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以人為本,這是昔日移動通訊巨頭諾基亞的口號,這句膾炙人口的口號出現在今天讓人倍感唏噓。簡單的口號卻蘊含著最為根本的道理,近年來的比亞迪也開始扮演著“為科技代言”的角色。之前的速銳讓人感受到遙控汽車的魅力,雖然看似華而不實,但也能看出廠商開始考慮到從人的實際需求出發。而今天測試的定位更高端的思銳,單是渾身上下的科技配置已經讓人躍躍欲試,體驗一番。
思銳在去年的廣州車展已經完成其首次亮相,當時各大媒體的實拍文章大多以配置豐富、逆天等字眼形容思銳。而在上海車展上,思銳公布最終售價,至此思銳神秘的面紗已經完全揭開,10.09萬起的售價無疑是一顆***。而我們早前拿到了一輛思銳的試裝車進行簡單的體驗和測試,在未知售價的情況下,單是思銳身上那套科技裝備已經讓體驗過的同事們眼花繚亂。
注:這次的測試車輛為思銳1.5 TID自動旗艦型,由于測試車輛為試裝車,而且經歷過廣告拍攝和各種活動后車輛狀況比較差,測試成績僅供參考。
外觀:鋒芒線條凸顯運動風范
早年間自主品牌盛行的抄襲風已經逐漸消失,自主品牌的車型設計更趨個性化,也涌現出不少有著優秀外觀設計的車型。從思銳的外觀設計可以看出比亞迪摒棄了順手拈來的抄襲作風,開始在外觀設計上下工夫。加上比亞迪對國人口味的了解程度之深,思銳的外觀對于大多數人絕對是一擊即中,讓人增添不少好感。
從數據上來看,思銳的尺寸與同門的G6差距僅是毫米級別,因此思銳與G6基于相同平臺的猜測還是很合理的,當然對比起自主級別的競爭對手奔騰B90,無論是思銳還是G6都占據明顯優勢。
左:霧燈及夜視紅外燈 右:大燈細節
思銳的前臉兼具大氣和強烈的運動氣息,在外觀上不難發現思銳還是借鑒了不少思鉑睿的設計元素,但整體的感覺已經變得十分和諧,三幅鍍鉻式的中網線條簡潔有力,格外醒目大氣,而大燈的硬朗線條造型卻為之添加了不少運動氣息。
車身側面的線條前后過渡自然,較長的前懸讓車頭略顯臃腫,兩道明顯的線條貫穿前后車門,帶來不錯的立體感,或許加上鍍鉻裝飾條后視覺效果會更加明顯。
尾部的造型顯得十分厚重,燈組的外形設計顯得比較平庸,但兩組LED燈泡為整體視覺效果增色不少,四顆倒車雷達探頭也是同級別大部分車型的標準配置,倒車死角范圍基本能夠兼顧。發光的尾標早已成為比亞迪車型的一大亮點,如此招搖亮眼的設計,相信在晚上擁堵的路況中尋找比亞迪車主將會是一件簡單事。
輪轂的造型比較普通,但算是比較耐看的款式。輪胎依舊采用比亞迪車型常見的佳通輪胎,尺寸為215/50 R17。
內飾:炫目科技說明書
記得同事曾從智曾經分享很久前體驗A8L遭遇的“煩惱”,一款裝備如此多高科技玩意的車型別說仔細研讀,要把玩個透徹也得花上不少時間,因此試駕文章出來更多地像是一本說明書。沒想到我也遭遇到這般“煩惱”,只不過這份“煩惱”已經下放到如此廉價的10萬級別的車型當中。
內飾的整體風格以簡約為主,沒有復雜的線條,也沒有層次感分明的區域布局。中央10.2英寸屏幕兩側的線條蒼勁有力,突出屏幕區域之余也制造了不小的視覺亮點。
在材質方面,雖然在視覺效果上思銳的內飾顯得比較高檔,但中控臺材質主要為硬性塑料,手感并不出色,兩側門板扶手的烤漆面板也達不到營造高檔氛圍的預期效果,而且觸感并不舒適。
粗壯厚實方向盤確實霸占了不少空間,幸好在駕駛員熄滅引擎后方向盤會自動上升挪出更大的空間方便上下車。除此以外,方向盤采用全真皮包裹,可惜手感卻非常不好,有種粘手的感覺。方向盤上的功能按鍵十分全面,除了基礎功能外,右方的按鍵能夠直接操控中控顯示屏,實現更多的功能運用。
儀表盤也是足夠的炫目,而且可以選擇不同主題。不同主題間著重顯示的內容也是有所不同,這一點倒是能夠滿足車主不同類型的需求,人機工程也很到位。但界面的設計水平還是有待提高,同類型的儀表盤當中,之前測試的凱迪拉克XTS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典范,直觀簡潔的界面設計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媒體系統體驗
按鍵細節
10.2英寸的觸控屏幕自然是思銳多媒體系統的最大亮點,滑動屏幕的操控方式變得越來越常見,不過即便是不習慣這種操作方式,下方的按鍵也足以滿足日常使用的需求,按鍵的大小適中,操作起來非常順手,只是旋鈕的手感還不夠好,讓人感覺非常松散。屏幕的響應速度基本讓人滿意,只是偶爾會有些停頓。
全景系統運作細節
這套多媒體系統還有許多特別之處,通過下載應用能夠讓其實現更多的功能,滿足車主更多的需求。而且多媒體按鍵區域下方還有一塊可拆卸的外置硬盤,實現更加全面的影音需求,但設計方面還是存在缺陷,取出硬盤大致只有兩種方法,要不就是在行駛過程中在握緊方向盤的情況下騰出雙手操作,要不就是就是把擋位掛下以后熄火操作,兩種方法要不很要命,要不很礙事,這樣的設計明顯極大地影響使用。
空間:表現中規中矩
乘坐空間:
前排座椅寬大厚實,支撐性十足,真皮打孔的設計也顯得更加高檔,只是真皮的用料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頭枕的承托也比較到位,大部分人很容易就能找到舒適的坐姿。
身高180cm的體驗者在舒適坐姿下頭部空間基本沒有余量,這樣的表現對于其中級車的定位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較同級對手落后也比較多。
后排座椅坐墊厚度適中,乘坐感受舒適,椅背角度比較值,影響長途乘坐的舒適性。另外后排地板中央的隆起部分比較高,限制了第三名乘客的坐姿,長時間乘坐比較辛苦。
身高180cm的體驗者在舒適坐姿下頭部空間也是基本沒有余量,腿部還有一拳的空余,這樣的后排空間表現也是差強人意。
儲物空間:
思銳的儲物空間表現還算出色,只是淺窄的手套箱實在不夠使用,另外儲物格的材質用料比較廉價,不說手感欠奉,這樣的材質難免讓人擔心其耐用程度。
行李箱的儲物表現一般,放上一家老小短途出行的隨身行李基本不成問題,空間足夠規整。
操控:鮮明獨特的“渦輪味道”
比亞迪的1.5T發動機并不陌生,在之前測試過的比亞迪速銳和G6上都是采用這款發動機,而且整體表現不乏亮點,對比起自主同級競爭對手在數據上有不少優勢,渦輪的表現足夠生猛。
同樣與1.5T發動機搭配的是比亞迪自主研發的6擋DCT雙離合變速箱,在TSI+DSG大行其道的今天,比亞迪也正通過這套自主“黃金組合”吸引眼球,而且240N·m的最大扭矩要比大眾1.4TSI還要高出不少,這樣的數據讓人非常期待它的實際表現。
1.5T的發動機日常表現讓人滿意,在低轉速區間,動力表現并不活躍,油門的響應比較遲鈍。但當轉速接近2000轉時,渦輪的介入十分明顯,伴隨著油門踏板的逐漸下探,甚至能夠感受到明顯的推背感,發動機的輸出變得更加活躍,強大的扭矩作用下讓人刮目相看。
1.5T發動機表現稱道無疑,但噪音問題也是相當明顯,而且在每一次松掉油門踏板都能明顯地聽到“咻咻”的泄壓聲,這樣的泄壓聲在之前測試的比亞迪速銳和G6身上也是非常的明顯。泄壓閥的聲音能夠帶來不少的駕駛樂趣,但與大多數渦輪發動機更加均衡的調教相比起來,或許會讓發動機的噪音問題更加突出。
6速雙離合變速箱最大的賣點自然是小于0.2秒的極速換擋時間,在實際表現中,起步基本感受不到頓挫,但前三擋的抖動十分明顯,讓人感覺動力的銜接比較生澀。變速箱的升檔比較積極,為高速巡航時帶來更好的燃油經濟性,保持在S擋或手動模式下,動力的響應十分直接,提速更加隨心所欲。
思銳方向盤采用機械液壓助力,因此給人感覺略重,而且有一定的虛位,指向性并不精準,但路感的傳遞比較強烈。
在懸掛的設定上,定位為中級車的思銳采用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的懸掛設定,這樣的底子讓人看到思銳的誠意。懸掛的調教風格偏重于舒適性,通過溝坎的濾震效果明顯,后五連桿獨立懸掛在彎路中依舊能夠帶來不錯的支撐性。不過底盤的扎實程度一般,在劇烈的顛簸路面還是感覺有一點松散。
堪稱“把黑夜照亮”的夜視系統顯示清晰,但沒有自動鎖定對象的功能,不過還是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在光線充足時夜視系統默認關閉并且不能強制開啟,開啟之后影像通過儀表臺上方鏡子反射的屏幕內容顯示。
在行駛過程中,思銳也會冒出一些科技的噱頭來刺激眼球。儀表臺上方的HUD抬頭顯示系統與大多數廠家的設計都不同,其大致原理是通過鏡子反射屏幕上的內容,儀表臺上方HUD顯示的內容只能與中控臺10.2英寸屏幕內顯示的內容相同。從功能性上來看,這樣的設計比起常見的只能查看速度和轉速等基本信息的HUD要強大不少,駕駛者能夠通過HUD查看導航的路徑引導或者全景影像,不過看電視這功能也能夠實現,這也許有點強大過頭了。
測試:噪音問題突出
百公里加速成績:
比亞迪的這套“黃金組合”動力總成的表現我們已經比較熟悉,但這輛試裝車在起步初期由于變速箱保護,起步轉速被限制至2000轉,因此實際表現大打折扣。隨后全油門下,變速箱升擋的動作還是挺明顯的,最終思銳錄得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10.44秒,此次測試成績僅供參考。
百公里制動成績:
思銳的剎車踏板力度比較實在,不會讓人難以適應,全力制動時依舊能夠保持不錯的腳感,沒有特別軟的感覺。最終實測的成績為40.61米。
噪音測試:
思銳行駛中的噪音還是比較明顯的,在高速行駛中能夠明顯感受到來自發動機的噪音。或許是試裝車的緣故,測試車輛雨刮的噪音非常明顯,讓人十分難受。
總結:
思銳10.09萬的起售價無疑為自主品牌中級車市場下了一劑猛藥,科技+價格的雙重賣點讓人難以抗拒。而在短短的測試體驗中,思銳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炫目的裝備讓人不禁把玩一番,但經過這樣一見鐘情的邂逅以后,又能否讓人愛上呢?其實作為我們出行的忠實伙伴,真正能夠套牢車主讓其“死心塌地”的元素反而是基本的做工質量、儲物空間以及甚至是油耗用車成本等因素。誠然,比亞迪無論是在外觀設計還是研發實力方面的進步已經足夠明顯,但我們依舊希望我們收獲的是做工更加優秀、行駛質感更加出色的座駕,對于自主品牌,我們非常樂于見證其茁壯強大。
-
比亞迪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313瀏覽量
542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