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人的印象中,被稱為“筷子懸掛”的后多連桿懸掛不僅形狀像筷子,就連可靠性也被說得像筷子一樣不堪,好像被輕微一撞就會斷一樣,綜合水平甚至連扭力梁都不如。但事實是否如此?
● 先來認識麥弗遜懸掛
“筷子懸掛”也被稱為“雙連桿懸掛”,它和麥弗遜懸掛有著非一般的關系,認識“筷子懸掛”前我們先來看看麥弗遜懸掛是長什么樣的。打開車輛的配置表,翻到前懸掛這一項,我們可以發現現在大多數車的前懸掛都采用的是麥弗遜式懸掛。
麥弗遜式懸掛主要由A型下擺臂和減震機構組成,下擺臂與車輪連接,主要承受車輪下端的橫向力和縱向力。減振機構的上部與車身相連,下部與叉臂相連,承擔減振和支持車身的任務,同時還要承受車輪上端的橫向力。
由于麥弗遜懸掛占用空間較小,應用在前懸掛上正好可以留出更多空間用來安裝轉向機構、布置發動機、變速箱等,因此被廣泛應用。而通常我們所說的“筷子懸掛”可以看做是從麥弗遜式懸掛延伸出來的一種懸掛結構,到底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我們就去看看。
● 源自麥弗遜懸掛的“筷子懸掛”結構
為什么可以說“筷子懸掛”是從麥弗遜懸掛延伸出來的呢?首先“筷子懸掛”與麥弗遜懸掛一樣,它的螺旋彈簧套在減振筒上,一起組成減震機構,上部連接在車身上,下部連接車輪軸承座,承擔車身重量和吸收車輪彈跳。而其它大多數后獨立懸掛的減振彈簧和減振筒都是分開的。
另外“筷子懸掛”下部的三連桿實際上可以看成是在麥弗遜懸掛的基礎上將A型下擺臂轉換成兩根橫向拉桿和一根縱向拉桿。兩根橫拉桿一前一后連接在車架上,它們主要承擔的是拉力,直徑設計得很小,不像其它多連桿后懸掛那樣采用粗壯的下擺臂設計,因此看起來顯得很脆弱。加上兩根連桿平行布置,看起來就像一雙筷子,而且筷子能被輕易折斷,因此戲稱之為“筷子懸掛”。
● “筷子懸掛”解析
“筷子懸掛”的結構非常簡單,整個懸掛結構主要由三根連桿(兩根橫向拉桿和一根縱向拉桿)和一體化設計的減振器,另外還包括加強抗側傾作用的橫向穩定桿。
前面我們說到大多數獨立后懸掛減振筒和減振彈簧都是分開布置的,其中減振筒上端連接車架,下端連接車輪軸承座,因此車身重量通過減振筒傳遞到車輪由車輪承擔,減振筒同時還起到吸收車輪跳動的作用。而減振彈簧上端與車架連接,下端則通常都和下擺臂連接,此時的下擺臂除了承受橫向拉力外,還要承托由減振彈簧傳遞下來的車身重量,因此下擺臂必須設計得足夠粗壯以保證足夠的強度。
再對比來看所謂的脆弱的“筷子懸掛”,減振彈簧和減振筒采用一體化設計,車輪彈跳以及車身重量都被它們吸收了;而兩根橫向拉桿,它們只需要承擔轉彎時車輛的側向拉力,而縱向拉桿僅承受車輛加速減速時的縱向拉力,因此它們的直徑可以設計得很小,只要保證它的拉伸強度即可。正如筷子可以輕易被折斷,但卻不能輕易被拉斷或者被壓斷一樣。
實際上在多數常見的獨立后懸掛上可以看到,除了連接有減振彈簧的前下擺臂之外,還有另一條后下擺臂,但直徑也很小。原因一樣,就是它僅僅承受橫向拉力,不承受其它方向的力,所以可以設計得很小,因此說“筷子懸掛”脆弱不安全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受其特殊的懸掛結構所制約,筷子懸掛在抗側傾方面相對較弱,側傾力僅僅由一體化設計的減振機構來承擔,因此需要增加橫向穩定桿以達到更好的抗側傾能力。由于車輛在轉彎側傾時。
普通的獨立后懸掛,減振筒與減振彈簧采用分離式設計,將直徑較大占用空間較多的減振彈簧布置在下擺臂與車架之間,不需要向上占用到尾箱空間。而“筷子懸掛”采用到的是減振筒和減振彈簧一體化設計減振彈簧套在減振筒的上端與車身連接,這種布置方式占用到了尾箱空間,一定程度上會對尾箱空間產生影響。
● 現在有哪些車采用的是筷子懸掛?
雖然被貶得一文不值,但現在還是有很多車型依然在使用“筷子懸掛”,最被大家所熟悉的當屬廣汽豐田凱美瑞,加上它是日系車的身份,對于它的底盤一向來都被黑得“體無完膚”。
另外包括老款的漢蘭達、現款比亞迪S6、S7、雷克薩斯ES、攬勝極光、神行者2、別克新英朗、起亞賽拉圖、現代伊蘭特等都采用的是“筷子懸掛”,但目前為止尚沒有聽說過有關于這些車型因為懸掛的問題出現事故的。
● 總結
“筷子懸掛”由于特殊的結構設計,使得三根看似脆弱的連桿僅僅受到拉伸力而已,因此它可以被設計成很小,只要保持足夠的拉伸強度就夠了,但并不代表它不安全。以被大家討論得最熱的凱美瑞為例,一直以來采用的都是“筷子懸掛”,雖然有很多人擔心它的懸掛系統,但它從來沒有因為懸掛的問題出過事故,由此可見“筷子懸掛脆弱不堪用”的說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
懸掛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瀏覽量
873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