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用短短三年時間就成為國內第三大電商,這讓阿里和京東這兩大電商倍感壓力,面對這種挑戰這兩大近期紛紛推出拼購活動,然而這可能恰恰可能是它們誤入拼多多的圈套。
阿里與京東之爭
在多年以前,阿里以淘寶起家,通過大量中小商家提供豐富、低價的產品迅速成長,其主要是偏向C2C模式,迅速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就在這個時候京東卻迅速崛起,給予阿里巨大的壓力。
與當時的淘寶不同的是,京東是以B2C模式起家,其強調銷售正品,并提供快捷的送貨服務,當時它在一線城市已做到了當天下單隔天送達,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顯然京東的這種模式更有優勢。
阿里當然看到了B2C模式的巨大發展前景,在2012年將原淘寶商城更名為天貓商城,天貓商城也以B2C模式為主,以與淘寶做出區隔,其提供100%品質保證的商品以及7天無理由退貨的售后服務等優質服務,憑借著淘寶的巨大流量諸多品牌商家紛紛入駐,最終成就了天貓在國內B2C市場獲取了近六成的市場份額,奠定了對京東的優勢。
目前在線上市場,基本已形成了阿里、京東一大一小的格局,面對這種穩定的格局,當下它們開始往線下市場拓展,阿里推出了“新零售”戰略,京東則推出了“無界零售”戰略,它們都是希望將自己在線上市場的優勢延伸到線下市場。
拼多多的崛起
在京東和阿里在線上市場取得了優勢的市場份額之后,它們對商家開始收取昂貴的流量費,阿里更將淘寶的流量引流至天貓,導致中小商家難以承受昂貴的流量成本,在線上市場逐漸敗落;阿里和京東的競爭其實還是主要在一二線城市,它們偏向支持大品牌也導致了商品的價格高漲,甚至不少用戶覺得電商的商品價格甚至已高于超市。
拼多多則很好的挖掘了三四五線城市的用戶群體,并將他們與大量的中小商家聯結,致力于為這些用戶提供價格低廉的商品,就此從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更重要的是,拼多多成功的挖掘了微信的社交流量,憑借著騰訊的支持,通過社交網絡迅速挖掘了8億微信用戶的潛力,利用社交信息流,迅速擴張,在短短3年時間就迅速發展壯大。
據研究公司eMarketer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前四大電商分別為阿里、京東、拼多多、蘇寧,市場份額分別為58.2%、16.3%、5.2%、1.9%,近期有市調機構更指由于拼多多的崛起手機淘寶的用戶數已出現了下降,顯示出拼多多分流了部分淘寶的用戶。
電商企業加碼拼購
阿里已推出了拼購服務,支付寶已與淘寶合作推出了限時拼團服務,借助淘寶的巨大用戶量以及豐富的產品,其迅速涵蓋了日用、食品、服飾等十多個品類,價格甚至比淘寶更品阿姨,顯示出阿里希望憑借自己的規模優勢迅速壓制拼多多。
京東對標拼多多的產品是京東拼購,據了解其實早在兩年前京東拼購就已經上市,不過由于種種原因該項業務并沒取得什么進展,直到拼多多快速發展起來,京東才在今年出加大力度推動京東拼購的發展,與阿里的淘寶類似,京東同樣希望發揮自己的用戶和商家規模優勢。
除了阿里、京東之外,蘇寧也推出了蘇寧拼購服務,面對這些企業紛紛跟進,筆者倒是認為它們如此做很可能是東施效顰,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卻以自己的劣勢去對付拼多多的優勢。
阿里的天貓、京東、蘇寧已經成功塑造了自己的正品形象以及優質的服務,而且從2012年開始的天貓與京東之爭也已證明了B2C模式的成功,拼多多暫時依靠低價固然迅速贏取了市場份額,但是這相比起天貓、京東在B2C市場所占據的優勢市場份額還是有限的,如果過于推銷低價低質的商品那不是又回到了數年前的競爭局面?
筆者認為阿里和京東應該考慮的是如今流量成本日漸高漲給中小商家帶來的壓力,適當下調流量價格,以為更多商家提供發展機會,豐富產品種類,自然就能提供價格更實惠而品質更好的商品;如果它們的流量價格依然昂貴卻又迫使商家降低商品價格,那反而可能迫使更多商家加入拼多多,為拼多多提供發展機會;事實上拼多多發展到如今的體量也注意到了發展正品的重要性,到了當年淘寶向天貓轉型的階段。
阿里和京東與拼多多之爭,前兩者更應該發展自己的優勢而不用自己的劣勢去與拼多多競爭,那樣反而是對它們不利的。當然對于商家來說,拼多多的崛起對它們是好事,在此前阿里與京東兩強的格局中它們已飽受了流量成本高企之苦,如今有了競爭對它們來說是更有利的局面。
-
京東
+關注
關注
2文章
999瀏覽量
48628 -
電商
+關注
關注
1文章
466瀏覽量
28653 -
阿里
+關注
關注
6文章
441瀏覽量
32868
原文標題:阿里、京東跟進拼購,可能誤中拼多多的圈套
文章出處:【微信號:baiyingmantan,微信公眾號:柏穎漫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