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DAW(數字音頻工作站)讓我們編輯音頻變的已經特別方便了,但是功能越多小陷進就越多,在這里Joe Albano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在編輯音頻時有哪些小坑大家需要躲一躲的,他給大家提出了5個專業小貼士。
音頻編輯已經從模擬時代的簡單編輯,發展到了現代DAW里的更加精細的很多功能。在模擬時代的時候,可以通過緩慢地找到需要編輯的點并用剪刀來剪切和拼接不同的音頻部分(甚至是多音軌音頻)- 一刀定音,沒有第二次機會 - 并且可以隨時去替換一段音頻(絕對沒有第二次機會)。當然,現在音頻可以非破壞性地進行編輯,并且擁有無限數量的“第二次機會”,并且由于現代DAW里的時間和音高工具,可以對單個音符,單詞甚至音節進行調整,這些都是在過去的日子里無法想象的。
但是就算這么方便,大家還是仍然會犯下一些錯誤,有時候會在一個忙到哭的工程里出現并在后期階段出現問題 - 就算是這些錯誤可以修復,這些修復的步驟可能會分散注意力并使混音陷入一片混亂,最壞的情況下的話,細微但是仍然能聽到的的編輯錯誤可能會一路用到最終版本里。下面這些小貼士的點沒有特定的順序,它們是在任何音頻編輯工程里都要注意5個錯誤。
大家都知道,comping(匯編)的意思是通過利用錄制過很多遍的相同音樂部分中的最佳部分來創建合成最終音軌,這種手段最常用于人聲。 即使在過去模擬時代,通過選擇來自不同音軌的音頻片段也是可能的,但在現代常用的DAW中這就很容易實現了。很多DAW提供專用的編輯功能,允許編輯掃描各種不同的首選部分,然后自動移動到主要軌道的最終“comp(匯總)”軌道。
圖一
有些編輯師使用這種技術來追求性完美性,將各種不同的片段切割成很小的片段,甚至剪到了每個音節!但對于許多表演,尤其是聲樂表演,這可能會對音樂產生不利的影響。
很多聲樂表演從歌曲的開始到結束都有一個音樂“律動弧度”,強度,音調的細微變化,以及聲音動態的具體用途,以增強強度或音樂方面的起伏。即使是專業演唱會的歌手,這個律動都可能會隨著錄制的次數而變化,從一些表演中可以看出,在切片這個過程中任何音樂“律動”都會消失,這種情況并不少見,特別是在很多切的太碎的切片上更清楚的能表現出來。
許多編輯喜歡采取更簡單的方法來comping(匯編);通常他們會選擇一軌作為最佳整體表演,然后進行調整以保持特定的音樂“律動”。他們可能會純粹由于技術原因而從其他方面帶來一些小問題,例如修復問題。要不然他們可能會用使用更長的樂句,這些樂句既保留了整個弧線,又能獲得了特定樂句或線條上的更小,更局部的律動。如果音樂是用音樂人耳朵完成的,那最終的結果不僅可以達到高水平的技術成品,而且還可以提升音樂的連貫性,聽起來可能就是一個完整的音樂性的為剪切過的樂曲了。
2.一定要讓波形連續
接下來的兩個建議都涉及到了更具體的技術編輯問題。在工程項目中培養音頻編輯師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當兩部分音頻被剪切并粘貼在一起時,波形是肯定被切割了的,所以不能看見任何波形不連續的情況。意思就是必須在剪切的時候就看好,示例請看圖二。這樣的跳躍讓揚聲器也快速跳躍,會出現不自然地跟隨波浪的情況,這種情況就導致了人耳能聽見的“咔嗒聲”,就算在混音中處理過或者音量相對較低時,這個聲音通常也會很突出。
在最理想情況下,所有切片都將在波形中的所謂“過零點”處進行,也就是波形顯示中音頻波暫時位于(垂直)中心線處。當揚聲器處于產生聲音的正面和負面之間的靜止的原始位置時,這代表了音頻中的瞬間靜音點;在兩個波浪的過零點進行的切割和連接是應該保持靜音的。但請記住,為確保干凈,沒有雜音的編輯,還需要在過零編輯點保持波浪的方向,以確保以最干凈的方式來編輯。
圖二
但是,在需要進行大量編輯時,僅在零交叉處切割可能是一個單調乏味并且工作效率地下的工作過程。幸運的是在現代技術里,有很多方法可以避免波形的不連續,來實現更高效的工作流程。某些DAW可以自動檢測并移動所有切割點到最近的過零點,讓編輯器以更高的縮放級別來更快地工作。這可以適用于某些錄音,比如說說話的單詞,但是如果音樂表演沒有在正確的位置出現過零點,那么音樂節奏或時間就可能會縮短,從而導致動感很強的編輯。
因此,大多數編輯師都會使用稍微不同的方法來剪輯,而不是僅僅將編輯限制為在零點交叉,他們利用非常短的交叉來淡入淡出掉任何波形的不連續和最終的片段。
圖三
大多數數字音頻工作站都可以選擇這個功能,并且可以設置大約10毫秒左右的自動交叉淡入淡出效果,這個功能可以有效地消除任何不連續的地方,而且不會以任何明顯可聽見的方式影響到聲音。這個方法可以用到所有編輯上,或者可以在需要時使用到選定的音頻片段(如果選中了片段),可以快速編輯困難或精細的編輯工程。
3.不要不小心切斷了瞬間動態
另一件需要注意的是在對節拍進行編輯時意外切入的音樂瞬態。自然地在剪切和粘貼音樂片段的時候,修剪或延長歌曲長度或者以不同順序重新排列它們時,你會切斷節拍以確保連接的點在編輯點的地方能保持一致;將所有部分/軌道一起切割時尤其要這么做。但是,如果存在未量化的音頻表演,就可能在這里或者那里的節拍之前出現一點點的音符,并且節拍的切斷可能會切斷這些音符的初始瞬態,使它們聽感變的不好,可能使音樂和動態都出現問題。
圖四
當然你可以減掉一些節拍,但是一定要在剪完之后仔細聽完成的片段(當然要放大仔細看著編輯片段一起過一遍),并且如果你注意到任何截斷的瞬態,只需拖動受影響區域的起點到左側的任何吸附功能都可以瞬間禁用。很多DAW都有一個工具,可以讓您將區域的左邊緣和前一個區域的右邊緣(末端)同時移動; 如果有必要的話,在瞬態之前使用短暫交叉淡入淡出,來避免任何剪切,然后應該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4.不要讓音頻過度轉調
現在隨著音頻調音準的編輯工具的過多,我們傾向于理所當然地去修復音高(自動調諧),不僅去修復還經常創造性地編輯音高,自由變化旋律,并在錄制后創建人造器樂和聲樂和聲。但是我們必須記住,即使這些順手的工具也有它們的局限性。音調處理和轉調記錄的音符,尤其是與原始音高離得太遠的人聲,仍然會產生一種老式很熟悉的效果,那就是可怕的“花栗鼠效應”,就是人聲變得明顯的很不自然。向上移動的音高可能會變得尖銳; 向下移動的話就會聽到更多的喉音。
圖五
大多數現代音高編輯工具,在比較舊的設備上使用更大的音高變化時可以更有效地保持自然音調,并且有些自動調節會自動使用某種程度的補償來幫助編輯,但是你仍然可以獲得一些期望的效果。如果被調換的部分埋在鋪的很多的編制中,它通常會被忽略掉,但是如果調換后的聲部在前面的部分和中間,那就可能是一個會讓人分心的缺陷了。但大多數DAW的音高編輯工具也提供手動補償的選項,通常會把它們標記為“共振峰(Formant)”控制。
共振峰(Formants)是我們聲音中最普通的固定的聲音共鳴;當一個人唱不同的音調時,共振峰不會轉調,但當音頻被人為地調高或降低時,它們就是花栗鼠效應的主要組成部分了。手動共振峰(Formant)編輯選項可讓編輯器只移動音符(或所選音符組)的共振峰(Formant),這個跟音符的實際音高無關。從音高轉換到相反方向可能有助于恢復更自然的聲樂音色。有一件事要注意:你不一定需要按照與音符相同的時間間隔來改變共振峰;其實在通常情況下,小得多的轉變最有效了,無論是單獨進行還是在編曲的情況下通過耳朵進行最終的調整。
5.不要讓音樂跟著不合適的節奏而變化
最后,隨著包括音軌在內的整個工程速度的變化,不僅要在加速或減慢歌曲的速度時仔細聽任何技術細節,而且還要保持耳朵對任何音樂上不適宜的細節作出反應。很多時候,速度調節之后的鼓或節奏性吉他在技術上聽起來可能會不錯,但在新的速度下,對于音質完全不起作用。如果他/她的聲音真的要在新的節奏上表演,細微的鼓聲或樂器的變化可能會在新的速度上聽起來很趕和很蠢,一般這些感覺是演奏者從來沒有演奏出來過的。所以這可能會造成特別的問題,因為明顯的放慢最初在更快的速度下執行(或編程)的部分的速度,可能無法以更慢的速度律動起來,然后就變成了雜亂無章或無聊的作品。
圖六
總結
現代的編輯工具提供了很多亂七八糟的炫酷功能,但是如果你是真的干活要出好的效果來說,對細節更多的關注肯定會產生很大的不同的結果。
-
音頻
+關注
關注
29文章
2891瀏覽量
81720 -
音頻編輯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5257
原文標題:編輯音頻的時候要回避的 5 個小錯誤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f093cae4e170,微信公眾號:Midifan】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