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項目原先使用μCOS-II,但是μCOS存在商業使用付費問題,故而我們轉向用國產開源免費RTOS RT-Thread替代,花了一天半的時間將原來的μCOS代碼移植到了RT-Thread上面。下面分移植方法和API對應表兩部分講下方法。
一、移植方法
軟件環境:Win7+MDK5.18.0
硬件環境:STM32F103
1.從GitHub下載RT-Thread源碼:https://github.com/RT-Thread/rt-thread;
2.將1步驟下載的源碼打開,目錄如下:
其中bsp目錄下面,可以看到很多開發板工程目錄,如下圖:
項目主控是stm32f1系列的,選擇stm32f10x這個目錄下的工程作為基礎版本。
3.基礎工程框架下,將我們原有的工程文件添加進來,除去μCOS-II相關源碼。
原來基于μCOS-II的相關源碼目錄如下:
os_cfg.h
:μCOS-II系統相關的一些宏開關定義(如是否使能事件、mailbox、信號量及隊列等)、系統參數定義(如每秒tick數、任務棧大小定義等),對應RT-Thread里面的rtconfig.h
。
這個目錄下面是與處理器相關的代碼,os_cpu_a.asm
文件通過Thumb2
指令實現的一些中斷服務函數等,例如voidOS_CPU_PendSVHandler(void)
處理上下文切換異常等;對應到RT-Thread里面的context_rvds.S
這個文件。os_cpu_c.c
文件實現任務棧初始化和一些鉤子函數(如空閑任務和systick等),對應到RT-Thread里面的cpuport.c
。
需要說明的是啟動文件context_rvds.S
里面定義了兩個中斷服務函數跟stm32f10x_it.c
里面是重復的,分別是HardFault_Handler
和PendSV_Handler
,移植的時候需要屏蔽掉stm32f10x_it.c
里面相應的部分。
這個目錄下是與處理器無關的文件,對應RT-Thread根目錄下src里面的內容。
在移植的時候,先將以上與μCOS-II相關的源碼全部刪除,把我們工程其他源碼放在\bsp\stm32f10x\src
這個路徑下,keil工程建立在\bsp\stm32f10x
這里。
Keil工程目錄如下:
-
Startup
目錄下是stm32和RT-Thread的啟動文件,主要是中斷向量表及中斷服務函數定義,堆棧和PC指針的相關初始化。 -
USER
目錄下是我們的產品業務實現相關文件,包括main.c
文件。 -
RTT
目錄下是RT-Thread源碼,就是RT-Thread根目錄下src
里面的內容。
4.使用RTT的接口修改掉原來的一些系統調用,具體如下:
-
單純地替換接口是比較容易的(詳見后面API對應表),只是在移植的過程中需要了解μCOS-II和RT-Thread在工程涉及的部分存在哪些差異,并按照RT-Thread的方式來更新這些地方。例如
uart
的使用,以及系統的啟動過程等。 -
說明一下
uart
驅動的移植,涉及到兩個驅動文件:usart.c
和serail.c
;在serail.c
中定義了初始化、打開設備、數據收發等接口,由于接口中都是動態分配緩存的(rtconfig.h
里面可以配置系統是否使用動態分配內存,但是關掉這個宏之后serail.c
中相關接口會報錯,因為函數定義被屏蔽掉了),所以需要打開RT_USING_HEAP
這個宏定義。打開這個宏之后,我們來看看系統啟動:-
startup_stm32f10x_hd.s
中在
SystemInit()
中初始化時鐘頻率中斷向量表位置等。 -
components.c
中rtthread_startup()
啟動RT-Thread。 -
詳細看看
rtthread_startup()
里面的工作:rt_hw_board_init()
板子初始化工作;rt_show_version()
顯示版本信息;rt_system_timer_init()
定時器初始化;rt_system_scheduler_init()
任務調度器初始化;rt_application_init()
用戶自定義的任務;rt_system_timer_thread_init()
定時器線程初始化;rt_thread_idle_init()
空閑任務初始化;rt_system_scheduler_start()
開始任務調度;
-
任務調度開始之后,OS就啟動好了,之后程序都在OS的管理下運行了。
-
接著說uart驅動,因為打開了
RT_USING_HEAP
,我們需要對系統堆進行初始化:rt_system_heap_init((void*)HEAP_BEGIN,(void*)SRAM_END);//其中HEAP_BEGIN為堆起始地址,SRAM_END為結束地址
根據自己的MCU進行定義:
這樣定義heap
范圍應將startup_stm32f10x_hd.s
中heap size
改為0。
-
然后是uart硬件層初始化
rt_hw_usart_init();//注冊設備(uart1~uart5)
rt_console_set_device(RT_CONSOLE_DEVICE_NAME);//使能RT_CONSOLE_DEVICE_NAME//這個宏定義的uart口打印。
-
采用輪詢方式發送,中斷方式接收數據
5. 任務的創建與刪除
RT-Thread的任務管理分靜態方法和動態方法,靜態方法:
只能調用靜態方法刪除任務:
動態方法:
只能調用動態方法刪除任務:
rt_err_t rt_thread_delete(rt_thread_tthread);
其他諸如SPI等驅動及事件、信號量等處理不再贅述。
二、μCOS-II與RT-Thread API對應表:(左側μCOS-Ⅱ,右側RT-Thread)
任務創建與刪除:
OSInit(&err);初始化μC/OS-Ⅱ,對這個函數的調用必須在調用OSStart()函數之前。 |
分動態和靜態方法, 動態方法: rt_thread_create(); rt_thread_delete(); 靜態方法: rt_thread_init(); rt_thread_detach(); |
OSTaskCreate(); OSTaskDel(); |
|
OSStart();真正開始運行多任務。 |
rt_thread_startup(tid); |
任務掛起與恢復
OSTaskSuspend(); |
rt_thread_suspend(tid); |
OSTaskResume (); |
rt_thread_resume (tid); |
操作系統進入/退出“臨界區”的功能代碼:
OS_ENTER_CRITICAL(); |
rt_enter_critical (); |
OS_EXIT_CRITICAL(); |
rt_exit_critical (); |
ENTER ISR
OSIntEnter (); |
rt_interrupt_enter(); |
OSIntExit (); |
rt_interrupt_leave(); |
任務優先級:
μC/OS-Ⅱ和RT-Thread都是值越小優先級越高,但優先級數不同,μC/OS-Ⅱ支持最多64級,RT-Thread支持最多256級。
任務延時:
OSTimeDly();延時ticks |
rt_thread_delay ();延時ticks |
OSTimeDlyHMSM ();延時(時 分 秒 毫秒) |
事件:
μC/OS-Ⅱ
功能 |
信號量 |
互斥信號量 |
事件標志組 |
消息郵箱 |
消息隊列 |
建立事件 |
OSSemCreate(); |
OSMutexCreate(); |
OSFlagCreate(); |
OSMboxCreate(); |
OSQCreate(); |
刪除事件 |
OSSemDel (); |
OSMutexDel (); |
OSFlagDel (); |
OSMboxDel (); |
OSQDel (); |
等待事件 |
OSSemPend(); |
OSMutexPend(); |
OSFlagPend(); |
OSMboxPend(); |
OSQPend(); |
發送事件 |
OSSemPost(); |
OSMutexPost(); |
OSFlagPost(); |
OSMboxPost(); |
OSQPost(); |
無等待獲得事件 |
OSSemAccept(); |
OSMutexAccept(); |
OSFlagAccept(); |
OSMboxAccept(); |
OSQAccept(); |
查詢事件狀態 |
OSSemQuery(); |
OSMutexQuery(); |
OSFlagQuery(); |
OSMboxQuery(); |
OSQQuery(); |
RT-Thread
功能 |
信號量 |
互斥信號量 |
事件標志組 |
消息郵箱 |
消息隊列 |
建立事件 |
靜態方法: rt_sem_init(); 動態方法: rt_sem_create(); |
靜態方法: rt_mutex_init (); 動態方法: rt_mutex_create (); |
靜態方法: rt_event_init (); 動態方法: rt_event_create (); |
靜態方法: rt_mb_init (); 動態方法: rt_mb_create (); |
靜態方法: rt_mq_init (); 動態方法: rt_mq_create (); |
刪除事件 |
靜態方法: rt_sem_detach(); 動態方法: rt_sem_delete(); |
靜態方法: rt_mutex_detach (); 動態方法: rt_mutex_delete (); |
靜態方法: rt_event_detach (); 動態方法: rt_event_delete (); |
靜態方法: rt_mb_detach (); 動態方法: rt_mb_delete (); |
靜態方法: rt_mq_detach (); 動態方法: rt_mq_delete (); |
等待事件 |
rt_sem_take(); |
rt_mutex_take(); |
rt_event_recv(); |
rt_mb_recv(); |
rt_mq_recv(); |
發送事件 |
rt_sem_release(); |
rt_mutex_release(); |
rt_event_send(); |
rt_mb_send_wait(); |
rt_mq_send(); rt_mq_urgent(); |
無等待獲得事件 |
rt_sem_trytake(); |
rt_mb_send(); |
|||
查詢事件狀態 |
|||||
其他 |
rt_sem_control(); 執行cmd,目前函數里面只有一個RT_IPC_CMD_RESET實現 |
rt_mutex_control(); 目前函數直接返回err: return -RT_ERROR; |
rt_event_control(); 執行cmd,目前函數里面只有一個RT_IPC_CMD_RESET實現 |
rt_mb_control(); 執行cmd,目前函數里面只有一個RT_IPC_CMD_RESET實現 |
rt_mq_control(); 執行cmd,目前函數里面只有一個RT_IPC_CMD_RESET實現 |
整個移植過程就這樣,最后談下RT-Thread。
接觸RT-Thread之后,個人還是蠻喜歡的,入門很快,編碼風格很好。它是一個分層的操作系統,有豐富的系統組件,例如LwIP輕型TCP/IP協議棧、文件系統等,使用方便。
開發過程中對RT-Thread與μCOS最大的不同體驗一個是在RT-Thread中的靜態和動態方法的區分,另一個是內存安全性方面。以前項目跑在μCOS上很多double free的問題,μCOS不做任何警告,完全看不出來有什么問題,只是時間久了,系統復位;移植到RT-Thread上之后double free系統會assert,一次性解決了好些bug。
-
嵌入式
+關注
關注
5083文章
19129瀏覽量
305401 -
RT-Thread
+關注
關注
31文章
1290瀏覽量
40154
原文標題:【周四RTOS專欄】一個美女程序員的μCOS-Ⅱ到RT-Thread移植筆記?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