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有一則新聞頗受關注,就是“寒武紀芯片”,一款由中國科學院科研人員設計制作的芯片一舉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中國從此有了自己的高端芯片,擺脫了長期以來受國際芯片打壓的困境,將迎來人工智能大爆發的時代。
圖1 安裝在板卡上的寒武紀1A人工智能處理器(圖片來自網絡)
那么,為什么要將芯片名冠以“寒武紀”,寒武紀究竟何以提上這樣的高度,被跨領域的同行捧為至高無上的標志?
原來,發生在距今5.2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是地球生命史上里程碑式的演化事件,其規模和強度前所未有,與之前生命世界形成截然不同的反差,更是深刻影響了后來地球生命史的發展,開啟了通向現代生物多樣性的征程。寒武紀大爆發精彩的背景故事,所帶來的哲理思考和社會影響,對于理解地球與生命,生物多樣性和人類可持續發展都有重要啟示。
圖2 寒武紀最常見的節肢動物——三葉蟲(圖片來自BBC)
“進化論”vs.“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寒武紀一詞來自地質年代的名稱,是一段距今5.41至4.88億年前的地質時代。寒武紀這個時代由于處在地球生命進化史上非常特殊和非常重要的階段,因而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廣受科學界的關注。
早在一百五十年前,生命進化論的偉大創立者達爾文就已關注到了寒武紀出現三葉蟲等許多生物的現象,而之前的地質時代沒有生物遺跡發現,寒武紀生物似乎是突然冒出來一樣。
達爾文在五年環球考察中建立起生物進化的信念,并在后來的研究中系統地提出生命進化論,發表了《物種起源》這一科學史詩般的巨作!達爾文認為,所有生物都只有一個共同祖先,生物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單細胞到多細胞逐漸發展而來的;生物物種是可變的,而演變的機制就是“自然選擇”。
顯然,寒武紀生物大量出現是達爾文的進化論所無法解釋的。他為此也深感迷惑,認為這一現象是對其進化論的嚴重挑戰。但他也意識到這是由于化石記錄的不完整性所致,化石被地質作用破壞了。
圖3 達爾文名著《物種起源》(圖片來自網絡)
那時,科學界對地球歷史和生命進化史的認識還相當貧乏,于是,地質歷史被分為二個階段:以寒武紀為界,之前為隱生宙,意味著沒有生命現象的時期,而寒武紀以來的為顯生宙,生命現象豐富多彩。
大爆發概念的逐漸流行
科學的發現是一個歷史的過程,科學認識就是在一次次考察和研究中不斷提升。科學界目前業已認識到,寒武紀出現的生物大爆發現象并非是一件尋常事件,而是生命進化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事件,科學界將此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然而,即便寒武紀大爆發得到了科學界的廣泛認同,但對于大爆發是化石保存不完備所造成的假象,還是真實地反映了大爆發的演化實質?甚至大爆發究竟是大輻射還是意味著起源,其認識有一個歷史的過程和跨界的糾結。
1909年7月,美國史密森自然博物館館長維爾考特(Walcott)在加拿大布爾吉斯山發現了布爾吉斯頁巖生物群,并陸續發掘出6萬多塊距今5.15億年寒武紀時期海生無脊椎動物的化石,顛覆了之前“寒武紀乃是三葉蟲一統天下”的認識,展現了寒武紀絢麗多彩的生命現象,進一步放大了寒武紀生物與前寒武紀生物數量和種類上的巨大反差。為此,他提出了在寒武紀至前寒武紀之間應存有一個“利帕期”,用其代表可能缺乏地層和化石記錄的階段。
圖4 布爾吉斯頁巖生物群復原圖
1946年,澳大利亞地質學家斯帕林格(Sprigg)在澳大利亞埃迪卡拉山前寒武紀晚期(5.65億年前-5.42億年前)的砂巖中發現了一些大型多細胞生物留下來的印痕化石,其形態與現代水母、海鰓、蠕蟲和節肢動物有些相像,但他們沒有口、***和消化道等器官的分化,這首次從化石上印證了前寒武紀存在著多細胞生物。然而,除了極少數類型外,埃迪卡拉生物群幾乎與現代動物毫無相關。因此,埃迪卡拉生物群的發現并沒有消減科學家對于寒武紀生物大量涌現的困惑。
圖5 埃迪卡拉生物群復原圖(圖片來自www.eartharchives.org)
美國科學家克勞德(Cloud,1948)對漸變論觀點的解釋首先提出了挑戰,認為古生物學家所觀察到的化石記錄真實地反映了過去地質歷史所發生的變化,后生動物并不存有一個漫長的前寒武紀演化過程,寒武紀動物開始了爆發式的演化(Eruptive Evolution)是真實的歷史反映,這是“寒武紀大爆發”這一術語的雛形。
1956年,德國古生物學家塞拉赫依據前寒武紀—寒武紀過渡時期遺跡化石顯著變化的研究,強調了寒武紀爆發式演化(Explosive Evolution)的真實性,這不僅是對克勞德的寒武紀動物爆發性演化假說的進一步支持,也使得寒武紀動物爆發式演化概念在古生物學領域逐步得以推廣,自此,寒武紀大爆發(Cambrian Explosion)概念也基本成型。
隨著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地廣泛發現寒武紀之初的“小殼化石”,即包含各門類骨骼化石的統稱,尤其是1984年在我國云南昆明以東發現的澄江動物群進一步放大了寒武紀生物面貌與前寒武紀的巨大差異。
為此,英國科學家Brasier(1979)和美國科學家古爾德(1991)先后提出了CAMBRIAN RADIATION和EVOLUTION BIG BANG。從而使“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概念開始流行于科學界。
圖6 描述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的雜志
來自寒武紀大爆發的啟示
那么,寒武紀與前寒武紀的生物面貌究竟反差到何等程度,這樣的變化究竟又帶來了怎樣演化上的思考和哲理啟示呢?
澄江動物群研究表明,距今約5.2億年前,一場地球生物進化史上最為壯觀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驟然”上演,幾乎所有門類的現生動物祖先分子在很短的時間里涌現了出來,其中不僅有大量的海綿動物、刺胞動物、腕足動物、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等基礎動物和原口動物化石,更有棘皮動物、半索動物和脊索動物這些后口動物化石,這其中很多是鮮為人知的珍稀動物及形形色色的難以歸入已知動物門類的化石。其復雜而多樣的生命形態與之前漫長演化過程中出現的原始生命體截然不同。
圖7 澄江動物群化石
前寒武紀生物個體大多微小,結構簡單,且種類少;形態以輻射對稱、單極和雙極為主;沒有骨骼,僅具二胚層;營養形式單一,主要是滲透性營養;生物主要在海底營表棲固著生活,因而是一個安詳和平的生物世界。而寒武紀生物個體大,普遍宏體化,且種類顯著增加;形態以兩側對稱為主;具有真正的骨骼,生物間的捕食與被捕食引發了激烈的競爭關系;已發育三胚層體制,使生物各種系統發育完善,能夠很好地適應各種海洋環境;生物營養方式顯得多樣化,出現濾食、食泥、捕食、食腐、食素和雜食,生物因此形成了多層次的復雜食物鏈;生物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分異,包括固著的、鉆埋的、爬行的、游泳的和漂浮的,呈現了多層次的海洋生態分布;生物界器官大創新,使得一大批諸如眼睛、觸手、葉足、口器、鰓弓乃至腦等新穎器官都涌現了出來。因此,寒武紀生物圈是一個充滿生機和動感的立體三維的生活場景。
圖8 寒武紀海洋生物復原圖,圖片中部為奇蝦,體長可達2米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037瀏覽量
425449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514瀏覽量
239229 -
寒武紀
+關注
關注
11文章
189瀏覽量
73912
原文標題:芯片都叫“寒武紀”,這個時期為什么這么牛?
文章出處:【微信號:WW_CGQJS,微信公眾號:傳感器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