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智聯,設備智能化,工業物聯網,工業大數據......,物聯網產業的每一個關鍵字眼都無不刺激了傳統企業的敏感神經,大家都在想:怎樣去擁抱工業互聯網?互聯網企業怎樣布局?傳統企業該怎樣思考?這條工業互聯網之路怎樣走下去,大家都還很困頓。
政府:號召“上云、上平臺”,企業卻說:“給一個充分的理由先!”;
平臺:”很多工業互聯網平臺掛的是“工業互聯網羊頭,賣的是解決方案狗肉”;
APP:目標30萬個工業APP,數遍全國,能叫得出名字的工業APP居然沒有平臺多!
..................
工業服務聯盟秘書長彭國華,有過二十年生產、運維、技術等制造管理經驗以及三年互聯網創業經驗,與工業服務聯盟數百名工業互聯網相關的創業者見面交流過,對于工業互聯網有自己的獨特看法。
彭國華總結出了目前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幾個認識誤區:
誤區一,形勢把握不準確
“互聯網+先進制造業”指導文件中的形勢判斷:“全球工業互聯網正處在產業格局未定的關鍵期和規模化擴張的窗口期”。”百萬企業上云、上平臺;百萬工業APP“的政策隨之而出, 很遺憾,最近GE Predix被出售的消息說明“規模化擴張期”遠未到來;
誤區二,盲目快進大躍進
兩化融合發展分為四步:啟動建設、單項應用、綜合集成、協同創新;政府希望通過“工業互聯網快進鍵”“四步并成一步走”,通過“上平臺、用平臺”的平臺建設進入綜合集成階段;
誤區三,拔苗助長早產兒
很多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模式還沒有落地和打磨好,企業為了抓住時機,硬著頭皮全國推廣;3年之內國內不具備跨行業、跨領域平臺,政府也要選拔;
由于上述認識的誤區,造成了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出現了很多亂象,整個工業互聯網行業,給人的基本印象就是: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彭國華認為,對于工業互聯網,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一是要了解尊重工業互聯網本身的發展邏輯(“互聯網+”的邏輯和變態發育的產品邏輯),不搞大躍進。
“互聯網+”的邏輯:互聯網會先+什么業務?
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工業”的一個重要階段; 互聯網最終是會與工業的所有業務部門融合的,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不過互聯網,先滲透哪一個業務部門,則是遵循一定邏輯的(1)業務上需求度(2)技術上可行性(3)經濟上可行。這些業務邏輯決定了“互聯網+工業”是沿著“商業服務+PC互聯網”--“企業服務+移動互聯網”--“工業服務+工業互聯網”--“制造服務+CPS系統”的逐步發展的過程;
案例分析:按照這個邏輯發展的企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阿里總是站在“互聯網+工業”潮頭上,就是一個經典例子:阿里贏在起跑線上,成了電商老大;電商平臺的服務器的巨大需求成就了阿里云(在國外,亞馬遜也是如此);阿里云的技術和資源優勢成就了阿里工業大腦,阿里工業大腦......,在每一個階段,阿里成了中國的“互聯網+工業”的引領著和成功者。
工業互聯網這兩年開始滲透到制造業務;如技術、品質、生產、運維,。設備運維有著天然的外部連接強需求,與工廠外部連接實現提高效率,可以使用網絡化,平臺化的解決方案,其它幾個業務如技術、品質、生產與外部連接之后也未必有明顯的效率提高,只適合于用工廠內部部署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所以,目前的階段主要任務是“工業運維網絡化”,是“設備上云”。
產品的邏輯:工業互聯網的產品發展是一個變態發育
工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有天然的不同,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變態發育。消費互聯網,從工具性產品---平臺---生態的發展過程中,總的來看基本上都是量變過程。今天的淘寶和15年前淘寶成立時,沒有什么大的變化,只是一直在進行量變,產品、商業模式、運營模式都沒有大的變化。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過程,則是一個變態發育過程 ,每一個過程的產品形態和運營方法都是不同的。每一次升級都不僅量變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質變過程。
工業互聯網,到底姓“工”還是姓“互聯網”,彭國華說,現有的各種說法可能都不一定正確;其實在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第一、第二階段是“工業+互聯網”階段,這個階段的運營模式基本上是工業軟件公司的模式,可以說姓“工”,到了第三、第四階段,是“互聯網+工業”階段,這個階段的平臺管理和運營模式基本上接近互聯網公司模式,應該說姓”互聯網”,所以,工業互聯網平臺雖然是為工業服務的,但它的最終運營模式還是互聯網模式。
案例分析:最近GE出售Predix的新聞被炒的很熱,GE失敗的原因有很多種,彭國華說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大家都沒有說出來:GE在變態發育過程中轉型不成功。
工業互聯網的首倡者GE前CEO說過一句話:也許你昨晚睡前還是一個工業企業,今天一覺醒來,卻成了軟件和數據分析公司。這個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變態發育過程。GE要成為第四階段的工業大數據公司,需要經過3次變態發育:從工業企業到軟件企業;從軟件企業到互聯網企業;從互聯網企業到工業大數據公司。
這樣的變態發育,顯然不適合GE這樣的大體量公司,GE正確的做法,是將Predix轉變成一個獨立的創業公司,脫離出來之后,即使要燒錢,也可以燒資本的錢,不會像現在這樣拖累GE自身的發展導致GE股價下跌。
如果認識和了解了上面工業互聯網演進邏輯,就可以斷定:中國大部分的工業互聯網只會停留在第二階段的解決方案服務商這個層面上:因為他們的基因(國企、非創業公司等缺乏互聯網基因)不可能跨越第二階段,成為一個真正的互聯網公司。
要想成為第三階段的“APP服務生態型平臺”,現有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就需要抓緊做好“從第二階段軟件公司向第三階段的互聯網公司”變態發育的準備。這個首先需要組織和人才的準備,需要培育一批“有豐富的制造經驗(懂客戶)、在工業互聯網行業有廣泛人脈(懂工業APP創業公司)、善于互聯網運營(懂互聯網)”的高層人才。
這樣的人才當然也沒有現成的,需要一些制造業的精英通過變態發育成長成工業互聯網公司高層人才。這個當然不容易,彭國華本人也經歷過這樣變態發育過程,他從一個工廠的業務部門(生產、技術、設備運維)負責人,從一個技術管理型人才,離職后運營著一個國內知名的工業互聯網創業社群;主辦過國內大型工業互聯網峰會(工信部謝少鋒司長參加),也拜訪過數百家工業互聯網創業公司,積累了大量行業人脈;最后變態發育成一個行業內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運營高層人才。
彭國華認為,由于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變態發育特點,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需要更多綜合性人才來參與工業互聯網工作,目前工業互聯網的主要參與者來自 服務商、軟件技術人員、互聯網公司從業人員......但還是缺乏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工廠的設備運維優秀人才,他呼吁更多的工廠設備部經理、廠長積極投身到工業互聯網的變革大潮中來!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1文章
44849瀏覽量
375365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7瀏覽量
94191
原文標題:彭國華:工業互聯網的成長,是一個變態發育的過程
文章出處:【微信號:Iotchannel,微信公眾號:聯動原素】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