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需求
當前人工智能的浪潮已席卷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公司也在不斷激增。到2016年初,全球共有957家人工智能公司,覆蓋了深度學習、機器視聽覺、自然語言理解等13個細分行業。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74.5億美元,預計2017年到2020年間約為107億-183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保持約為20%。
2015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12億元,預計2017年到2020年間約為27億-91億元人民幣,復合年均增長率保持約為50%。
二、產業鏈分析
人工智能產業鏈包括關鍵硬件、算法模型、基礎應用技術、產品集成應用幾大關鍵環節。關鍵硬件環節包括傳感器、芯片、儲存設備等。算法模型環節包括深度學習算法(CNN、RNN)、路徑規劃算法等。基礎應用技術環節包括大數據、云計算、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產品集成應用環節可分為機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虛擬助手、解決方案、虛擬客服、商業智能等。
人工智能產業鏈圖
重慶市對人工智能產業鏈各關鍵節點的關注度星級評分表
人工智能使機器能夠做出反應和調整,以優化結果。結合物聯網(IoT)和機器人技術,可以創建一個綜合的信息物理世界。隨著我國的大科技企業紛紛推動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發,我國成立了全球領先的AI研發中心。國內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多樣化的行業組合具有產生大量數據和形成巨大市場的潛力。廣泛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我國未來的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因為全國人口老齡化加快了對生產率增長的需求,包括更開放的數據環境和受到良好訓練的數據科學人才。
人工智能國內外廠商情況
三、重點產品
1、核心硬件
2、算法模型
深度學習、路徑規劃、系統架構
3、基礎應用技術
計算機視聽覺、生物特征識別、復雜環境識別、新型人機交互、自然語言理解、機器翻譯、智能決策控制、網絡安全
4、集成應用
無人機、機器人、虛擬助手、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虛擬客服、商業智能、智能家居、工業智能
5、非核心硬件
主體制造、模具制造、顯示器
重慶市對人工智能重點產品的關注度
四、重大裝備
目前,人工智能總體屬于發展階段,我國人工智能水平與國外相比,差距仍然不小,我國的人工智能建設起步晚,但是前景十分廣闊,追趕之勢十分迅猛。目前國際巨頭在人工智能技術上還沒有完全形成壟斷,這對于我國來說是個絕好的發展機會,再加上我國在人工智能相關領域不斷產生新的突破,未來人工智能將呈現跨越式增長。
五、世界發達國家的人工智能
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的重大戰略,加緊出臺規劃和政策。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各個經濟體向智能社會奔跑的路線也不盡相同。
1、美國領跑人工智能發展潮流,戰略層面高度重視
美國在人工智能發展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從政府到企業對人工智能帶來的變革都極為重視。科研機構對人工智能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強,相關創新型產品迭代迅速。
戰略層面高度重視,成立國家專家委員會機構。2015年以來,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連續發布的《為人工智能的未來做好準備》、《國家人工智能研究和發展戰略計劃》和《人工智能、自動化與經濟報告》3份重量級報告。2016年5月,美國白宮推動成立了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分委會(MLAI),專門負責跨部門協調人工智能的研究與發展工作,并就人工智能相關問題提出技術和政策建議,同時監督各行業、研究機構以及政府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
推動軟硬件系統協同演進,全面開發人機協作智能系統。美國更加關注長期投資在具有潛在能力的高風險高回報項目,以此補充社會和企業短期內不愿涉足的領域。在軟件方面,提升人工智能系統的數據挖掘能力、感知能力并探索其局限性,同時推動系統革新,包括可擴展、類人的、通用的人工智能系統的研發。在硬件方面,優化針對人工智能算法和軟件系統硬件處理能力,并改進硬件體系架構,同時,推動開發更強大和更可靠的智能機器人。
資本與政策共同發力,挖掘最具潛力的創業企業。美國硅谷是當今人工智能發展的重點區域。聚集了從人工智能芯片到下游應用產品的全產業鏈企業。在人工智能融資規模上,美國在全球占主導地位,比重在60%以上。美國的科技巨頭們早已展開一系列收購暗戰,例如近5年來,Google成為人工智能領域最活躍的收購者,相繼收購了DNNresearch、DeepMind和Nest。
巨頭企業形成集團式發展,共建人工智能生態圈。以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IBM五大巨頭為代表,自發形成人工智能伙伴關系,通過合作的方式推進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推廣。這種新型的巨頭集團式發展模式,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亮點,能保證技術方案的效益最大化。在未來,還會有更多企業和機構加入其中。用戶組織、非營利組織、倫理學家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也都會圍繞生態圈進行更大范圍的研究和開發。
2、英國人工智能發展與行業應用緊密結合,注重實用價值
英國人工智能注重實效性,強調“綜合施治、合力發展”。在產學研的轉換周期上,更加快速落地。在政策資金支持上,英國政府擬斥資約2億英鎊,建立新的“技術學院”,針對雇主需求提供高技能水平的人工智能培訓。
科學人才供給充足,英國具備領先的發展優勢。人工智能最早的概念,就是由英國著名科學家阿蘭?圖靈提出,英國擁有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學院以及倫敦大學學院、愛丁堡大學為代表的高等學府以及以阿蘭?圖靈研究所為代表的眾多智能研究機構,其創新型成果不斷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推廣應用。人工智能的研發生態優良,研究人員、企業主、投資人、開發商、客戶以及創新網絡平臺等,共同構成了一個豐富完善、良性循環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
創新企業活力十足,高新技術產業轉化率高。過去幾年,英國也誕生了大量優秀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例如享譽全球的AlphaGo的研發公司DeepMind,就是來自倫敦大學的初創公司。同時,2013年,亞馬遜用2600萬美元收購英國語音識別創業公司True Knowledge。2014年,Goolge收購了Dark Blue Labs,Vision Factory兩家深度學習相關的公司。英國存在大量的科技孵化機構,助力早期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或者提供退出途徑,以此形成產業鏈良性發展。牛津的Isis Innovations和劍橋的Cambridge Enterprise就是有名的技術轉讓公司,通過幫助大學里的創新技術商業化,確保學校或者個人獲得回報。
3、德國帶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集中于“工業4.0”計劃
德國政府在工業機器人發展的初級階段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后,產業需求引領工業機器人向智能化、輕量化、靈活化和高能效化方向發展。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德國政府在推行“改善勞動條件計劃”中,強制規定部分有危險、有毒、有害的工作崗位必須以機器人來代替人工,為機器人的應用開啟了初始市場。2012年,德國推行了以“智能工廠”為重心的“工業4.0計劃”,工業機器人推動生產制造向靈活化和個性化方向轉型。
柏林匯聚一半以上的人工智能企業,成為絕對發展中心。柏林作為德國的首都以及科技類創業基地,囊括了將近百分之54的人工智能企業,遠超慕尼黑,漢堡以及法蘭克福等城市。德國“腦科學”戰略重點是機器人和數字化。2012年德國馬普腦科學研究所和美國開展計算神經科學合作研究,并于以色列、法國開展多邊合作。
以服務機器人為重點,加快智能機器人的開發和應用。德國聯邦教研部在“信息和通訊技術2020—為創新而科研”研究計劃中安排有服務機器人的項目。聯邦經濟部的“工業4.0的自動化計劃”的15個項目中涉及機器人項目的有6個。德國科學基金會通過計劃和項目資助大學開展機器人基礎理論研究,如神經信息學、人機交互通信模式、機器人自主學習和行為決策模式等。
推動“自動與互聯汽車”國家戰略,引領汽車產業革命。2015年9月聯邦政府內閣通過了聯邦交通部提交的“自動與互聯汽車”國家戰略。德國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對傳感器、車載智能系統、連通性、數字基礎和驗證測試進行的廣泛研發使德國在技術領域又一次走在前沿。德國以設備制造商和大學的緊密科研合作為特點,通過公共補貼項目,支持更高水平的自動駕駛大規模研發。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55瀏覽量
137752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43瀏覽量
239863 -
算法模型
+關注
關注
0文章
7瀏覽量
6747
原文標題:科普 |《重慶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路線圖》之人工智能篇
文章出處:【微信號:cqiota,微信公眾號:重慶市物聯網產業協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