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治水工作的常抓不懈,如今“五水共治”正在釋放出越來越多的生態紅利。但治水也是一場難仗和硬仗,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發展過程。如何推動水環境持續改善?治水“神器”--無人機開始出現在桐鄉縱橫交織的水網上……
5月30日,大麻鎮丁家橋港與東九里港交匯處北70米河流交匯處大面積浮萍;
6月2日,洲泉鎮水北港北亭橋北河流轉彎處西兩百米河道中有漁網,河岸兩側有垃圾……
在桐鄉市“五水共治”指揮部辦公室督查科工作人員的桌面上,放著一份近期剛剛匯總好的全市范圍內360多條市鎮兩級河道和精品河道存在的水環境問題的詳細情況,并附著多張清晰的現場照片。
“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派出去的無人機‘巡河員’帶回來的,用它們巡河可比我們用腳去發現問題全面得多了。”該名工作人員說道。
原來,為加快推進智慧治水,彌補徒步巡河中因河段環境復雜產生的工作時間長、強度大、效率低下等問題,今年,桐鄉市正式“聘請”了無人機作為高空“巡河員”,作為河長巡河的有益補充,確保治水不留死角。
“利用無人機巡河,不但可以對河道漂浮物、河岸保潔情況進行全方位的拍攝記錄,而且可以更高效地收集河流水質、污染源、排污口、河岸違法建筑等涉河主要問題的信息,實現河道巡查全覆蓋,有效地減輕了巡河難度,提高了巡河效率。”桐鄉市“五水共治”辦督查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桐鄉市將每季度開展一次無人機巡查,對河道水質情況、河岸垃圾、排放口、河岸違法建筑等涉河主要問題,實時上傳文字描述及視頻或照片并提供定位,通過地空結合、人機結合的方式實現巡查范圍、巡查內容的全覆蓋。
這還不算,為了拓寬監管視野,如今我市不少鎮(街道)還配備了能在地下管道中“作戰”的“偵察兵”,利用管網探測機器人深入管道對雨污水管網進行“偵察”。
就在前段時間,為了探測雨水管網內是否存在破損、溢流、串管的情況,崇福鎮治水辦工作人員在崇福鎮建業路北端雨水井處,將一個“小汽車”造型的管網探測機器人放入了管網。只見身形嬌小的機器人在四個輪子的帶動下可在地下管網內靈活改變前后左右的方向,同時,通過一根連接線,機器人在管網內捕捉到的高清影像便能實時傳輸到地面工作人員的屏幕上,為及時搶修管網破損口、清理管道內異物等提供精準定位。
空中有無人機抓拍,地面有河長巡河,地下管道內有機器人偵查……如此全方位的治水矩陣,將“水陸空”各方面的力量都充分調動了起來,確保轄區范圍內河道保潔360度無死角。
如今,巧借科技力量進行治水在桐鄉已經蔚然成風。如依托互聯網技術,如今在烏鎮水域的主要斷面已設置“天眼”高空監控系統,可對該區域進行全方位、多視角、全天候的可視化監控;通過在線智能化防控平臺建設,全市13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現已基本實現養殖污染源頭、過程、末端全過程監管,大大強化了農業源污染治理;此外,全市不少河道都裝上了自動化曝氣裝置,達到為河水充氧、凈化水質的效果。
據桐鄉市“五水共治”辦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桐鄉市還計劃結合河長制信息系統平臺(APP),在市級以上交接斷面及市級以上河道設置移動“天眼”,建立監控網絡,進一步加快治水信息化機制建設,并在“無人機”巡河的基礎上引入“無人船”巡河項目,進一步提升巡河質量,持續為桐鄉的“五水共治”工作裝上科技的“引擎”。
可以預見,桐鄉這座江南水鄉,必將在“AI+”的大背景下,不斷創新治水模式,在“全民治水”的大環境中,大步向科技治水、精準治水邁進。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14瀏覽量
207898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0文章
10505瀏覽量
181636
原文標題:無人機巡河員、機器人查漏員……治水用這些機器人就是“神器”!
文章出處:【微信號:robotplaces,微信公眾號:機器人創新生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