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山窮水盡,實則峰回路轉。2017年底,工信部發布《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設備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簡稱《征求意見稿》),LoRa商用前景變得不夠明朗。
半年之后,LoRa不僅沒有就此銷聲匿跡,反而生命力愈加頑強:阿里、騰訊、百度、中國聯通、廣電集團和Google等相繼加入了LoRa陣營。
這期間,關于LoRa與NB-IoT的對比,業界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不過,越來越多的觀點認為,市場是檢驗技術的重要標準,符合用戶和企業需求的技術就是好的技術。
LoRa“倔強生長”
相信目前很多人對于去年底的那場LoRa風波仍然記憶猶新。2017年12月13日,工信部發布《征求意見稿》,規定470-510MHz“限單頻點使用,不能用于組網應用”。
LoRa在中國主要工作在非授權頻段,其中470-510MHz是主要覆蓋范圍。物聯網與人聯網相似,其價值與節點連接規模的平方成正比,如果限定單頻點使用而無法組網,無異于斷了LoRa的大好前程。
作為事實上的物聯網標準,LoRa的使用者與生態參與者已經很多了,無論在國內外都有大量的商用場景落地。即使在政策不是很明確的這段時期,在大量剛性需求的推動下, LoRa仍然在以星火燎原之勢在市場上拓展。
今年4月,阿里云與浙江聯通聯合宣布,基于LoRa器件與無線射頻技術的物聯網平臺已開始試商用。此外,阿里還在貴州、上海、深圳、廣州、北京、南京、蘇州、武漢和內蒙古等地開始部署LoRaWAN網絡。
近日,騰訊宣布已在最高層面加入LoRa聯盟,據悉在LoRaWAN技術和應用方面已經進行了相關投資,并將支持LoRaWAN生態系統的進一步發展。騰訊還宣布計劃在深圳與當地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一個LoRaWAN網絡。
阿里、騰訊已經行動,百度自然也不會落下,據悉,百度也在部署LoRa的小規模應用,只不過未大張旗鼓地對外宣布。
國內互聯網公司如此,國外互聯網巨頭對LoRa也沒有拒之門外。據悉,今年5月底,LoRa聯盟宣布Google Cloud作為贊助者會員加入聯盟。
除了互聯網公司,廣電也在借助切入新興物聯網市場。例如,上海東方明珠采用LoRaWAN技術,承接了上海市6個區的智能化方案落地和運營。
據悉,作為舉世矚目、未來城市代表的雄安新區,在市民中心建設上當地政府也與阿里云IoT一起搭建了LoRa網絡,用于監測園區的溫度濕度等數據。
讓市場檢驗一切
LoRa的“倔強生長”,或者“野蠻生長”,是互聯網思維的典型代表。在通信行業,很多業務都因循“制定技術標準——確定行業規則——按照計劃發展”的路徑,但是在互聯網行業,市場是決定一切的主要標準:無需等待技術成熟,無需各方條件許可,只要有需求存在,就可以甩開膀子干。
眾所周知,在LPWAN方面,LoRa與NB-IoT存在著競爭又互補的關系:競爭方面,兩者的技術特性非常類似,應用場景也比較相似;互補方面,NB-IoT的優勢在于運營商的全域覆蓋與頻段專用,但也不可避免會出現連接盲區與自主性的問題,而LoRa提供了近似廣域網絡的連接能力,且網關市場上已有室外、室內甚至桌上型路由大小的設備,人人都可以搭建自有的LoRa網絡。“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同4G和Wi-Fi的關系。”來自阿里的一位技術專家向記者表示。
正如同雖然不限流量套餐已成主流,但是4G仍然不能完全替代Wi-Fi,未來LoRa與NB-IoT也將長期并存。這一觀點正在成為業界共識。正因為如此,國內有中國聯通,國外有法國Orange、荷蘭皇家電信KPN、印度Tata、澳大利亞Telstra、韓國SK電訊紛紛支持LoRa。
總體來看,目前全球已有41個國家開始建網,350多個城市開始進行試點,67個網絡運營商參與其中。
是坐等一切規范之后,再踏實地培育市場,還是在摸索中先行一步?事實上,答案已經不辯自明。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63瀏覽量
103430 -
LoRa
+關注
關注
349文章
1694瀏覽量
232041
原文標題:是什么推動了LoRa在爭議中的倔強成長?
文章出處:【微信號:GeWu-IOT,微信公眾號:物聯網資本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