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機遇未來
還記得2015年火了的“***同款”咖啡嗎?
中關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應該從這里說起……
2010年,在一家公司擔當投資總監的蘇菂發現,在廣袤的大北京,看投資項目已然成為一項體力勞動:每天大部分時間在路上,見三四項目算高效。
他腦洞大開地想了想,是不是搞個創業者集中營?
“車庫咖啡”便在凄風蕭瑟中的海淀圖書城中誕生了,從窮得底朝天,借著開業酬賓,連喝15天免費檸檬水,到眼看車庫咖啡和創業團隊都要黃,歷經艱苦,最后迎來了車庫咖啡人氣陡升,創業者蜂擁而至的景象。
扎堆的創業團隊,成功吸引了200多家風投機構。雷軍、徐小平(真格基金)、王京(險峰華興)、劉一昂(清科創投)等大佬,曾在此定期出沒,戲稱“坐臺”。而滴滴、ofo、大姨嗎、魔漫相機等知名企業,也是在車庫咖啡孵化成長,使其暴得大名。
2013年3月,這條200米的步行道,正式變身為中關村創業大街。
不論是勤懇創富的,還是敲鐘套現的,大都在游艇香檳的快意人生中感覺不興奮、不刺激。于是沖進咖啡館、化身投資人,哭著喊著投入了新經濟大潮。他們的個人冒險、知識閱歷、精神魅力,和磅礴的資本一道,注入了創新企業的精魂里。
前些年,O2O、P2P、大數據、移動互聯網還是風口;轉眼間,VR、AI、區塊鏈、無人駕駛又成了熱門。資本寒冬來了又去、創業咖啡熱了又涼,這條大街的深度,已遠遠超越了200米的表象,不僅成了中國創業創新的風向標與溫度計,更將中關村的創業精神延展到了全世界。
2015年5月7日,******突然來到中關村。
他走進咖啡館,點了杯香草卡布奇諾,在與創業者們的笑談中,讀出了杯子上“生命不息,折騰不止”的口號。
除了火了的咖啡,還有《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以及中關村先行先試的“工商19條”、“食藥12條”、“外籍人才新政”等一大波政策利好。
2015年10月,“中關村大街發展規劃”正式對外發布:中關村大街在未來3-5年內將完成轉型,現有15萬平方米的傳統電子賣場將逐漸騰退,集中有限空間著力發展創業孵化、智能硬件、互聯網+等新經濟、新模式,打造人才集聚、模式創新的創客中心和共享經濟中心。
“在全國創新創業熱潮中,如中關村核心區這樣大規模的聚集服務資源,推動城市街區、產業升級,以新模式服務創新創業,這在全國都屬于領先探索,意義重大。”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說。
時代浪潮下的中關村1
(圖為中關村軟件園國際會議中心)
截止到2015年,在中關村新創辦的科技型企業超過2.4萬家,天使投資人超過1萬名,涌現了一批具有“新服務、新生態、新潮流、新概念、新模式、新文化”等六新特征的創新型孵化器。
2016年,示范區當年新創辦企業的創業者44941人,創業接近4.7萬人次,平均每天創業達129人次。示范區創業者呈現年輕化、創業背景多元化、創業技能和層次高端化、連續創業者群體不斷壯大、津冀協同創業趨勢突出等特點。
創業服務從提供基礎服務的1.0時代、提供增值軟服務的2.0時代,迭代演進到創業資源共享融合、專業垂直、生態多維的3.0時代,持續引領我國創業服務發展方向。
中關村的教育與文化2
在中關村地區有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院校,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所屬院所為代表的國家(市)科研院所;擁有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學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
雄厚的科學、教育、文化人才資源使中關村成為了全國知識與文化最密集的區域之一,這也是中關村發展的資源基礎。
中關村必將再次輝煌3
人才、技術、資本……中關村已形成新“三駕馬車”,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2017年,中關村新設立科技型企業近3萬家,日均新設立約80家。
“中關村現在的創新生態就像一個‘涌泉’。”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尹衛東說,獨特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提升了中關村的核心競爭力,全球創新引領作用已開始顯現。
目前,90后創業者成為了中關村創業大軍里的一面旗幟。中關村鼓勵青年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傳承中關村精神,不斷開拓、銳意進取,讓中國在新經濟的競爭中形成跨越趕超。
中關村改革發展40年之際,人們異常清醒:中關村還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環節,比如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多,但領軍型企業和頂尖人才少;掌握核心技術且具有市場主導權的世界級創新企業還不多……
“在中關村,‘異想天開’的企業家還不多,創新孵化體系還需要不斷完善,對風險大、周期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亟須提供戰略支持。”董小英說。
“硅谷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是外籍人才,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相對來說我們的國際化人才比例還太小。”翟立新十分坦率地說。
進一步釋放生產力,中關村在行動:
1月22日,海淀區委區政府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的若干措施》,重點推出16條創新舉措。
4月26日,教育部科技司、中關村管委會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方案》,將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2家高校率先建設技術轉移辦公室。
在全國率先設立企業國際化發展專項基金和300億元中關村并購母基金,建立波士頓創新中心、以色列聯絡處……中關村正加快全球化布局。
一系列舉措陸續推出:大力引進全球頂尖科學家及其創新團隊,實施“中關村領軍企業創新升級領航計劃”,實施高精尖項目對接工程,著力推動“一區多園”高端發展……
“過去中國從小發展到大靠的是科技,如今要想由大到強更要靠科技。”翟立新說。
40年,彈指一揮間。
今天,從北京地鐵4號線“中關村站”出來,步行至創業大街,你便能仰望一部中關村的變遷史。
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和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已經超越地理范疇,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最大品牌。
如今,“一區十六園”的中關村,匯聚了1萬天使投資、2萬創新企業、3萬海歸人才,貢獻出北京四分之一的GDP,企業總收入突破5萬億;其中,坐擁321家上市公司、70只“獨角獸”,占據中國“獨角獸”企業的半壁江山。2017年,中關村的專利申請量7.4萬件、授權量4.3萬件,被美國《福布斯》譽為媲美硅谷的“全球最大科技中心”。
而作為創新風向標的“中關村指數”則顯示,中關村每平方公里的投資額,已然超越硅谷。
大批新興科技企業群星閃耀:寒武紀、華捷艾米的AI、AR芯片,商湯、曠視、地平線的智能識別,百度、馭勢科技的自動駕駛,百濟神州的抗癌新藥,中航激光的大型鈦合金3D打印,京東方的柔性顯示……正日新月異地改變中國科技產業的面貌。
陳春先或許意想不到,當年他燃起的創業星火,如今早已沖天燎原。
歷經改革開放40年,有人無限感慨地表示:農村改革是小崗村首開先河,科技領域則是中關村首當其沖。這座科技之城,必將成為永久的風口之地。
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門檻上,回首過去,展望未來,作為世界科技創新“并跑者”甚至“領跑者”的中關村,在我國搶占全球科技創新競爭制高點中有很大的責任擔當,機遇與風險并存。
“中關村人”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63瀏覽量
103401 -
中關村
+關注
關注
1文章
83瀏覽量
14742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94瀏覽量
137494
原文標題:中關村“上下五千年”——下篇·機遇未來
文章出處:【微信號:eda365wx,微信公眾號:EDA365電子論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