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IEA的報告《Global EV Outlook 2018》這里的一些數據,還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
我有一個想法,不知道對不對,各位讀者也可以思考和探討下,我們國家的新能源汽車政策,是把全國當成一個整體,按照全國范圍內作為相似的。但實際上,東部是可以承受一定的量的,而在中西部很多地區不是,從市場接受度的考慮,如果硬要用一個積分形式來做,用整個國家分割,必然出現都往下堆積的方式來做,一個是跑量,一個是確實也有私人買一些更便宜的車,企業也能將就補得起,這其實也是我們之前出現那么多A00級別電動汽車的癥結。
在雙積分真正大規模往前趕的前一刻,把中國抽出來,從歐洲層面看看,看看東歐、北歐、南歐和西歐國家的差異,再看看東南亞這一片汽車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我覺得以全國市場滲透率為目標,以車企在全國的銷量的比例推動電動汽車的內部平衡問題,會有些不妥當。
如果要求高質量,目前限購、限行和配上部分地區的比例,可能更合適一些,有條件的學加州、挪威,沒條件的限制油耗,可能效果比較好。
1)電動汽車的存量分布
以下的三個圖,可以讓我們看到當前我們取得的成績,截至2017年,中國的電動汽車的存量位居世界第一,第二是每年20萬的美國,按照當前的趨勢,從全球來看發展電動汽車,基本沒有朋友,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與我們相提并論。
2)每年新車增量
我們可以看下這個月的數據,這個月10.2萬臺,今年累計32.8萬臺銷售。
如下圖所示:
除開稍微大一些20萬的美國市場,我們每個月的市場銷量(目前平均6萬)基本已經是別人一年的量。至今為止,我們看到真正能夠建立起來有效的市場(還是在政府不懈的支持下),也只有挪威、日本、英國、德國和法國的市場,這算是很多年積累出來的了。
3)市場滲透率
雖然中國的電動汽車的產量現在已經一月抵別人一年的量的時候,我們可以仔細看一下整個新車的市場滲透率。中國目前依靠補貼的鼓勵政策出來的結果是2.2%左右的市場滲透率,而在整個大市場的條件下采用雙積分政策,從市場整體的滲透率作為考核汽車企業的指標。
這里就回到了一個本質的問題,電動汽車這個事情,我們是從市場端看問題還是從生產端看問題,是同發達國家比市場還是和汽車強國比質量。如果我們既要市場占有率提升,又要力壓德國、日本和美國的車企,從原則上來看,依靠電動汽車起量的規模優勢,能有一些用,但是到了一定的層面,就要從數量變成質量了。所以看到5月份,好多A00級別的BEV通過甩貨的方式來迎接6月12日的政策轉換,覺得有些可惜,企業是追逐利益的,當國家制定補貼政策,大部分企業必然是貼著政策的邊沿上方走,誰先也不想在下面當傻蛋,當然與這跟定的線有距離,屬于有情懷的企業了。
現在回過來再看這個報告里面的題圖,中國列在第一位,其實是必然的。
小結:目前其實也是在一個往前走的十字路口,技術路線是可以不變的,但是技術路線要求的強度和有關質量和數量之間的關系,可以仔細的探討下。拋磚引玉!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34瀏覽量
231745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82瀏覽量
99772
原文標題:雙積分政策產生直接效力前夜
文章出處:【微信號:QCDZSJ,微信公眾號:汽車電子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