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以來,芯片產業一度處于輿論焦點。8月11日,在世界科技創新論壇上,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云庭稱,中國芯片產業歷經20多年的發展,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橫向來看,還處在全球半導體的中間地位,特別是按照中國的需求來看,還是有很多的瓶頸。
他說,手機中至少有射頻芯片、基帶芯片和存儲芯片,計算機中主要是CPU,彩電里面的主芯片,中國一直做不了。
此外,中國的芯片進口嚴重依賴于國際市場。2006年,中國的芯片進口就比石油稍微多一點。從2008年開始,連續10年,芯片都是中國第一大宗進口商品。
盡管業內都認為,芯片行業一定需要全球化,從全球分工來說,沒有哪個國家有能力可以去壟斷和控制集成電路的全部的產業鏈條,從發展來看,通過更好的國際分工和國際合作,才有可能使這個領域發展的更快。但也不可否認,中國芯片產業之所以落后,的確存在一些不足。
董云庭分析稱,一是基礎不足,起步較晚;二是投入不足,雖有國家大基金,但是天女散花,每個項目平均不到20億;三是人才不足,目前有30萬從業人員,到2025年,需要繼續增加50萬;四是創新不足,受體制機制影響,國人的浮躁心態一直沒有解決。
就科技人才來說,他提到,尤為重要的是,中國特別缺乏能夠從事頂層設計的技術帶頭人;其次,既然這是一個全球化產業,中國特別缺乏實現國際化大市場經營管理的職業經理人,因為集成電路行業不僅是創新研發的問題,還有市場的問題;第三,這個行業也特別缺乏能從事國際資本運作專業的人才;第四,除了專業研發人才以外,中國可能更缺的是跨界的人才。
此外,中國芯片產業的總體水平跟國際差距明顯。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出口了2000億塊芯片,金額660億美元。進口了3770億塊,金額2601億美元。中國進口芯片的均價為0.69美元,但是出口芯片的均價為0.33美元。這意味著,中國出口芯片的價值跟進口芯片的價值差太遠,中國出口的多是低端,進口的多是中高端。只有充分認識這個差距開展國際合作,半導體產業才會發展的更快。
中國芯片如何實現產業發展促進提升?
紫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王慧軒認為,一是國人不能頭腦發熱,中國和別人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要有坐十年冷板凳的意志力和恒心。二是,國家的產業政策要做到很好的協同,包括投資強度、投資集中度,對這個領域人才培養和引進的政策等。
董云庭也提到,中國必須要有“十年磨一劍”的定力,要在芯片、操作系統、發動機、精密儀器等核心領域進行攻艱克難。可以坦白說一句,“沒有十年努力,中國可能走不到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前列。”
他建議,一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初期,必須由政府來主導,制定規劃、確立戰略、科學布局、制定政策;二是明確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集中點,發揮其帶動產業鏈前后端的作用;三是加快提高產業投資主體、管理主體的集中度;四是創新驅動,要靜下心來。
對于政府管理,他建議,要管理,但不能管理過度。否則,就會導致政出多門,效率低下。此外,還要充分發揚企業家精神。“中國沒有建立寬容機制,這可能是研究開發的大敵。愛迪生發明燈泡,做了一千多次的實驗才成功,一個重大的項目怎么可能一兩年里面成功呢?所以,要堅決克服急功近利,短期行為,機會主義的做法。”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075瀏覽量
425861 -
射頻芯片
+關注
關注
976文章
416瀏覽量
79760
原文標題:專家:中國芯片行業缺人才、缺資金、還有很多的瓶頸,要有政府來主導
文章出處:【微信號:eetop-1,微信公眾號:EETOP】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