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用輔助線圈是否可行
●如果不要求輔助線圈供電,那么是否可以用其他檢測方法,比如在初級線圈上檢測來做原邊反饋?
●理論上是可行的,思路如下: -在初級線圈上并聯(lián)一個高阻支路,對初級線圈進行采樣,同時提供TOFF期間初級線圈的回路。 -考慮到檢測電壓必須為正,因此有兩種基本形式,如下圖:
檢查輸出信息的方法
●原邊反饋不能得到所有的輸出信息,但可以得到較多的輸出信息。 -不能得到輸出電流信息,但可以得到初級的電流信息。 -不能直接得到輸出電壓信息,可以通過輔助繞組來得到輸出電壓信息。
可檢測性
●電感兩端電壓太高,檢測IL和VD很困難,通過ISES和VSES檢測;
●考慮到隔離要求,次級電流和輸出電壓不能直接檢測,只能通過其他值計算出來。
PSR輸出電壓計算
●MOS管關斷后,變壓器中儲存的能量都由次級和輔助線圈釋放出來,次級線圈和輔助線圈形成變壓器,此時VSES上的電壓為:
●VD和次級線圈的電流有關,電流越小,VD越小,電流為0時,VD為0。 ●因此,在去磁點時刻,VO電壓為:
膝電壓的定義
●當流過次級二極管的電流為0后,變壓器退磁,此時VD比VIN高一個反射電壓,初級電感和寄生電容形成的LC電路開始震蕩,初級電感上的電壓將從VD-VIN開始,以正弦方式往下降。
●這樣,在VSES上看到的電壓將呈現(xiàn)出一個膝蓋狀,因此,將退磁點電壓稱為膝電壓。 因為正弦起始點處的斜率為-1,膝電壓就是電壓斜率從負載消耗導致的斜率變化到-1的時刻的電壓。
PSR輸出電流計算 ●MOS管關斷后,變壓器中儲存的能量都由次級和輔助線圈釋放出來,此時次級的平均電流為:
●ISND_PK無法直接測到,只能由ISES_PK近似換算得到:
●TOFF的測量也依賴于膝電壓的時刻,但是需要的不是電壓值,而是膝點的時刻。
電流和電壓檢測的共同點
●共同之處就是都需要檢測到膝點。
●對于電流來說,檢測到膝點,然后根據(jù)膝點和開關管斷開的時刻計算出TOFF,加上ISES的電流,就能算出平均輸出電流。
●對于電壓來說,需要檢測到膝點的電壓,具體的方法就是檢測到膝點,然后看當前時刻VSES上的電壓,從而根據(jù)匝比得出當前時刻的輸出電壓。
膝點檢測算法
●有2種檢測方法,一種是從前往后檢測,另一種就是從后往前檢測。 -從前往后檢測,是通過延遲,或者是斜率轉變的方法來找到膝點的時刻。 -從后往前檢測,是利用膝點后諧振頻率固定的特點,從過零點反推膝點的位置。
各方法對比
●延遲法,從TOFF開始,延遲一段時間,檢測VSES。 -這個方法可想而知是非常不精確的,因為TOFF的時間變化很大。
●檢測斜率法,檢測VSES的斜率,通過波形分析算法找出膝點。 -這個方法只有在TOFF區(qū)間的斜率和TDEAD區(qū)間的斜率存在明顯差別時才管用,而且由于在TDEAD區(qū)間,振蕩是呈正弦曲線,膝點處不存在斜率轉折,必須依靠某種算法來推算出膝點。
●諧振反推法,膝點后,初級電感的諧振會傳到輔助線圈,檢測輔助線圈的過零點可以得知諧振頻率,用過零點的時刻減掉1/4周期,就是膝點。 -這個方法用于測時間恒流還是比較簡單的,用于恒壓時必須將電壓的檢測轉變?yōu)闀r間的檢測。
諧振反推法實現(xiàn)恒壓
●諧振后,檢測次級線圈的過零點就能得知諧振周期,因此,當輸出電壓恰好等于參考電壓時,VSES和VREF的交點到過零點的時間TFB也應該恰好等于1/4諧振周期TR。如果TFB比TR/4大,說明輸出電壓較低,以至于VSES和VREF的交點提前了,反之,如果TFB比TR/4小,說明輸出電壓較高,以至于VSES和VREF的交點推遲了。 -VZC表示過零點閾值,并不是0V,通常為一個非常小的電壓,比如0.125V之類的
斜率法和諧振反推法的對比
●注意到斜率法和諧振反推法是優(yōu)缺點互補的: -如果TOFF和TDEAD期間的斜率差別越大,越適合用斜率法,如果TOFF和TDEAD期間的斜率差別越小,越適合用諧振反推法。 -實際上,TOFF期間的斜率通常很小,以至于噪聲對VSES和VREF交叉點的檢測有很大的影響,如果采用諧振反推法,必須有某種消除噪聲的方法。
●使用諧振反推法還要注意一點是,由于膝點前后斜率差別較大,TFB偏大和偏小時,誤差時間TERR=TR/4 – TFB在大于0和小于0的時候具有完全不同的環(huán)路增益。 -斜率越低,輸出電壓變化導致的時間變化差距越大,環(huán)路增益越高,也就是說,當輸出電壓小于基準電壓時,環(huán)路增益高,當輸出電壓大于基準電壓時,環(huán)路增益低。
將PSR技術用于非隔離拓撲
●通常來說,非隔離拓撲可以直接檢測輸出VO,沒必要使用復雜的PSR技術先檢測VSND,然后計算VO,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需要一個IC同時支持隔離和非隔離的時候。 -從市場的角度來說,隔離和非隔離都是需要的,如果用相同的技術來解決,無疑可以節(jié)省大量研發(fā)成本。
PSR固有的問題
●檢測的非實時性:每個切換周期,只有一次正確檢測輸出電壓的機會,不能像其他非隔離型拓撲一樣可以隨時隨地的檢測輸出,而且這個輸出電壓的檢測還依賴于變壓器的退磁,變壓器的退磁點未到來之前,輸出端發(fā)生的任何變化都無法被檢測。
●線纜壓降:能得到電壓只是電容兩端的電壓,而不是負載兩端的電壓,當次級存在明顯的寄生電阻時,檢測到的電壓會明顯偏低。 -去磁點時,流過二極管的電流為0,電容兩端的電壓等于副邊的電壓,但是流過寄生電阻的電流不為0,負載上的電壓要小于檢測到的電壓。
負載突變的問題
●檢測的非實時性主要體現(xiàn)在負載突變時,比如熱插拔。 -在充電器領域,熱插拔是必須支持的,在LED領域,熱插拔也是有必要支持的,很多規(guī)范都要求熱插拔。 -熱插拔包括空載->滿載,和滿載->空載兩種極端情況。 -真實情況下,并不是每次都是滿載,但如果能支持滿載-空載切換,必然可以支持其他切換。
●空->滿的切換會導致輸出跌落,滿->空的切換會導致輸出過沖,要避免這兩種情況,必須使用非線性控制,IC檢測到熱插拔后,立即調整控制策略。
熱拔
●如果在TOFF區(qū)間,也就是次級輸出時熱拔,相當于次級的負載阻抗突然升高,此時會有個小的電壓突變,隨后所有的能量會在電容上聚集,輸出電壓將升高。
●如果在非TOFF區(qū)間熱拔,除了看不到小的電壓突變,導致的最終結果和前面是沒有區(qū)別的。
假負載
●如果不能保證每次都能檢測到且能處理好熱拔,就必須在輸出上加上假負載或穩(wěn)壓管,讓其能承擔泄放工作。 -假負載一般使用電阻,電阻值要小心選取,過大了泄放效果不好,過小又制造大功耗。
熱插和短路判斷
●熱插時,負載突然變小,輸出電壓會跌落,電源需要輸出更多的能量到次級,但是要區(qū)分熱插和短路。
●不光要區(qū)分熱插和短路,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判斷是否短路。 -短路時,TOFF時間會變得很短,可以通過檢查TOFF開始到VSES過零點的時間來判斷,或者通過TOFF區(qū)間的斜率來判斷。 -如果輸出不在TOFF期間發(fā)生短路,就得等到下一個TOFF才能檢測到,在短路后,輸出電容會有很大的電流,這個大電流如果持續(xù)時間過長,導致電容溫升,會對電容的壽命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能盡早的檢測TOFF是很重要的。 -假設需要一兩個周期才能檢測到短路,是否會對電容壽命產(chǎn)生不利影響,這個目前不清楚。 區(qū)分熱插,短路,開機
●這3者都表現(xiàn)為輸出要吸收大量能量,但三者的處理方法卻不能相同。 -熱插需要穩(wěn)壓,減少跌落的幅度和持續(xù)時間,短路需要識別到,并采取保護措施,而開機則需要控制輸出平穩(wěn)的增加。
●這三者主要的區(qū)別有: -初始狀態(tài)的不同,熱插的初始狀態(tài)為空載,短路的初始狀態(tài)為任意,開機的初始狀態(tài)為初始態(tài)。 -對輸出的影響不同,由于開機的初始態(tài)輸出為0,開機后輸出表現(xiàn)為增加,另外兩者都表現(xiàn)為減少,所以熱插和短路的區(qū)分更困難一些。
熱插拔抖動
●在人進行插拔的過程中,端子實際上是抖動著的,會進行快速的碰撞,也就是說,插拔的過程中會有大量的切換。
●如果IC的檢測控制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出問題。 -出問題的原因在于空載時,切換頻率已經(jīng)降到非常低了,而滿載時通常要求切換頻率很高,芯片無法在這兩種情況之間快速切換。
-
線圈
+關注
關注
14文章
1833瀏覽量
44543 -
開關電源
+關注
關注
6469文章
8359瀏覽量
482840 -
MOS管
+關注
關注
108文章
2430瀏覽量
67213
原文標題:開關電源原邊反饋簡介
文章出處:【微信號:PCBTech,微信公眾號:EDA設計智匯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