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智能科技時代,我們已然不能避免“楚門的世界”。但作為“楚門”,我們依舊應該逃離這個世界。
“30年前奧姆尼康電視制作公司收養了一名嬰兒,他們刻意培養他使其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紀實性肥皂劇《楚門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這一切卻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該劇的唯一主角——楚門。”
看過《楚門的世界》,你一定為主人公所生活的布滿攝像頭,且聚焦點都對向他的世界不寒而栗。這部影片說明了當人權不再被正視,在現代科技發展和商業進擊的背景下,人類社會的倫理道德將會發展到何等被漠視的程度。
回到現實,互聯網二十年前剛剛興起,人工智能也處于發展的低潮期,人們還不關注攝像頭是否會泄露自己的隱私,以及網絡科技公司是否會將自己的信息作為可販賣的產品,更加不會關注電子產品是否會因為智能而“侵擾”到我們的生活。
在當時,甚至是現在看來,一切的出發點都是好的。網絡科技公司想要給現代人創造更加智能和互聯網化的生活方式,對于社會和人來說也無疑更加高效和舒適。就如同奧姆尼康電視制作公司給楚門創造的世界一樣,電影公司給楚門創造了更具成功人設的“現實”環境,從而讓他的人生如觀眾期待般的“現世幸福”,而奧姆尼康公司也在商業上大獲成功。這個結果似乎看起來“三全其美”。
但楚門依然放棄了明星身份,走向了遠方的自由。
舒適、效率、愉悅——當這些美好的感受可以借由智能科技給到我們,確實是讓人興奮的,但如果與它們相伴而生的是個人隱私被侵犯,個人信息被販賣濫用,與個人責任相伴生的權力也被智能掠奪,從而被奪取自由,你是否會衡量前者和后者孰輕孰重?
在這個問題上,李彥宏認為,中國人沒有西方那樣敏感,更加愿意用隱私換取高效便捷的生活。確實,西方的社會環境對于科技公司來說并不友好,谷歌被貼上“數據章魚”的標簽,亞馬遜經常被維權人士投訴,Facebook更是因為泄露數據丑聞被各地議會傳喚。
國內民眾真的對科技造成的負面效應不慎敏感?從近來“滴滴順風車”事件來看或許并不如此。
滴滴順風車:智能化產品的心理和社會行為思考
“順風車司機殺害空姐”雖然是偶然案件,但智能科技在其中起到怎樣的作用也需要深刻思考。
案發之后,網上對“乘客評價頁面”中的標簽和文字評價框非常詬病,雖然不知道這個智能設定在本次案件中給到案犯多少動機,但畢竟只作為行車軟件平臺,滴滴不應該設置熟人社交平臺才應該有評價功能。鑒于輿論,整改之后,車主對乘客的評價頁面沒有了此前的標簽和文字評價框,僅有“滿意”“一般”“不滿意”,乘客對車主的評價頁面也一樣。
從人類心理和社會行為學角度考慮,如何對智能化產品進行更好的設定,是這次滴滴事件留給每個人的思考。
-
谷歌
+關注
關注
27文章
6179瀏覽量
105737 -
Facebook
+關注
關注
3文章
1429瀏覽量
54856 -
智能科技
+關注
關注
0文章
70瀏覽量
88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