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是一個制造大國,30年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的制造業規模已經居世界前列。有100多種產品的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但仍面臨產能過剩、水平不高和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挑戰。”
5月30日,中國工程院頒發中國工程界的最高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我國杰出的鋼鐵冶金專家和戰略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獲得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
在獲獎現場,當談到自己最熟悉、也最關心的工程科技事業,徐匡迪心情頗為復雜。他指出,一方面,中國在傳統工程技術包括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冶金工程、采礦工程等領域,21世紀以來在世界上一直領跑,屬于領先地位。
另一方面,在新興工業及工程科技領域,比如信息化、人工智能、航天技術、醫學工程等,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還比較遠。徐匡迪舉例說,中國目前人工智能的應用公司很多,有些甚至做成了上市公司,但是人工智能的關鍵芯片卻沒有,還大量依賴進口,還有很多關鍵核心精密元器件都要靠從外國引進或者仿制。
一直以來,徐匡迪院士就對中國的國家戰略、科技創新等領域保持密切關注。早在幾年前,徐匡迪院士就曾指出過國國家發展與科技創新之間的存在問題。他指出,未來的中國經濟將會經歷一個換擋期,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速增長,進入經濟新常態,而創新驅動是實現新常態的關鍵。
他還談到“中國是一個制造大國,30年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的制造業規模已經居世界前列。有100多種產品的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但仍面臨產能過剩、水平不高和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挑戰”。
以下內容摘自2015年徐匡迪院士在某參加某次討論時的講話。盡管現在大環境已經有所改善,但其中談到的問題仍然值得我們思考。
▌進入經濟新常態,中國將面臨重要挑戰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國一直以高速的狀態發展,但未來的中國經濟將會經歷一個換擋期,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速增長,進入經濟新常態。
曾培炎同志(原國務院副***)在經研中心年會上有一段講話,我引用一下,我覺得講得很好。他說,“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完成發展方式的轉變,從傳統的投資驅動逐步轉換到創新驅動。一方面是改造老路,摒棄以往過度依賴于消耗資源能源等物質投入、不珍惜環境的高強度投入的增長方式。另一方面開啟新路,更多依靠人力資本集約投入、科技創新拉動,邁向質量提升型的發展新階段。”從時間維度上看,新常態指的不是短期一年、兩年,也不是長期的二十年、三十年,而是一個中期的概念。
因此,新常態是中國要面臨的重要挑戰,創新驅動是實現新常態的關鍵,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則是創新驅動的重點。
美國的波特教授對后發國家參與國際競爭提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要素驅動。就是賣東西,賣礦石、出口礦石,同時也包括土地和勞動力,也是要素,搞開發區,你到我這兒來,用我這兒的原料、勞動力,中國在這方面有個新的創造,就是搞“兩頭在外”。
第二階段是投資驅動,包括基礎設施的國內現代化和外國資本投入。
這兩個階段基本上過去30年我們已經經歷了。
小平同志講要抓住機遇,這是非常正確的,如果現在再來搞開發區已經晚了,外資也不來了。現在西方的情況在發生變化,歐洲是經濟增長乏力,走不出困境,美國由于頁巖氣、頁巖油的開發,現在美國的能源比中國便宜,美國的工業用電相當于人民幣(每度)1毛錢,他到中國來勞動力便宜,但是能源貴,我們的工業用電每度0.58元,所以他算下來,再加上由于機器人的普及,不用那么多勞動力,機器人24小時工作,不上廁所不吃飯,勞動密集型產業機器人不停地做,機器人的投入相當于勞動力投入四年就可以收回來,因此我們必須要進入第三個階段,就是創新驅動。
凡是能夠進入創新驅動的后進國家或者地區都上來了。比如中國的臺灣,開始時是生產折疊式雨傘。70—80年代以后產業轉型做“晶圓代工”,他看到未來的信息化產業需要大量的芯片、元器件,這個東西過去是哪個廠做電腦哪個廠自己做,成本很高,他叫晶圓代工就是半導體、晶體的圓片大量集中起來,然后給全世界供應,所以他現在占全世界的2/3,這個產業估計還可以穩定20—30年。
現在國內經濟有一種理論,要搞服務業我們就轉型了,海邊度假、旅游的設施菲律賓非常好,服務業占70—80%。但我認為,這不是什么服務業、不服務業的問題。如果沒有支柱產業,根本無法進行科技創新。
下面我會講到習***的一段講話:“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
▌顛覆式創新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
創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論創新、體制創新、制度創新、人才創新等,但科技創新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顯要。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目前正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必須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
在90年代中期,C.M.Christensen提出破壞性創新或者叫顛覆性創新,他把原來的東西都顛覆了。
比如數碼相機,把柯達的那套系統都顛覆了,膠卷沒有了,不需要沖洗照片了,都存在相機里了。比如用激光的光盤來替代錄音帶,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們都喜歡雙卡、單卡的錄音機,后來光盤出來就把它給淘汰掉了。到了新的時期,液晶顯示電視機取代了顯像管的電視機。
習主席在2014年8月18日講話中講到,上個世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中國是一窮二白,而阿根廷是世界排名前列的經濟大國,當時就已經能夠制造飛機、火車、汽車,是當時的發達國家。阿根廷曾經進入世界前十名,最高的時候到過第六名,二次大戰他不參加打仗,二次大戰在歐洲,美國是需要阿根廷的糧食和牛肉,午餐肉和面包,從他這里運到前線去,其他參戰國家需要加工汽車、裝備,所以產業都轉到他這兒,日子很好過。60年過去了,中國的高鐵技術、能源技術、大部分制造技術都位居世界前列,阿根廷被遠遠甩在了后面,飛機、火車、汽車工業都不行。阿根廷不發達嗎?阿根廷是很漂亮的,像歐洲國家一樣,阿根廷的足球踢得那么棒,探戈舞很好看,但是光跳舞、踢足球救不了國家。
中國農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國農業由于沒有創新,發展受制約。中國的種豬92%要從國外進口,肉雞100%,肉鴨90%,奶牛95%都需要進口,以奶牛為例我們比較一下,現在中國單產一年一頭奶牛產2900公斤,接近3噸,美國是9590公斤,一頭奶牛是我們的3倍,歐盟相當于我們的2倍,6200公斤,所以工程院把動物的種業作為我們國家要主攻的創新點。
還有更震撼的,英國的櫻桃谷鴨擊敗了北京鴨,占領了我國肉鴨85%的市場。
櫻桃谷鴨是英國櫻桃谷公司從北京引進原種經過70年改良育出的新品種。1950年英國開始系統培育這個鴨,培育出櫻桃谷鴨,這個鴨不是傳統的北京鴨,英國人重新命名了,是櫻桃谷培養出來的,生長比北京鴨快一個月,瘦肉率高、飼料轉化率高、抗病力強,1981年中國剛開放時就銷到中國來,當時銷路還不是很大,沒有解決溫飽之前我們喜歡吃北京烤鴨皮下那層油,越油吃下去越解饞,后來慢慢口味變了,1991年大規模到中國來推廣,現在櫻桃谷鴨一年出欄11億,而北京鴨是800萬。
北京烤鴨、南京板鴨原料都已經是櫻桃谷鴨,99.9%以上,如果各位到北京烤鴨去吃,烤出來的鴨片下來,是有皮的,但下面沒有一層白油,瘦肉就是瘦肉,很符合現在大家的口味。由于櫻桃谷鴨不賣給中國純種,貿易量占全球市場70%,祖代種單價是北京鴨10倍,利潤十分可觀,因此英國女王兩次為他頒獎,表彰他的貢獻,他就是技術創新。
中國是一個制造大國,30年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的制造業規模已經居世界前列。有100多種產品的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但面臨產能過剩、水平不高和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挑戰。
最明顯的就是現在汽車的產量是世界第一,銷售量也是世界第一,但是自主品牌的車非常少。我們看到的是還是德國的奧迪、美國的GE、法國的標志。
未來20年要改變這個狀況必須從創新上來改變,通過創新改變制造業,從科學前沿來說,最有潛力的半導體,現在臺灣現在搞的是硅片,硅材料要慢慢變成化合物材料。
美國兩年以前提出來先進材料的計劃,材料基因組工程、綜合計算材料。我們搞材料的人過去炒菜,淡了加了鹽,咸了加點糖,加各種元素,叫“試錯法”,需要什么樣的性能應該用什么樣的材料,慢慢走向理性化。
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服務。過去我們講產品,產品就是生產,制造業就是生產產品。產品出來你怎么用是你的事,在今后都是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服務。另外是3D打印、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學、器官工程,現在世界上第一個人工的心臟已經做出來了。
現在器官的移植只有兩個不行,一個是心臟,一個是腦,心臟有望在十年左右用于臨床,今后你的家屬如果有心臟病歷史,有家族史的,你出生的時候把心臟干細胞保留在那個醫院里,如果四五十歲心臟不太好時,等九個月心臟就發育好了,給你移上去,就是你的心臟,再給你工作四五十年,所以未來的科學是非常了不起的。
▌大數據和云計算:一半是挑戰,一般是機遇
我還想說一說影響到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的大數據和云計算,這是未來非常大的商機。但是,這個商機要讀得懂,一半是挑戰,一半是機遇。
什么叫大數據,互聯網每60秒發生的事情是驚人的,蘋果應用下載每60秒4.7萬次,全球IP網一分鐘發送6.39個TB的信件,Focebook發生6百萬次訪問,這個是由大數據產生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就是谷歌公司前雇員發現了一個商機就辭職了,創辦了一個Climate公司,是氣象公司,美國氣象局公開數據,從這個數據庫里獲得幾十年的天氣數據,把各地的降雨、氣溫,每個月土壤的情況,歷年農作物產量做成一個圖表,做成一個軟件放到里面,從而預測美國任何一個地方的農場明年的產量,用這個向用戶出售個性化保險,大豆多少產量,玉米多少產量,小麥多少產量,如果沒有實現這個預測,破壞了莊稼公司給你賠付,結果最后大獲成功,因為他是靠大數據統計的基礎,概率很大,也有失算的,但是非常小。
獲得成功以后谷歌公司就眼饞了,要把他買回來,這個人開始不干,后來不到11億美元把這個公司賣給了谷歌公司。可能會說這個數據都是美國氣象局的,氣象局沒有做成網絡,谷歌公司買回來之后,把這個東西注入到上市公司里面,然后銷售股票又收回了12億,谷歌公司也賺了1個億。
GE航空發動機從智能制造向適時服務業延伸。把傳感器安裝到所有設備上,不管是燃氣輪機還是醫院病床,在公司所有工業領域里,GE估計這樣的效率機會可能價值1500億美元,飛機在飛的時候可以告訴你到底應該怎么飛,用油是否合理,發動機有沒有問題,核磁共振賣給中國或者印度的醫院,在做的時候都可以測量。
▌跨過新常態這個坎,中國還需多方努力
最后我想說說我對經濟新常態的感言:首先我認為要保持新常態而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十分不容易的。如果說后發國家從二次大戰以后,23個國家想追趕,只有5個國家成功超越了,其他的都沒有超越。沒有能夠進入創新型國家,沒有能夠進入發達國家的領域。
所以宏觀經濟的換檔減速不是自動滑行,不是不需要花力氣,現在有些輿論認為現在干部不用吃力,過去招商引資,經濟發展,互相考核,很累,我看新常態恐怕更累,要花更大力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個階段經濟發展難度,我個人認為國內和國際都比粗放型高速增長要大得多得多,希望和大家分享我的這個觀點。
要跨過新常態這個坎,一是要依靠深化改革、制度創新、激發創業創新和人人創業的活力。
為什么阿里巴巴能夠杭州發展起來?我認為杭州有一個比較寬松的地方,他們曾經到過上海,上海的委辦都不同意,稅務局說稅怎么收,營業稅怎么收,我就聽你說,你說賣多少就交多少,他沒有想到銀行是可以聯網的,但是銀行系統和財政稅收是兩個系統。
商品質量檢測,如果賣假貨誰來打擊,上海的各個業務部門都很精明,但由于太精明了,不高明,最后這個商機到了浙江。
杭州的市委書記是比較開明的,他說我看你三年,第一,你不要發大的案子,第二,每年營業額要翻番,第三,要用大量的大學畢業生,因為我現在大學生就業有問題。馬云給他保證,現在他用了三萬多人的大學生,體制制度創新深化改革,說到底就是激發企業創新的積極性,人員創業的活力,如果能做到這兩者有可能。按照慣性,還喜歡工廠給加工資。
二是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用網絡科技來蛻變傳統業態,包括農業、工業、商業等,幫助農業、工業、商業都走上信息化、智能化的快車道,只有用最新的科技來武裝才能盡可能實現彎道超車,使國民經濟產生一個質的提升。
韓國曾經也搞過芯片,看到臺灣賺了這么多錢很眼饞,搞了三年不搞了,因為起步晚了,起點低了,所以沒法和他競爭。我想這是非常重要的。彎道超車才能使國民經濟產生一個質的提升。
中國是一個發展極不平衡的人口大國,在新常態下,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和基礎設施還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還要保持一定的投資。不可以隨便貶低投資拉動的效應,投資拉動不但是對當前有拉動,而且惠及子孫后代。但是一定要精準投資,不能搞浪費的、沒有實效的形象工程。
同時要看到,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經濟在新常態下是將會繼續并存的,比如電子商務,網上的交易是非常新的,這是高度的信息化產品,但是快遞的物流業又是勞動密集的,每一個城市都是幾十萬人在做快遞,沒有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所以在整個新常態階段,在轉變的過程中,投資還是穩定經濟與就業的重要方面。
在經濟高速發展后,中國的制造業產能過剩也已成為常態。
現在中國的工業產品沒有哪一個是不過剩的,如何消化?如何削減產能,將是新常態階段中的非常棘手的問題。要通過改造,淘汰落后,同時也涉及到金融業風險,接近2萬億就是2008年以后在銀行貸款支持下,國內市場要大興土木時搞上去,鋼產量從5億噸到了10億噸,要削減的話60%是銀行的錢,銀行有信貸風險。
另外工業資產處置,工業資產拿來干什么用?不能都作為廢銅爛鐵,怎么轉移?勞動的就業和轉移,社會敏感這些大的事情。
在新常態的關鍵時期,除了經濟轉型以外,處理好這些宏觀經濟的問題,也是穩定我們國家一個重要的方面。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48瀏覽量
137635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02瀏覽量
137598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596瀏覽量
76422
原文標題:徐匡迪院士:沒有顛覆式創新,什么都救不了國家!
文章出處:【微信號:mfg2025,微信公眾號:智能制造】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