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恒生指數有限公司今天宣布,截至2018年3月30日之恒生指數系列季度檢討結果,加入石藥集團有限公司,剔除聯想集團有限公司,所有變動將于2018年6月4日(星期一) 起生效。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剔除中車時代電氣,加入中國華融。
曾經擔任和君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員,在和君學習了很多產業的知識。聯想集團被移出恒生指數成分股,用王明夫的企業發展曲線來判斷,聯想沒有做好產業規劃。
我的結論是:聯想集團,在電腦行業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電腦行業有產業周期,聯想集團的興衰與電腦行業的興衰關聯度極高。而企業如果要長遠發展,一定要做好產業規劃,聯想的問題是沒有做好產業規劃。當電腦行業衰落的時候,沒有第二個產業支撐,業績下滑,股價下跌,是必然結果。
上圖是王明夫先生提出的一個企業發展圖,一個市值不斷增長的企業,是需要多個產業支撐的。
以聯想為例:聯想第一波發展是電腦行業,電腦支撐了聯想的高市值。而隨著電腦行業從高峰走向成熟,沒有了高增長,這個階段如果聯想能夠尋找第二個發展產業,聯想是有機會的。但可惜聯想在這個階段將主要發展精力發展國際化上(所以規劃的第二個發展產業都得不到最重要的支持)。當電腦行業沒落的時候,沒有第二個產業支持,自然就會衰敗。
再看看華為:華為的第一個產業是運營商業務,并在早期對終端消費品業務做了規劃。當運營商業務成熟,沒有增長空間的時候,手機業務開始支撐華為的高增長,所以華為的第二個產業是智能手機業務。同時華為規劃了物聯網的方向,在物聯網的大趨勢下,華為的第三塊業務又成為業務的增長點。所以華為在不斷的成長。
聯想的未來業務應該揚長避短
2018年,聽說聯想進入物聯網領域,當然物聯網是大方向,聯想進入這個領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一般大公司的決策周期長,轉型慢,而創新企業的速度快。
我判斷聯想轉型物聯網方向一定失敗,聯想這個級別的公司,業務轉型的時候一定需要提前布局,如果聯想采用跟隨策略進入一個領域,一定會是失敗的。
一般大企業采用跟隨策略進入新領域,收購一個創新性好的公司是比較好的策略。但聯想的基因都是收購規模型大公司,而這些規模型公司一方面有渠道,另外一方面有成熟的管理經驗。
聯想花巨資收購了IBM PC事業部,其實投入了很多精力做國際化,一方面收購了國際渠道,另外一方面完善了管理體系。
IBM PC事業部全球的信息化體系是逐步發展起來的,而聯想收購IBM PC事業部之后,為了與聯想整合,將管理信息化體系全部重建,這個經驗,IBM都要反過頭來學習聯想。
同時IBM的終端國際渠道已經交給了聯想。
其實聯想這兩方面的能力非常強,但聯想集團不善于抓住機遇。
中國現在一帶一路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必然是歷史趨勢,聯想如果能夠將國際渠道共享給國內企業,一定有巨大的商機(一個是國際渠道共享,一個是聯想國際化的經驗整合成IT服務工具為中國企業服務)。
這個是聯想集團的優勢,但聯想集團不向這個方向努力,卻進入物聯網領域。我不看好聯想進入物聯網領域,但卻知道聯想集團有寶貝,不會用。
-
聯想
+關注
關注
3文章
2611瀏覽量
62833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77瀏覽量
252126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0文章
44752瀏覽量
374557
原文標題:如何評價聯想集團將被移出恒生指數成分股?
文章出處:【微信號:xuyongshuo-work,微信公眾號:許永碩】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