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當一家公司占據著所屬行業的主導話語權時,「培養人才」成了比「爭奪人才」更重要的議題。
在今年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 RoboMaster 總決賽的現場上,氣氛熱烈而緊張。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紅方代表隊華南虎繼續蟬聯今年的 RoboMaster 年度總冠軍。
頒獎典禮上,大疆創新創始人汪滔與深圳市市長、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等領導一同上臺,為啜泣不已的選手們頒獎。從五月的初賽至今,這只隊伍和他們的機器人披荊斬棘上百場比賽才走到這里,大屏幕上滿是青春的汗水。身處其中,很那不為這些的熱血場面而動容。
賽事已經是第四個年頭了。在商戰演變成人才爭奪戰的今天,英特爾、微軟、京東、騰訊、百度等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商業機構投身于技術主題的賽事,以「比武招親」的方式為自身篩選出更精準的目標人才,同時吸引到潛在選手。
不過,將培養人才視為己任的辦賽公司并不多見,能做到的更是寥寥無幾。
在無人機巨頭大疆看來,這卻成了一件勢在必行的事——「RoboMaster 是大疆在無人機之外的另一次創業。」嚴格意義上來說,RoboMaster 并非大疆旗下的賽事,而是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大疆創新作為發起與承辦方。
但推行一場大學生機器人賽事是在大疆早年就埋下的種子。
打造「工程師明星」
按照傳統,每年進入全國總決賽階段的數十只隊伍都將來到深圳灣體育館進行最后的角逐。
2.4 萬平方米的場地,演唱會級的舞美與音效合奏,仿若置身于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聚光燈下的參賽選手便是這場表演中的最強明星。大疆將他們定義為「青年工程師」。
「以前印象中的機械工程是或者電路工程師,他們總是滿手油污。但經過這個比賽會讓我感覺到非常自豪。遇到非常多的人在接觸了這個比賽之后,都愿意投身到機器人項目中。」來自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大三生楊澤霖說道。
「走到最后的華南理工大學在機器人性能上是最穩定的。」高建榮評價,到最終的總決賽環節,機器已經連續打了七八場比賽,算下來差不多二十局,這是對工程穩定性的極致考驗。
與穩定性相對應的是細節的把控,「這需要將機械結構和連接、程序、算法等一些細節摳到極致。」
在賽事主體支持之外,大疆傳媒團隊趕赴各地學校,為每所建立有 RoboMaster 俱樂部或社團的學校分別制作了約 20 分鐘長的記錄片,內容涉及團隊建設、參賽歷程、選手心路歷程等。大屏幕上,平日里或許毫不起眼的理工男在廣場上為社團納新而熱情地發著傳單,在會議室里為技術方案討論而爭執得面紅耳赤……鮮活而有趣。
在記錄片的片尾,出品人一欄寫著汪滔的名字,所有制作團隊也均出自大疆。拍攝紀錄片的成本不低,而這部分工作也完全可以交由第三方制作團隊完成。在談到為何要自身投入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時,大疆公關總監謝闐地表示,在大疆的工程師文化里,這些人就是明星,大疆想把這些人打造成「明星」。
相比每年超過七千萬的投入,RoboMaster 的營收能力談不上明朗,出售賽事門票和作為大賽推薦零部件零售方的收入相比數億元的投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高建榮笑稱,「如果是為了收入,我們也不會辦這個比賽了。」
作為一家商業公司,大疆為何要執意于這樣一門「虧本生意」,當真是為了做公益?
汪滔「出品」
較少為人所知的是,這背后的推手來自大疆的創始人汪滔。據早期員 RoboMaster 技術負責人楊碩回憶,RoboMaster 的想法萌芽于 2013 年。
在香港科大產學研基地的四樓,百余人的大疆團隊研發出了最早一代大疆無人機,精靈一代就此誕生。一月份產品上市后,銷量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當年五月,汪滔便提出了開辦大學生機器人比賽的計劃。
開創賽事,明確賽事規則和比賽形式是第一步。
「大賽基本設定為對抗式射擊機器人比賽」,楊碩說道。2013 年暑假,大疆以夏利營的形式招募了約 20 名大學生,集中進行賽事細則的研發和迭代。
第一年,機器人大賽的進展有些緩慢。「當時公司盈利狀況并不穩定,能不能持續下去,能持續幾年?還是個未知數。」團隊的主要精力仍聚焦在無人機的主營業務上。
到了 2014 年,大疆的無人機業務快速增長,在人力和資金儲備充沛,更多的資源被投入到了機器人大賽中。汪滔親自下令推動機器人大賽的落地。
據 RoboMaster 工作人員介紹,現在的賽事迭主要由大疆工程師團隊負責,通常會結合產業中熱門技術和功能,比如機械抓取結構、人工智能算法、全自動概念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賽制掌握更為實用的技術。而大疆也會采取每月定期審核技術報告的的方式,對于參賽方案在技術路徑的發展方向上給與指導。
「這是讓大學生跳起來能夠得著的東西」,RoboMaster 賽事負責人高建榮談道規則制定的參考標準,「RoboMaster 所需要的各種技術都寫在大學工科、計算機電子自動化專業書里了,但要把它們組合起來變成一個機器人,這中間有很多工作要做。」
比如基本的機械設計,機械設計圖之后的電路連接、電控設計,以及人工智能、圖象識別、模式識別等算法的疊加都會體現在機器人的制作上。
在賽事規則之外,一套直觀和靈敏的裁判系統同樣必不可少。
在 RoboMaster 比賽過程中,裁判系統作為獲取所有作為收集所有戰數據的基礎設施,包括軟硬件兩個部分,由大疆自主研發。
硬件層面,通過加裝在機器人機體周圍的裝甲板以檢測彈丸擊打,同時將其轉變成可視化的血量顯示界面,其他傳感裝置還將機器人跑動速度、發射子彈、子彈命中的比例等,以及基本的機器人參數,如重量、動態等。
與此同時,針對機器人和賽場周圍都設有定位模塊,為機器人建立三維坐標,同時反映在可視化的作戰地圖里。
軟件層面,即面向觀眾的第三方直播系統 UI 系統,和常見的電競直播的 OB 系統類似,包括反饋血量傷害、地圖等內容,此外軟件還能生成六邊形戰術優勢圖,為雙方的戰斗力提供對比分析。與單純的線上 OB 系統所不同的是,這套系統需要和機器人實體動態相結合,同樣需要進行自主研發。
面向操作手,大疆基于高清圖像傳輸的優勢技術可提供第一視角的實時射擊畫面,無人機則提供賽場的全局視野。
在 RoboMaster 的團隊看來,機器人比賽和無人機一樣,是將其視為事業的事情。「這就像大疆的另一個創業項目,只不過不是單純以賺錢為目的,更多是在回報社會。」
「無人機系統、手持影像系統和機器人教育三大領域將會是大疆重點持續投入的方向,」大疆創新公關總監謝闐地表示,「其中機器人教育就以 RoboMaster 大賽領銜,并已經形成了技術平臺和教學培養體系,這是會持續發展,影響整個工科教育文化的事情。」
傳承與生態
「賽后各個團隊之間的交流和開源討論是讓我感覺最受益的部分,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在技術上互相幫助,相比 Robocon 的封閉體驗更好。」來自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大三生李立談道。
每年賽事結束后,青年工程師大會是參賽選手們最為期待的事。
大會期間,大疆將邀請機器人領域的知名學者進行學術主題的交流和分享,同時選手之間也將針對核心技術與代碼進行交流。為鼓勵技術開源,大疆將針對開源團隊給與資金獎勵。
華南理工大學團隊表示,去年和哈工大團隊相互交換了三維定位模型,針對機器人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進行了交流。校內之間,這種傳承體系更為明顯。「在我們的團隊,大二生新入隊,留下來的大三生老隊員則將作為隊長,等到大四畢業季隊長交替。」楊澤霖說道。
一個良好的技術生態建立體現在賽場上便是快速的技術點普及。
「如何有效地擊打對方而不被對方打中,這是作戰中需要攻克的關鍵技術點。」高建榮談起歷屆比賽中最讓他感到驚喜的技術點,華南理工大學在 2016 年為此設計出「扭腰」結構——即底盤左右扭動避開對方對裝甲板打擊區域的瞄準,控制射擊的云臺保持不動。
很快,這在 2016 年幾乎變成了所有參賽隊的標配設計。
今年,礦業大學在此基礎上設計出陀螺一般 360 度旋轉著運動的底盤,并能在旋轉中保持云臺穩定指向目標,成為最強的步兵機器人。在實現這一創意的背后,礦大的團隊為此設計并研發了一款新的電機系統。
「最讓我們欣慰的是,這些技術點是從有到沒有,從有到更好,并且技術傳承的傳承并非來自同一個學校,而是不同隊伍的代際傳承。」高建榮談到,在今年的小組賽階段就已經展現出去年淘汰賽隊伍的水平。
在本科生實踐之外,大疆還有意通過 RoboMaster 連接機器人學的前沿技術研究。
今年,在 IEEE 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Society)的旗艦會議 ICRA(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會議)上,大疆 RoboMaster 組委會與 ICRA 聯合主辦了 DJI RoboMaster 人工智能挑戰賽。
與 RoboMaster 對抗賽強調團隊協作、機器人與人類操作手之間不同的是,技術挑戰賽要求參賽隊自主研發全自動運行的機器人,讓其全自動發射彈丸與 DJI RoboMaster 人工智能機器人進行對抗,其中設計智能導航、機器感知、自我決策等人工智能方向的技術應用,主要面向研究生和博士。
RoboMaster 技術負責人楊碩表示,全自動機器人將作為科研平臺,用于探索如何在實體機器人上應用 DRL(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提高各方面能力、發表論文或者找到未來可行的機器人應用。此外,大疆方面將利用比賽數據進行全自動機器人的設計和開發。
2014 年,無人機文化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帶動起大疆等一批中外無人機創業團隊的快速成長。四年間,無人機產業在壯大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瓶頸和挑戰,大疆崛起之后,很難再能看到有無人機新秀能夠長久地停留在舞臺上。
曾經的有力挑戰者 3D Robotics 瀕臨倒閉,Parrot 幾經傳出裁員消息,國內的無人機公司也很難談得上順利,資本遇冷、裁員、轉型……很多項目都止于曇花一現,或者相繼銷聲匿跡。
去年,大疆創造了 180 億元的營收,占據著超過 70% 的無人機市場。但更長久的未來,增量市場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僅依靠大疆一家之力必然無法開拓。
當被問到大疆的天花板時,員工給出了「人才」的答案。而在市場層面看來,人才的需求方遠遠不止大疆,市場需要的是一個能夠與大疆匹敵的對手。
十年前,汪滔在 Robocon 機器人比賽中受益,回到硬件創新之都深圳開始了自己的機器人之夢。
十年后,最初的航模愛好者已經開拓出百億美元的無人機市場。而汪滔和大疆也成為了新一輪賽事的推動者,等待下一個十年里,更多「大疆」和「汪滔」的誕生。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0文章
10456瀏覽量
180915 -
大疆
+關注
關注
30文章
901瀏覽量
82029
原文標題:無人機獨角獸大疆的「二次」創業:人才是一切的答案
文章出處:【微信號:robotn,微信公眾號:產業大視野】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