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人工智能會在一些特定的場景,比如工廠的流水線、安保、疾病的診斷等方面,通過成千上萬次訓練,在大數據計算的賦能下逐漸超越人類,替代人類完成大部分重復性、機械性、繁瑣工作。”
8月22日,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英文簡稱“CDRF”)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聯合舉辦的“投資人力資本 擁抱人工智能:中國未來就業的挑戰與應對”報告發布暨課題研討會上稱。
沈南鵬稱,比如在肺癌篩查方面,每個醫生每天平均看200-300張片子,80%的時間用在做重復的節點識別工作。紅杉中國投資的推想科技,運用AI技術輔助全世界的醫生,每天診斷超過20000例病人肺部影像,AI成為醫生的好幫手。
另外,在邏輯嘗試、創新能力、人文關懷方面,人工智能還遠遠無法替代人類。沈南鵬稱,現在這個階段,離大家所說的通用人工智能(AGI)還有很長一段路。
但從低智能工作當中抽身的人類,現在可以用更多時間和精力從事這些機器解決不了的創造性的工作,所以人工智能帶來的是人類雙手和大腦的又一次大解放,工作意義將從勞動變成創造。
處在人工智能大變革的前夜,AI也會帶來可能的難題和挑戰。 AI這項技術在創造巨大經濟價值的同時,也會消滅大量工作崗位。
人工智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就業,對未來人力資本的發展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投資人力資本 擁抱人工智能:中國未來就業的挑戰與應對》報告中稱,阿里研究院的背景研究表明,在電子商務零售服務業領域,人工智能的應用對生產效率和員工的薪酬待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帶來的就業機會要多于被替代的就業。
在金融業,波士頓咨詢公司的模型估計表明,2027年中國金融業就業人口可達到993萬人,約23%的工作崗位將受到人工智能帶來的顛覆性影響,約39萬智能崗位將被消減;而勝于77%的工作崗位將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工作時間減少約27%,相當于效率提升38%。
麥肯錫公司預判更為大膽,預計2016年—2030年間,中國被替代的全職員工的規模約在4000-4500萬。到2030年自動化將使中國五分之一的制造業工作崗位不復存在。如果自動化進程更快,到2030年,約1億勞動者需要更換職業類型。
沈南鵬稱,如何提前讓整個中國社會,尤其是人才培育體系做好充分準備,讓教育和職業培訓模式,以及勞動力結構適應人工智能即將帶來的各種挑戰和變化,將是我國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中央新疆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認為,人工智能是社會科學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應對人工智能應順勢而為。科學技術進步在替代就業崗位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的崗位,人工智能發展和增加就業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
魯昕認為,各部門、各領域,尤其是政策制定部門應該具有兩個能力,一是前瞻性思維的能力,二是前瞻性行動的能力,知行合一,才能更好適應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盧邁認為,發展人工智能必須重視人力資本投資,人力資本投資要從早期做起,這是在國內外關于腦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研究已經有堅實基礎的。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437瀏覽量
207175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294瀏覽量
238578
原文標題:紅杉資本沈南鵬:AI時代將至 人工智能將帶來各種挑戰和課題
文章出處:【微信號:PCBDoor,微信公眾號:PCB開門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