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各國紛紛倡導將互聯網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結合起來,進而提高制造業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從而進一步夯實制造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或主導力量。在 2011 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德國提出了“工業 4.0”概念,推進傳統制造業與現代化信息科技技術進行整合,實現智能化生產;2012年,美國啟動了“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通過信息技術來重塑制造業。在此背景下,中國也提出了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發展規劃和《中國制造 2025》,明確了未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方向,以智能制造為主線,推動中國制造業在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提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產品競爭力。智能裝備制造業是將人工智能、自動化等先進制造技術應用于整個制造業生產加工過程,從而實現生產的精密化、自動化、信息化、柔性化、圖形化、智能化、可視化、多媒體化、集成化和網絡化。根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布的《智能裝備制造業概念及發展圖文解析》,智能裝備制造業包括了智能儀器儀表與控制系統、智能專用裝備、關鍵基礎零部件及通用部件、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等四個方面。
智能裝備制造業主要服務于下游行業的生產、加工、檢測、物料流轉等環節,行業發展與下游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同時,智能裝備制造業存在設計難度高、學科交叉多、研發周期長等技術特點,屬于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行業。此外,智能裝備制造業有助于下游應用企業節約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對國家推進技術創新、調整經濟發展方式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對優化產業結構有重要意義。
1、全球智能裝備制造業市場發展概況
在國外,隨著發達國家推進制造業轉型,智能裝備制造業作為實現產品制造智能化、綠色化的關鍵載體,已經廣泛應用于光伏、電子半導體、汽車、石化、冶金、軍工等領域和各類加工制造生產線。同時,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領域相關的技術、工藝和服務的標準,形成了門類齊全、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體系。
未來,隨著智能制造技術逐步成熟以及環保節能理念的深入人心,智能裝備產業在生產、制造、檢測、物料流轉等環節的應用將更加普及,市場前景良好。一方面,現代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等先進制造技術逐步成熟,應用成本降低,而原材料價格和人工成本持續上升,下游制造業客戶通過上述先進制造技術,實現替代人工、提高生產效率的意愿不斷加強。另一方面,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等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下游制造業客戶為實現資源能源的高效清潔利用和環境影響最小化,需要將生產設備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升級,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柔性。
目前,在全球智能裝備制造業領域,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西門子(Siemens)、日立(Hitachi)、博世(Robert Bosch)、松下(Panasonic)霍尼韋爾國際公司(Honeywell International)、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Electric)、瑞士 ABB 集團(ABB)、施耐德電氣(SchneiderElectric)等跨國公司占據了大部分市場。這些跨國企業具有資金、技術、研發、營銷等方面的優勢,對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更新的反應較為迅速,具有較強競爭力。
2、中國智能裝備制造業市場發展概況
我國智能裝備制造業行業起步較晚,近年來,隨著我國對智能裝備制造業行業扶持力度的加大,特別是在 2012 年《智能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和 2015 年《中國制造 2025》等政策相繼實施以后,我國的智能裝備制造業發展速度增長較快。
同時,根據國家《“十二五”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規劃》,到 2015 年,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銷售收入預計將超過 1 萬億元。到 2020 年,智能裝備制造業將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導產業,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 萬億元,在未來5至10 年,中國智能制造裝備行業將達到25%的年均增長率。
雖然,目前我國智能裝備制造業在研發水平、制造工藝、產業體系等方面仍落后于發達國家,但隨著我國制造業升級轉型的深入以及行業內核心企業在智能裝備關鍵技術上不斷的研發投入,將大幅推動智能裝備國產化水平的提升,行業內部分產品已經在技術標準、穩定性、可靠性上已能與國外品牌展開競爭,并且在進口替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66瀏覽量
103460 -
智能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4899瀏覽量
55489 -
可視化
+關注
關注
1文章
1197瀏覽量
20969
原文標題:【重磅】我國智能裝備制造業概況研究
文章出處:【微信號:industry4_0club,微信公眾號:工業4俱樂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