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韓國LG化學投資20億美元的電池簽約項目落戶南京,計劃于今年10月開工建設,2019年10月開始實現量產,2023年實現全面達產。
7月17日,總投資20億美元的韓國LG化學電池項目簽約落戶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
此次簽約項目主要生產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和小型電池,工廠規劃建設電極、電芯生產線23條,其中動力電池16條、儲能電池3條、小型電池4條,計劃于今年10月開工建設,2019年10月開始實現量產,2023年實現全面達產。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動力電池32GWh。
猶記得三年前(2015年10月)LG化學在南京棲霞區的動力電池工廠舉行竣工儀式時的盛大情形,但后來因為無法進入《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LG化學被迫丟失了已獲得的國內大量訂單,導致工廠生產停滯,最后將所有生產設備和制造技術知識產權的使用權賣給了吉利,而吉利則是將生產設備拆遷至其浙江金華的衡遠電池基地。
此前“重創”仍歷歷在目,如今LG化學再次投建動力電池工廠,投資規模擴大了好幾倍(棲霞工廠初期總投資約5億美元),廠址依然選擇在南京,如此“勇敢”再接再厲的底氣何在?
業內分析認為,主因是國內政策環境及行業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
當年中國本土動力電池產業尚不夠強大,LG化學以勢如破竹之勢斬獲眾多車企訂單,后來企業目錄的出臺才讓其“剎車”止步。外界輿論一直認為,與其說LG化學達不到進入企業目錄的條件,不如說是政策傾向于保護國內企業,大量補貼總不能落入到外企手中吧?
時至今日,企業目錄早已是過去式,國內一批本土動力電池企業也快速發展壯大,個別企業甚至具備與國際巨頭同臺PK的實力,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與此同時,國家補貼逐年退坡,預計到2020年全面消退是大概率事件,動力電池外企進入面對的將是無補貼的市場競爭,有利于充分發揮“鯰魚效應”,進一步促進本土產業的實力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并確定新管理措施將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其中規定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外資股比及合資企業數量限制正式取消,為國內外商獨資新能源車企的出現創造了條件。特斯拉是先行者,其他國際車企想必也會加快中國擴張步伐。
這也意味著,LG化學在中國本土建廠的時機已到,其不僅可以為本土車企提供配套,也可以為將來國際車企或者合資車企在華配套創造條件。
事實上,除投建電池工廠以外,LG化學一直在為滲透中國市場做準備。
今年5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示的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第一批)中,三星環新(西安)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下稱“三星環新”)、南京樂金化學新能源電池有限公司(下稱“南京樂金”)、北京電控愛思開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電控”)等均榜上有名。
雖然此次“白名單”出臺將不與補貼政策掛鉤,以引導和扶持自主企業技術進步為核心指導,但對于外資電池企業來說,積極申報入圍意義不同,以謹防此前因未進入《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而造成業務推廣幾乎停滯的再次發生。
同樣在5月,LG化學宣布與華友鈷業合資投建三元前驅體新材料項目,隨后又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簽署諒解備忘錄,宣布攜手推動動力電池技術發展,合作開展新一代動力電池技術的研究,并積極促進研發成果的產業化。
LG化學電池所所長金明煥表示,開放創新、產業本土化是在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將不斷加大本土研發投入,加強與本土產業鏈的合作與融合,加強工藝及裝備制造的本土化。
很顯然,聯手中國企業實現產業本土化,踩準時機適時擴大中國本土產能布局,是LG化學在華歷練多年摸索出的一套打法。
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統計外資電池企業在中國根據合格證車輛所計算的動力電池裝機量數據顯示,LG化學2017年動力電池裝機量數據為98429kwh,2018年1-5月動力電池裝機量為13139kwh。
業內預計,隨著LG化學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工廠的逐步投產,以及其產業本土化戰略的推進,預計未來動力電池裝機量數據將進一步提升。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45瀏覽量
77816 -
LG化學
+關注
關注
2文章
170瀏覽量
20207
原文標題:【鐳煜科技·聚焦】時隔三年再投20億美元南京建廠 LG化學這次會成功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