:全球科技創新方向: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科技。
美國:機器人、人腦計劃、人工智能;
德國:工業4.0、云計算、個性化醫療;
英國:3D打印、互聯網、再生醫學;
中國:量子信息、智能裝備、基因治療。
5.美國與德國的“壯志雄心”和“陽謀”
這個世界,“軟件和硬件在急速融合”,正如GE董事長伊梅爾特所講,“這是一個軟件定義一切的時代”。
在未來的科技戰場上,中國面對的對手只有兩個國家:美國和德國:美國人控制了信息技術,德國人控制了工業技術。騰訊、阿里巴巴都在應用層面。
中國科技聚焦在市場層面和應用層面:
一種是縱深技術開發。例證:華為
另一種則是在一帶一路國家復制中國奇跡。例證:OPPO
為什么任正非說我們只有到底層才會贏?“摩爾定律”,到逼近底線的時候,華為前面沒有對手的時候,一定要做底層的研發,否則沒有辦法引領方向。
德國人是“狼子野心”,原來是賣裝備的,后來想賣解決方案,現在想賣“技術標準”,結果很清楚。所以美國人在控制信息技術,德國人想控制工業技術。
最終結論:美中德三國未來科技之爭,在于“核心技術的底層之爭”。
二、抵達距離未來最近的地方——硅谷
1.山頂之城——硅谷
硅谷(Silicon Valley) ,全球創新大本營。這里平均每5年會創造一個引領世界的科技潮流,每6年會產生一個超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
山頂之城——硅谷
這里有喬布斯、馬斯克、扎克伯格這樣的硅谷大佬;谷歌、蘋果、Facebook這樣的科技巨頭;Uber、Airbnb、Dropbox這樣的近百家新晉獨角獸……這里是世界科技中心,全球創新高地。
這里是:
科技創新能力的策源之地、優秀的科技人才的薈萃之地、領先的科技產業的聚集之地、最成功的科技企業的生長、棲息之地,巨額財富的產生和運作之地。
2.硅谷科技編年史
3.硅谷科技巨頭市值
從今天的數據看,全世界前7名的公司都是高科技企業,硅谷有3家:蘋果、Google、Facebook;西雅圖有2家:微軟、亞馬遜,深圳有1家:騰訊,杭州有1家:阿里巴巴,就是3+2+1+1,這就是今天的市值。
全球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都是科技公司,全部位于硅谷和西雅圖。
蘋果:7748億美元
谷歌:6464億美元
微軟:5707億美元
Facebook:4932 億美元
亞馬遜:4875億美元
數據來源:google搜索2017年07月31日
曾鳴5月7號去了奧馬哈,寫了一篇文章《世上再無巴菲特》。
因為巴菲特投資的是工業時代的企業,比如投資可口可樂,巴菲特在IBM虧損了一百三十億美元,錯過了蘋果、Google和亞馬遜。他認為亞馬遜可能會達到一萬億美元。
4.硅谷“獨角獸”
全球估值10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美國8家,都來自硅谷和西雅圖。
這些是獨角獸,全球估值一百億以上的。小米的估值在往下掉,UBER的估值也在往下掉。
全球估值10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
美國8家,大多數在硅谷
5.硅谷科技巨頭的下一個十年,他們究竟在做什么?
蘋果做智能駕駛,Google做C端的人工智能,微軟做人工智能+云,亞馬遜做AI、云和下一代物流,Facebook做虛擬現實,英特爾做物聯網,通用電器做工業互聯網,IBM做B端人工智能,特斯拉做電動汽車,UBER做自動駕駛,Airbnb做共享型社交媒體。
這11家公司當中有6家都是在做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蘋果做自動駕駛、Google做人工智能駕駛,UBER也在做自動駕駛,特斯拉未來也會做自動駕駛。
手機之后,下一個全世界最重要的賽道就是智能汽車,沒有其它。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做了兩家AI公司,都是做自動駕駛的。
6.站在硅谷,看未來技術趨勢
2000年到2020年技術的五個階段:
互聯網時代的標志是人人連接、物聯網是萬物互聯、人工智能是人機合一、生命科學是基因組學、太空科學是星球殖民。今天我們處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時代的早期。
7.影響未來的6項核心技術
信息技術、工業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太空技術、材料技術。
信息技術的底層是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云計算ARVR都是信息技術的范疇,核心都是數據驅動的。
8.為什么基因的編輯技術會成為很重要的技術?
因為DNA像軟件一樣,現在可以編輯和刪除。這是美國生物科學領域最新的認知,他們認為人的DNA相當于軟件,可以編輯、可以刪除。
孫正義說人類平均壽命要達到兩百歲,七八十歲還是小年輕,未來最重要的領域就是生命科學。未來,將會產生擁有完美基因的新物種。
9.在互聯網領域,中國是這個世界的“平行宇宙”
硅谷一直在問一個問題,誰能超過一萬億美元?
過去大家認為是Google,現在認為是亞馬遜,亞馬遜4800億,和阿里巴巴相比,一個是電商,一個是AWS。
中美互聯網到這里就是歷史性階段了,上半年是共享汽車,今天滴滴是350億,Uber是680億,但是最近創始人離職以后掉了200億,現在大概是480億。
到了這個階段,共享汽車出行方面滴滴的市值一定會超過Uber。因為最關鍵的是數據。現在,滴滴打車的流量是Uber的5倍,所以我認為滴滴公司的市值一定會超過Uber,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改變。
過去,我們的公司市值都比硅谷的公司少:谷歌市值是百度的10倍,蘋果市值是華為的2.3倍,亞馬遜的市值是阿里巴巴的1.6倍;特斯拉是比亞迪的2倍。
從滴滴打車開始,中國開始反超硅谷。共享單車、螞蟻金服將會創造中國有而硅谷沒有的科技巨頭。
先前,我們是這個世界的平行宇宙,硅谷有的企業中國也有。現在,我認為中國有的美國不一定有。
未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一定是科技競爭,公司與公司的競爭也會是科技競爭,人和人之間也是一樣。
毫無疑問“認知”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單詞,因為“認知”不是一個普通的漢語單詞,是將人和計算機聯系在一起。
三、捕捉中國下一個“技術風口”
我和達晨創投的董事長在德國交流過中國的“技術風口”,我個人認為有5個風口,首先是消費升級。
1.消費升級
中國消費結構與發達國家日益相像,到2030年,中國家庭全年在食物上的支出占比將下降18%,而“可選品”與“次必需品”的支出將顯著增加。未來15年,中國將貢獻全球消費增量的30%。
——2016.6 麥肯錫《重塑全球消費格局的中國力量》
消費升級的邏輯是什么?
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的時候,國人的需求從物質消費轉向精神消費,消費升級的5個小的風口:文化、體育、游戲、教育、旅游,和人均GDP有很大的關系。
比如馬拉松,它是一項非常昂貴的運動,去柏林跑一次馬拉松需要五萬塊錢。而馬拉松只是體育里面一個很小的分支,為什么現在有很多體育公司?這個產業是有巨大發展的。
今年7月,我和達晨創投、分眾傳媒等8個投資人在洛杉磯看全世界最大的體育競技公司CAA和體育場館公司AEG,體育產業、游戲產業和文化產業,很多產業都有很大的關聯。
以前,我沒有發現這個問題,現在看來就是“娛樂”這兩個字,所有產業都是娛樂業。
現在,有一個萬達兒童娛樂有限公司,教育、旅游、游戲、體育都是和娛樂連在一起的,就是“體育+娛樂”、“教育+娛樂”。六歲的孩子能學什么東西?全是娛樂。
前段時間有一個中國VC跟我講,所有的產業都在轉向娛樂。
過去我認為“娛樂”這個詞很空,現在看來不是的,因為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以后,人的精神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
所以我認為“網易嚴選”是最成功的電商,雖然是仿制無印良品,但是可以看到智能制造、大健康、環保產業、高科技和消費升級。
2.智能制造;
3.環保產業;
4.高科技。
四、人工智能——賦能下一個世界的基礎設施
人工智能會是下一個20年顛覆人類社會的技術,它的力量將堪比電與互聯網。
——未來學家 凱文 · 凱利
1.人工智能的定義
從廣義上講,人工智能是由算法和數據組成的;從狹義上講,人工智能實際上就是一個超算中心,它的載體則是“機器人”。最可怕的是獨立意志模式。
人工智能是對人類“認知框架”的更迭,算法則連通了人、事物、業務和信息;在未來,算法將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全球正在進入“算法經濟時代”。
2.人工智能的分類
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超級人工智能。
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院院長尼克·博斯特羅姆提出超級人工智能三種工作模式:
①先知模式:能準確回答幾乎所有的問題,包括對人類來說很困難的復雜問題,比如“怎樣造一個更好的汽車引擎?”
②精靈模式:能夠執行任何高級指令,比如用分子組合器造一個更好的汽車引擎出來。
③獨立意志模式:能夠執行開放式的任務,能在世界里自由活動,可以自己做決定,比如發明一種比汽車更快、更便宜、更安全的交通模式。
對于AI的發展,扎克伯格是樂觀派,馬斯克和比爾·蓋茨是悲觀派,扎克伯格說馬云也是樂觀派。
但是,Facebook最近把AI關閉了,扎克伯格認為我們是被控制的。當時AI自己舉例子,認為下面的程序都是錯誤的,自己可以做出一個更聰明更符合邏輯的程序出來。
這是最初級的AI,只有給予它獨立的思考空間,自己可以做決定,就會做出比人更強的東西。
這對Google的影響非常巨大。
3.人工智能的技術基礎及研究趨勢
第一代是改善,第二代是迭代。
人工智能的定義是機器每天晚上都在改善。
AI在電腦里面,晚上我們睡覺的時候它自己在不停地迭代,可以發現最好的程序,可以做出最符合邏輯的決定,恰恰是我們幾十個人、幾百個人很難做出的。
人工智能的計算基礎、數據算法,這些都是概念性的東西。
人工智能的垂直應用,個人定義為“穿透性技術”,穿透所有行業,但和互聯網一樣,本身不會產生千億美元的公司。
今天騰訊四千億美元的市值,你說是互聯網公司嗎?不是,這個是互聯網上的社交媒體。
應用才會產生大公司,可以做技術和垂直應用,比如無人機服務機器人和個性化醫療。現在達芬奇機器人可以做遠程的手術。
我希望大家記住我的一個觀點:智能手機之后,下一個最重要的市場來自于智能汽車。
教育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全世界都是最重要的。
現在硅谷有兩個觀點:基因是軟件,教育是軟件,凡是軟件就有編輯和刪除,這是從去年開始的最新觀點。一旦認為教育是個軟件,基因是個軟件,實際上這個產業本身就重新定義了。
馬云說30年以后最優秀的CEO是機器人,孫正義購買了波士頓動力公司。
最關鍵的是AI-Forced,人工智能時代不可或缺的關鍵玩家。
Google無人車、Google云計算平臺,人工智能是繼Google和Android之后的下一個產品。兩百多個AI團隊,三千多個項目在深入學習。
貝索斯認為應該把每天都當成第一天,關鍵是敏捷和前瞻性思維。眼下我們處在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當中,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
巴菲特在這個領域投了130億美元,IBM沃森在與德克薩斯的安德魯癌癥中心合作,所以前景還有待考證。
微軟是AI For Everyone,微軟和英國都是曾經輝煌卻沒有衰落的特例。
4.未來的可能
未來,“人”可能被重新定義:
自然人、機器人、生物機器人、機器人編輯、增強智能、基因編輯,可能也會產生很多創業項目,都是非常棒的技術。
馬斯克認為人工智能未來是AI和人的綜合體,還有半機械人。
人工智能是賦能下一個時代的基礎設施,未來“人”是被重新定義的,商業也是被重新定義的。最終是從智能開始,智能手機到智能汽車,智能商業到智能制造。
非常感謝騰訊青騰大學的邀請,讓我分享對未來的一些看法和見解。
所有的科學家都是講某一個領域的垂直技術,我是把這些垂直技術連接在一起,然后給出我的一些觀察和思考,還給出一些結論。很多結論有可能是錯的,但我們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認知革命及未來技術趨勢
趙勝 ,硅谷創客資本(Makers Venture Capital)創始人、以色列洼地資本(Vadi Ventures)創始人。在國內相繼推出“知識 - 思維 - 認知”范式迭代模型和“人機一體”等未來科技概念。并著有暢銷書《工業 4.0: 正在發生的 未來》、《中國制造 2025 :產業互聯網開啟新工業革命》。
未來是什么?未來就是趨勢,很簡單兩個字。美國一個學者定義說,趨勢分為硬趨勢和軟趨勢, 硬趨勢會發生,軟趨勢不會發生,科技革命是一個硬趨勢。我長期在硅谷,硅谷里面有一句話:讓我們預測明年和后年的趨勢很艱難,但是讓我們預測未來二三十年,那是很簡單的事情。
一百三十五億年前,一個大的事件使宇宙在混沌當中產生,地球的產生來自于物理學。此后三十多萬年,物質和能量構成原子和分子,所以化學產生。再過了一百億年,分子結合了有機體,生物產生。所以宇宙產生的順序是物理、化學、生物。
一萬兩千年前地球進入農業時代,這是史前時代。240年前的工業革命,改變了這個世界。前面三次工業革命中,英國主導第一次,美國主導后兩次。
現在德國要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這讓全世界震驚。從1993年美國開始的互聯網時代以來,互聯網經歷兩個時代,一個是互聯網,一個是移動互聯網。
現在繼互聯網后是物聯網,物聯網后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后是生命科學,生命科學后是態度科學,未來五十年會隨著這個路徑走。互聯網時代已經過去, 人類迎來了物聯網時代。
世界分成兩個中心,一個東方一個西方。從歷史中看,第一個中心來自耶路撒冷,后來到了希臘,希臘是古典哲學的起源,再后來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科學戰勝了神學,現在到了舊金山。
未來三十年是一個科技時代,人類進入了一個被加速的時代。習近平***在 G20 峰會上講,我們迎來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2014 年 3 月 28 日,習近平主席在德國柏林跟默克爾做演講中提到,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推動了新一輪的工業革命,未來五十年是信息技術和材料技術兩個頂層技術。
2012 年,孫正義在“暢想軟銀三十年”新聞發布會上說,未來是沒有屏的,未來街上很多人有人在手上劃來劃去,皮膚就是屏,未來是沒有翻譯的,腦袋有一個芯片,未來的科技是無法想象的。
所以,理解了當下才能更好的展望未來,高想象的人未來是很有價值的。虛擬現實是一場感知的革命, 人工智能是一場認知的革命。
地球被兩個要素界定,第一個是時間,第二個是空間。過去的互聯網連接線上和線下,未來的互聯網混淆虛擬和現實,在制造業場景里面,一切都是虛幻的。
第二個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一個穿透性技術,它穿透未來很多的行業,未來三十年全世界最重要的是認知科學所產生的第二次的認知革命。
圍繞未來,主要談八個方面,第一個是認知革命, 第二個是人工智能,第三個是共享經濟,第四個是創新基金,第五個是工業革命,第六個是解讀2016,第七個是影響未來的6項核心技術,第八個是通往下一 個世界的10個關鍵詞。
首先是認知革命,第一次認知革命源自七萬年前,是想象和抽象,想象很重要。正如人類對地球對宇宙的認知,對人類的認知,對萬物的認知一樣,都是在不斷變化。未來的人工智能是一個認知科學,跟認知革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第二個思維的范式迭代,認知是終極目標,新的知識替換舊的知識,動態的知識打敗靜態的知識,人類需要了解的是未知,知識迭代的速度太快。比如百度地圖打敗了很多出租車司機對路況的熟悉。
然而,認知的范式迭代,創新并不是讓最強的物種生存下來,也不是最能適應環境的。
世界需要從政治、科技、經濟、宗教四個維度認識。四大經濟體:美國、俄羅斯、歐盟和中國,從經濟上講,中國占世界GDP的23.32%。從科技上講,影響未來的核心技術有很多,每個技術突破都將帶來數十萬億的市場。
認知科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它成為了大學教育主要的專業,認知科學包含六大學科,神經科學、心理學、語言學、哲學、人類學、計算機。回顧認知革命的歷史,第一次認知革命是七萬年前。第二次認知革命是從2016年開始的,美國的科學家把2016年定義為人工智能元年。
未來三十年是一個科技的時代,精準醫療、生命科學、超級生物、基因組學、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無人駕駛、3D打印、無人技術等技術值得關注,這些技術會應用到所有產業當中。
華為CEO任正非講過,公司要創新,華為已經沒有標桿,華為進入到了引領創新的時代。在科技革命上,包括華為等中國公司已經到了新的起點。在影響未來的六項技術里面,信息技術和材料技術都是頂層技術。
硅谷體現了三個深邃的哲學問題。硅谷是新時代的羅馬,臉書、谷歌等二十家大公司有十九家在硅谷,市值排名前五的公司全部在硅谷,蘋果、谷歌、臉書 和亞馬遜。
中國目前市值超過一千億的互聯網公司有兩家, 阿里巴巴和騰訊。但美國互聯網公司是世界性的,中國是區域性的。但在電子商務,金融支付領域,中國比美國強。
中國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方面,具備超越美國和德國的潛力,中國制造在 2045年有取勝的可能性。
中國制造2025正迎頭追趕,在十個規劃的行業中,一個軟件九個硬件,中國以硬件為導向,重視硬件的制造,但軟件在整個功能制造領域里面,尤其是未來的智能制造領域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百度和谷歌未來做人工智能,臉書做媒體,阿里巴巴和京東對接美國的亞馬遜,滴滴打車并購了美國的Uber就足以證明軟件的重要性。
再來看硅谷的下一個大事件是什么,蘋果公司以后不是蘋果7,而是無人駕駛,臉書的方向是虛擬現實,成立了404制造實驗室,所以臉書是在做工業制造,智能制造實驗室。谷歌收購了七家機器人公司,特斯拉做能源汽車,Uber做無人駕駛,GE做工業互聯網。
一個世界級的工業院校,正在支撐未來科技的發展。中國從模仿到吸收消化再創新,中國要在基礎理論、信息技術、材料技術等上面不斷創新,才能支撐中國建國一百年制造強國第一陣營。
未來的趨勢,影響未來的六項核心技術,第一個階段信息技術,叫聯網,把人和人連在一起;第二是物聯網,叫萬物互連;第三個階段人工智能;第四個生命科學;第五個是新能源技術;第六個是太空技術。
通往下一個世界的十個關鍵詞,第一個是平行,從平行宇宙到平行思維再到平行決策、平行邏輯。第二個是認知,認知革命。第三個時間。第四個數據。第五個共享。第六個智能。第七個連接。第八個指數。第九個算法。第十個分布。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63瀏覽量
103403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353瀏覽量
238791 -
3D打印
+關注
關注
26文章
3551瀏覽量
109187
原文標題:深度干貨:全球科技創新方向及未來技術趨勢
文章出處:【微信號:Interflow-Platform,微信公眾號:WPR】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