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觀眾體驗冬奧會運動員平衡訓練系統
小觀眾體驗冬奧會運動員平衡訓練系統
四年后,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中國北京市和張家口市聯合舉行。而現在來2018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動主場參觀的觀眾,就能提前看到和親身體驗到出現在冬奧賽場的冰雪運動。
國家速滑館
采用鋼索搭“屋頂”
北京冬奧組委前日宣布,將于今年6月啟動三大示范場館的建設。在科技周現場,很多觀眾已經提前一窺國家速滑館的“奧秘”。“水立方”是由“氣泡”構成的,鳥巢是用鋼鐵“編”成的,而它們未來的“鄰居”——國家速滑館將用一種特殊的鋼索支撐起“屋頂”,讓觀眾看得驚奇。
第三展廳展示的國家速滑館設計模型,是一個發著光的白色建筑,全身上下晶瑩剔透,呈橢圓形平面、“馬鞍型”造型,流線型的外立面十分柔和。場館模型的外側,纏繞著22條由發光材料制成的“絲帶”,閃爍著白色和紫色交替的燈光,顯得十分精致又大氣,彰顯2022年冬奧會的美好寓意。因而,國家速滑館也就有了“冰絲帶”的美譽。
在國家速滑館模型的一側,展示著一根兩米多長的鋼索,這是國家速滑館屋面索網建筑材料的一部分,速滑館的屋頂,將由150多根這樣的鋼索凌空拉就,最長的鋼索南北向跨度可達200余米。“別看它只是一根鋼索,光索頭就有1.5噸重,當時把它拉過來,可費了好大的功夫!”
原來,這種鋼索的學名叫高釩密閉索,索體由三層Z型鋼絲層層纏繞而成,抗拉強度達到了1570MPa。未來,這種高抗拉強度的鋼索將一根根安裝到場館的頂部,支撐起整個場館的“屋頂”。目前,這種鋼索如此大規模地應用在國內大型體育場館還是首次。
據了解,正在建設當中的國家速滑館位于朝陽區奧林匹克公園西側、國家網球中心以南。場館總建筑面積約8萬平方米(不含地下停車場),場館設置400米滑道,觀眾座席約12000席,冬奧會賽時將滿足冬奧會比賽、訓練及賽時運行的各項要求。
動作捕捉
抓住運動員的動作細節要說科技周觀眾最扎堆的地方,恐怕要數“科技創新助冬奧”展廳。那里的一個“冬奧會虛擬現實體驗”區前總是排著長隊。由一群年輕“海歸”創辦的企業諾亦騰用他們自主研發的動作捕捉技術加上VR設備,對滑雪賽事進行多維度的科普講解,能讓體驗者在虛擬場景中近距離、全方位地觀看精彩的冬奧會比賽項目。
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的四肢分別穿戴上17個傳感器,一招一式被精準還原到身后的屏幕上。這是“專業級全身動作捕捉及功能性運動分析系統”和“運動重力分析儀”兩項應用于體育訓練的動作捕捉技術成果:運動員的運動軌跡被轉化為數字信息。據介紹,小小的傳感器可以縫在運動服、手套、鞋里,不會妨礙訓練。現場觀眾戴上VR眼鏡,就仿佛來到冬奧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賽的賽道旁邊,親眼目睹中國運動員賈宗洋從起點起跳,到完成全套動作的過程:著陸時雙腿與雪面垂直,大小腿之間夾角175°并保持平衡……這些動作細節都一一展示在體驗者眼前。
VR助平衡能力訓練
幫運動員也能幫病人
在“冬奧會虛擬現實體驗”旁邊,北京工業大學的“穿越冰雪”展區也吸引力巨大。尤其是“平衡能力訓練”的VR體驗,讓戴上VR眼鏡的小朋友手腳并用,大呼小叫。
這個項目由北工大吳偉和教授領導的交互媒體工作室研發,能針對兩種情況進行平衡能力的訓練:一是平衡能力先天不足或后天受損,通常是病人;二是訓練人體對平衡的感知能力,訓練對象通常是運動員。冰雪項目的運動員要進行這方面適應性訓練,需要一定條件的訓練環境。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就可以打造不同的訓練環境,能幫助運動員在特定訓練階段內完成一定程度的訓練。
“我們這個系統還可以幫助病人進行康復性訓練,現在已經和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附屬醫院開展合作了。”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
記者觀察
科技冬奧秀中國實力今年2月25日,在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亮相的“北京8分鐘”展現了一場充滿中國元素的科技秀。短短8分鐘,從智能機器人與演員天衣無縫的聯動表演,到24塊屏幕組成的巨大“冰屏”,從石墨烯發熱服飾到中國“新四大發明”,滿滿的中國“黑科技”都在昭示:中國正朝著一個科技強國、創新大國大步邁進。
“北京8分鐘”只是一個開始。從本屆科技周上提前亮相的與冰雪運動相關的科技元素看,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推動科技在體育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正如2022年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副部長徐濟成說的那樣:科技在體育中的應用目前正處于初級階段,北京冬奧會將是智能體育發展的大好機會。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359瀏覽量
755678 -
vr
+關注
關注
34文章
9643瀏覽量
150603
原文標題:身藏小小傳感器,穿越冬奧看滑雪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