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圈子里,有一句話流傳甚廣:得人工智能者得天下。似乎還應加上一句:得人才者得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人才到底有多稀缺?打開某知名招聘網站,搜索“人工智能”后會出現很多招聘崗位,具有誘惑力的薪酬會讓人眼前一亮。以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師為例,該職位少則月薪1萬、2萬,多則年薪百萬。不像其它行業占據職業高薪榜的是高級管理人才,在人工智能領域中,技術類工程師拿的是最高薪。然而,“坑”多“蘿卜”少,人才哪里找?
“人工智能產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和知識儲備的競爭。據騰訊研究院發布的《中美兩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全面解讀》分析,美國人工智能產業總量約是中國的兩倍,基礎層人才數量是中國的13.8倍,人才差距巨大。據高盛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分布》報告統計,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儲備,中國只有5%左右,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
一、環球同此涼熱
這種供需不平衡的現象不僅在中國有,在美國硅谷亦是如此。李開復去年曾公開透露,“在硅谷,做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博士生,現在一畢業就能拿到年薪200萬到300萬美元的錄用通知,三大公司(谷歌(微博)、臉書和微軟)都在用不合理的價錢挖人。”
據領英近日發布的《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基于領英平臺的全球AI(人工智能)領域技術人才數量超過190萬,其中美國相關人才總數超過85萬,高居榜首,而中國的相關人才總數也超過5萬人,位居全球第七。
然而,這些人才仍不能滿足互聯網行業的需求,目前互聯網行業中最稀缺的就是人工智能人才。甚至很多行業巨頭會用月薪幾十萬招聘人工智能頂級人才。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國內的供求比例僅為1:10,供需嚴重失衡。工信部教育考試中心副主任周明也曾在2016年向媒體透露,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
為何人工智能人才如此稀缺?目前,國內外企業均把人工智能看成下一個變革的主要力量。AI技術人才,則是主導這一變革的中流砥柱。人工智能的競爭說到底是對人才的競爭,因此出現了各大互聯網企業高薪挖人的現象。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天人工智能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2010年“深度學習”技術取得的歷史性突破,但由于大部分學術界人才還在學校或者科研院所中,所以真正能夠投入業界的人才非常少。這也是造成目前人工智能人才如此稀缺的原因之一。
二、“遠水”來解“近渴”
美國在人工智能方面布局很早,所以人才數量也較多,目前,人工智能人才有一半在美國。其中,華裔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科研力量,人工智能領域華人力量的集體崛起已經成為一個現象。《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顯示,美國已成中國AI人才最大回流來源,中國擁有海外工作經歷的AI技術人才有43.9%來自美國。華人人才的持續回流,將加快縮短中國與美國等國家的技術差距。
人才需求的激增促使科技公司把目光瞄準國內外各大高校的人工智能科研人才,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挖人”方面不惜重金。據業內人士透露,人工智能的頂級人才回國后主要聚集在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行業巨頭有海量的數據能夠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支撐,在業務層面上吸引了海歸人才;另一方面,企業也愿意拿出高薪聘請他們做科研項目。有些中小企業盡管愿意出高薪,但卻苦于沒有海量數據,所以也很難請到這些頂級人才。究其原因,是因為數據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基礎,如果沒有海量的數據,高水平的研究人員也難有作為。而海量數據恰恰是互聯網行業巨頭們的優勢。
頂級人才有了,基層人才又是如何培養起來的呢?如果單靠高校培養,時間上會有延遲,所以目前業內的基本情況是:頂層人工智能人才來自美國硅谷和國內外高校,一線員工有很大一部分是內部轉崗,還有部分是通過校園招聘來的。
三、本土力量崛起
目前,中國的人工智能人才在總量上與美國有差距,但發展前景看好。《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顯示,中國資深人工智能人才數量與美國差距顯著,10年從業者僅占38.7%,而美國的10年以上AI從業人員比例達到全球最高的71.5%。但中國人工智能人才也有其優勢,即高學歷者眾多,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人才占比達到62.1%,領先于美國的56.5%。這意味著中國人工智能人才雖然比較年輕缺少經驗,但學歷高、接受能力強,后續潛力不容小覷。
近年來,校企聯合逐漸緊密,培養了一批相關人才,人工智能人才團隊也逐漸壯大。很多中國年輕的本土人工智能人才畢業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20所高校,所以,這些高校在業內也被稱為“AI人才的搖籃”。
在王興軍看來,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上與歐美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在細分領域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的結論也印證了這種觀點。中美兩國AI人才在不同細分領域的分布“各擅勝場”。其中,美國的AI基礎層人才占比超七成,集中度很高;中國在AI技術層和應用層的人才分布更為廣泛,特別是在機器人、圖像識別、精準營銷和自動駕駛等領域。
中國高潮迭起的互聯網科技創新、龐大的數據量、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大量的資本涌入,使中國對于全球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這將使中國成為全球人工智能賽道上一個最強有力的“趕超者”。
四、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書:
人才緊缺成為行業現狀
騰訊研究院與發布的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書,對當前全球人工智能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做了細致的分析,提出了人才緊缺成為行業現狀。
(一)美國主導下的 全球AI人才發展現狀
在全球AI產業人才分布方面,美國在AI基礎層占據絕對優勢,中國則在應用層與美國旗鼓相當。據騰訊研究院《中美兩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全面解讀》統計,截止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共計2617家。美國占據1078家居首,中國以592家企業排名第二,其后分別是英國,以色列,加拿大等國家。其中,美國1078家人工智能企業約有78700名員工,中國592家公司中約有39200位員工,約為美國的50%。
1.人工智能企業擁有數量TOP5
其中,美國1078家人工智能企業約有78700名員工,中國592家公司中約有39200位員工,約為美國的50%。
2.全球人工智能領域20所頂級高校
目前,全球共有367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在這367所高校中,美國擁有168所,占據全球的45.7%,獨占鰲頭,加拿大、中國、印度、英國位于第二梯隊。
3.國內外高校AI課程設置對比
國外:系統完善,學科交叉精耕細作。對于本科來說,主要課程包括數學和計算機課程。必修課程如下:
國內:未成體系,師資力量嚴重欠缺中國高校在AI領域一般設有計算機科學學院與軟件學院。在培養方式上,前者軟硬件相結合,側重研究;后者以軟件為主,側用應用。兩者區別如下:
(二)全球AI頂級人才全景圖
據估算,目前,全球AI研究及直接從業者約有30萬人,主要分布在高校、AI新興企業、科技巨頭以及其他領域。其中,高校約10萬人,產業界約20萬人。從這30萬人中,我們篩選出其中各領域頂尖人才近千人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調查和統計后,篩選出有代表意義的人才進行了“畫像”,包括:學術領域204人,領先企業81人,科技巨頭50人,投資人24人 。
當前,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主要體現為人才之爭。我國AI人才以80后作為主力軍,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人才需求量也以這些城市居多。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592家公司中約有39200位員工,而中國對于AI人才的需求數量已經突破百萬,但國內AI領域人才供應量卻很少,人才嚴重短缺,中小企業招聘更加困難。此外,企業對于AI人才的招聘門檻相對較高,碩士成為最低門檻,偏愛雙一流院校畢業生,專業以計算機、數學、物理為主。
數據顯示,2017年前10個月內,AI人才需求量已經達到2016年的近兩倍,2015年的5.3倍,人才需求直線上升年復合增長率超200%。
隨著人工智能概念的持續火爆,大批求職者主動向人工智能相關崗位靠近。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中,我國期望在AI領域工作的求職者正以每年翻倍的速度迅猛增長,特別是偏基礎層面的AI職位,如算法工程師,供應增幅達到150%以上。
為了對比國內AI人才供需情況,我們引入供需指數,該指數根據在特定時間段內的行業整體招聘需求量、活躍求職者存量與招聘/求職活躍度四個指標建模得出。指數反映了某一崗位人才的供需狀況,當小于1時說明人才供不應求,大于1說明人才供給充足。
從結果上看,目前國內AI人才供需指數逐年走高。2017年,國內AI人才供需指數已達0.98,較2015 年提升11個百分點,表面上看人工智能人才供需已基本平衡,然而相關人才質量參差不齊。
在對人才各項參數進行詳細分析后,近三成期望在人工智能領域大展身手的求職者與 AI雇主所要求的各項指標相距甚遠,這部分人或為低學歷求職者,或為剛初出茅廬,僅對基礎編程略知一二、缺乏實際AI技能的初級程序員。在濾除“高水分型”求職者后,發現,2017年真正基本滿足AI 企業要求的人才供需指數僅為0.6左右,較2016年下降0,04,說明我國AI人才不但嚴重緊缺,且這種趨勢正由于人工智能企業增多而變得愈發嚴重。部分核心類崗位,如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工程師等,人才供需指數更是不到0.4。保守估計,截止到2017年10月,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至少在100萬以上。而且,由于合格AI人才培 養所需時間遠高于一般IT人才,人才缺口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有效填補。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359瀏覽量
269762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3文章
47566瀏覽量
239412
原文標題:人工智能高科技人才全球緊缺 需求旺盛
文章出處:【微信號:jingzhenglizixun,微信公眾號:機器人博覽】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