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煤炭品價格的上漲,煤炭在運輸途中經常發生更換、以次充好等作弊現象,給企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目前比較常規的防護方式是使用封條、鉛封、機械鎖等手段,這些手段作用不大,很容易破解、只不過增加作弊者的麻煩而已。
一種電子封條,包括鉛絲和鉛封本體,鉛絲穿過封閉件上的鎖定元件。該電子封條還包括設置在鉛封本體內的光發射元件、光接收元件、光纖及控制器,光發射元件與光接收元件通過光纖相連,光纖與鉛絲一同穿過鎖定元件,控制器分別與光發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相連;該控制器包括:發送單元,將原始數據進行隨機編碼和變頻處理后加載到所述光發射元件上;存儲單元;接收檢測單元,將從光接收元件接收的數據流進行解碼,并將解碼后的數據與原始數據進行比較,如果解碼后的數據與原始數據不一致,則觸發存儲單元生成事件記錄數據;輸出單元,用于輸出存儲單元存儲的事件記錄數據。本實用新型的防偽性好、能夠對電子封條遭到拆卸的事件進行記錄。
太原易思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根據煤炭產品運輸量大、價值相對較高的特點,推出了基于RFID的礦物運輸監控系統,適用于電廠、冶煉廠、焦化廠、煤礦、鋁廠、礦山等需要運輸礦產品的企業,有效防止運輸途中對礦產品的更換、摻雜、以次充好等作弊行為。
一、系統概述
易思RFID礦物運輸監控系統采用RFID電子封條,安裝在運輸車輛的箱門上,每個RFID電子封條具有全球唯一的號碼,它自動記錄車廂箱門開啟時間,礦物到達目的地后由RFID讀寫器自動讀取RFID電子封條中儲存的貨物運輸信息,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縮寫RFID),射頻識別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射頻識別技術是一項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識別目的的技術。 從信息傳遞的基本原理來說,射頻識別技術在低頻段基于變壓器耦合模型(初級與次級之間的能量傳遞及信號傳遞),在高頻段基于雷達探測目標的空間耦合模型(雷達發射電磁波信號碰到目標后攜帶目標信息返回雷達接收機)。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發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頻識別技術的理論基礎。
二、系統特點
安全性:全球唯一的電子序列號(ID),ID碼長度為64位(二進制),不可更改、復制,只能通過讀碼器讀取。同時,對寫入RFID的信息采用加密技術、只寫入基本數據,更多的數據存儲在系統數據庫中,整個系統可以認為無法破解。
環境適應性:RFID不受雨雪、冰雹、灰塵與光線等的影響,可全天候、無接觸地完成自動識別、跟蹤與管理。
方便性:由于采用遠距離射頻識別技術,查驗手續由系統自動完成,管理人員及司機無需下車,對于粉塵、污染、寒冷、炎熱等惡劣工作環境尤為適宜。
經濟性:本系統采用RFID電子封條技術監控礦物運輸的車廂開啟情況,無需實時監控車輛運行情況,大大降低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尤為適合礦物量大價廉的特點。
三、系統功能
信息存儲,雙重防偽:內置全球唯一數碼ID,可將運輸車輛、集裝箱號及裝載貨物的詳細資料,存儲到電子封條,并生成不可重復的隨機碼實現電子防偽功能,與機械防偽構成雙重防護體系。結合手持式控制器,實現途中臨時查驗和異常情況處理。
異常報警:在監控狀態下隨時檢測鎖體狀態,發現外力破壞、擅自開啟等異常情況,車輛經過道口或者過磅時自動向發送報警信息。
物流監控:通過配置方式支持各種不同的礦物運輸監管業務需求。
四、使用流程
電子封條鎖安裝在車廂開關處,使用方法跟傳統鎖具差別不大,只是在發運前需要一個遠距離閱讀器的施封動作。
上鎖:始發煤礦、煤場等地點,駕駛員將鎖鎖上,此刻電子封條把上鎖時間等信息被記錄到RFID中。
始發場出閘:當貨車駛到電動門閘口時,始發場RFID讀寫器自動讀取電子封條的信息,察看是否鎖閉,同時系統自動寫入運輸車輛信息到電子封條RFID中,發出開閘指令。
聯網:始發場把貨物信息、車輛信息通過網絡傳送到監控中心服務器。對于始發場是外單位的應用,該步驟可以跳過。終點場入閘:當貨車駛到終點場電動門閘口或者磅房時,RFID讀寫器讀取電子封條信息,判別車輛在運輸過程是否有作弊行為。如正常予以放行,使電子封條處于可開啟狀態,并對電子封條予以初始化。
開鎖:車輛進入貨場,管理人員開鎖,電子封條被回收,用于下個循環。
-
RFID
+關注
關注
388文章
6180瀏覽量
238178 -
存儲
+關注
關注
13文章
4337瀏覽量
85991 -
監控系統
+關注
關注
21文章
3937瀏覽量
1757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