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RAM下半年要量產了。有趣的是這些即將要量產eMRAM的代工大廠中,其MRAM技術或多或少是購并或授權而來的。
先是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在2011年購并了Grandis-一家發明STT MRAM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三星讓它先加入存儲器部門的運行,最早的想法是讓MRAM成為DRAM的替代品。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這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臺積電與高通(Qualcomm)的MRAM合作起始甚早,在2009年就發表45nm的嵌入式制程。中間斷斷續續的做了幾年,在2016年與TDK Headway合作后再重新拾起研發動量。GlobalFoundries也是在2016年與Everspin合作后,加入eMRAM研發的行列。后續的相同模式還有聯電與Avalanche和力晶與IBM。
這里面除了IBM之外,掌握MRAM技術的公司都是新創的小公司。就連已有產品在市場銷售多年的Everspin,最近的季報才接近損益兩平,其市值有人估算在2.5億美元左右,都是不折不扣的小公司。
MRAM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技術。我有個朋友從事此領域研發已有23年,并且早在2010年就出過書,我10余年前也曾經在DIGITIMES介紹過MRAM。到現在為止,eMRAM制程已成為邏輯代工不可或缺的先進制程技術,甚至于在stand-alone存儲器領域,由于DRAM制程在1y以后進展舉步維艱、MRAM的寫入電流大幅降低,MRAM進入純存儲器領域再也不是遙不可及。
在這樣重要的領域,為什么半導體產業沒有及早投入呢?自然,合并與收購也是大企業快速取得技術、產品和市場的手段,制藥領域就有很多知名的例子。但是與制藥產業不同的是半導體并沒有很多的新產品、或新技術多到無法涵蓋。以存儲器而言,再早10年新存儲器的候選技術也只是MRAM、PCRAM和ReRAM等幾種。核心技術由內部發展和由外部收購、授權在量產時程上和融入的程度會有很大的差異。
會出現這種尷尬狀況的理由可能是半導體業界,尤其是已于其中浸潤數十年的管理層人員,已經太習慣于摩爾定律的線性演進思維。摩爾定律有既定的演進方向以及必然帶來的經濟效益-每代每個晶粒成本大約下降30%,以及一定會買單的顧客和市場。除了在這個既定的航程上精益求精之外,對于新興的材料、元件和技術,通常感覺是持疑。我最常聽到的話是「我們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可是摩爾定律開始放緩,除了3D制程可能還有類似摩爾定律的節奏外,其它的半導體經濟增值方式變得很多元。而且從科學轉為科技的速度來的又快又急,跟MRAM技術相關的諾貝爾獎2007才頒發,11年后就商業量產。見了免子再撒鷹,怕是來不及了!怎樣改變研發策略、整頓研發結構、重新分配研發資源恐怕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571瀏覽量
220426 -
MRAM
+關注
關注
1文章
236瀏覽量
31744
原文標題:【名家專欄】半導體線性演進思維下的盲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DIGITIMES,微信公眾號:DIGITIME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