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又向高通公司開炮。在一段1分鐘長的演講視頻中,趙偉國如是說:
“紫光集團去年營收約600億元,研發投入200億元,今年也會在200億元左右。從研發占收入比的角度來看,我們是中國占比最高的公司。但是無論如何,還是咬緊牙關往前挪。高通就不喜歡,高通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瓴盛,我們的芯片針對50到100美元的手機,高通成立的瓴盛,專門做100美金的手機。中國的情況非常復雜,你們成立了瓴盛,行業因素變復雜了,也影響了高通收購恩智浦,我想外國公司應該更有遠見,給中國企業一口飯吃。”
嗯,看起來趙偉國本次懟高通,還是挺客氣的,甚至帶有“求饒”的意味,“給中國企業一口飯吃”都說出來了。要知道一年多前瓴盛剛組建時,趙偉國罵的可是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不知道是不是罵聲太響,傳到了政府決策層耳朵里,瓴盛一直未得到監管部門的放行,所以也沒有展開實質性的業務。一直到今年5月,才有外媒報道稱瓴盛成立已獲批,正式開始運營。
那么,本次這番表態,趙偉國是服軟了?我看未必。答案就藏在這段話的細節中。筆者嘗試從幾個方面解讀:
第一,高通組建瓴盛,是奔著紫光展銳而來嗎?這個很值得商榷。高通的競爭對手,一是***省的聯發科,在中端市場讓高通非常頭痛,甚至威脅到高端市場;二是客戶,華為、三星、蘋果等手機巨頭均有自研處理器或者相關計劃,從而減少了采購量;三是行業趨勢,手機廠商經過洗牌,馬太效應凸顯,對高通的議價能力越來越強。紫光展銳主要做低端市場,對高通的業績可以說毫無影響??赡苁歉咄命c小錢出來遏制潛在競爭對手,也有可能是展銳的借勢營銷太出色。
第二,成立瓴盛,和高通收購恩智浦失敗,這其中有必然的邏輯關系嗎?高通收購恩智浦,那是400億美元的生意,可能造成行業壟斷的風險,對中國芯片產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組建瓴盛,高通才拿出了1億美元多點,這點影響力可以說微不足道。高通收購恩智浦失敗的確存在復雜的因素,中興禁令事件,這段時間的經貿大環境,大家都懂,但和瓴盛的關系真不大。
第三,這番邏輯不通的話,更有可能是對高通赤裸裸的威脅。有些話不用說的很明白。紫光集團在地方省區動輒能夠簽署上千億的投資,很顯然在中國擁有強大的資源,對當前在中國處境尷尬的美資科技巨頭高通來說,是很大的威懾力。如果你不讓我好過,我就有能力不讓你好過。
話說到這個份上,就不是市場意義的競爭了。紫光展銳想要做大做強,有錢有人有政策支持,還有領導人的雄心抱負,這些已經足夠。筆者認為,犯不著把高通拎出來說事了。打嘴炮不如用產品說話,高通的5G處理器已經達到了商用水準,這才是紫光展銳需要追趕的地方。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