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Arm發布了第一代面向AI和機器學習的處理器“Trillium”。
在核心硬件布局AI的賽場上,Arm并非迅速,不僅如英偉達、英特爾、賽靈思等CPU、GPU、FPGA巨頭早已磨刀霍霍,國內寒武紀、地平線、深鑒科技等技術獨角獸也都在摩拳擦掌。與此同時,BAT、谷歌、亞馬遜等國內外科技巨頭也并沒有打算放棄分食核心硬件市場,頻頻亂入。
相較于英特爾、英偉達們,Arm缺乏行業頭部和黃教主個人風采的主角光環,而在國內市場上,也沒有獨角獸們的天時、地利、人和。那么,在存在感略低,缺乏自帶流量的體質下,Arm未來之路在何方?
新品性能“博采眾長”卻反應寥寥
各方面先天條件略遜一籌,只有跟得上時代步伐才不至于掉隊,Arm也把新品基調定在了AI上。
從向外界透露Trillium的相關設計細節,到最終推出,Arm用半年時間將Arm ML處理器、OD處理器、以及NN軟件三個板塊推向市場。
據官宣,ML處理器主打機器學習,擁有極高的運算速率,最高性能可達4.6萬億次每秒,能效超過3萬億次/秒/瓦(TOPs/W),能夠實現的應用場景集中在物聯網(IoT)、無人機、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以及移動設備、智能相機等。
而對象檢測“OD處理器”作為第二代產品,性能是傳統數字信號處理器(DSP)的 80 倍,最小檢測區域50×60 像素,探測到的物體和人數量“沒有上限”。值得一提的是,該屬性特別適合移動領域的面部識別傳感器,適用于搭載高端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比如iPhone X、Galaxy S9、華為Mate系列等。
此外,據最新介紹來看,Trillium還創新性的舍棄了高速緩存,同時兼具英偉達TensorCore功能、FPGA可編程性,以及DSP的低功耗處理能力等優越性能。
這些性能被業界解讀為“博采眾長”,但相較于英偉達每次GPU新品發布都被業界大肆報道宣傳,動輒“核彈”刷屏,Trillium卻像一個門門功課優秀,卻不被關注的優等生,并沒有召喚出市場熱情,報道稀疏,反饋寥寥。
這一現狀,其原有自。
Arm背后的英特爾、三星、谷歌和寒武紀們
雖然在智能手機市場上占據絕對的軟件架構優勢,Arm的生存現狀仍然腹背受敵。CPU、GPU想要分食英特爾、英偉達市場并非容易,在它之前還有同樣不甘示弱的AMD。
而即便是打上人工智能的噱頭,也可以發現這一市場早已競爭者遍地。
英特爾早在去年便推出了人工智能芯片Loihi,今年五月進一步發布新一代專為機器學習設計的神經網絡處理器——Nervana NNP-L1000 (Spring Crest);英偉達去年底發布的“Titan V”也明確面向AI,今年上半年,再次推出專門為機器人設計的AI芯片Jetson Xavier,而其面向自動駕駛的“DRIVE”系列也是各項性能爆表;在英特爾和英偉達之后,AMD即將于年底推出的“Rome”和“Vega 20”兩款面向AI和深度學習的處理器產品也備受業界期待。
除了芯片領域的傳統勁敵,Arm還面臨著來自于跨界巨頭和獨角獸們的潛在威脅。
盡管三星在移動端的市場份額被不斷崛起的新興品牌所蠶食,但在半導體業務上卻大獲全勝,在去年超過英特爾并一直保持該優勢;谷歌專門為 TensorFlow 深度學習框架定制的TPU也獲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高通憑借驍龍系列持續推動其在移動終端AI領域的研究。當電子巨頭、移動互聯網巨頭紛紛表示進入芯片設計領域,對于Arm來說是十足的壞消息。
此外,其身后還有可以獨當一面的獨角獸企業,在依托國家資源和資本下迅速成長。FPGA廠商賽靈思7月收購的“中國英偉達”深鑒科技,后者在去年10月推出了包括深度學習SDK DNNDK在內的六款AI產品;華為所宣傳的首款手機AI芯片麒麟系列實際來自有中科院背景的寒武紀;地平線余凱則立志通過AI做中國的英特爾……
在技術、市場、資本、政治資源各方角逐都不占優勢的現實中,Arm盡管背靠軟銀,也難免形單影只。
未來之路在中國?
背靠大樹好乘涼,Arm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今年5月,公司以51%的股權與中國投資者達成合作,成立合資公司Arm mini China。
在Arm的營收構成中,有25%來自中國,此次合作,是Arm以出讓利潤換取市場的舉措。
事實上,用利潤換市場并非Arm首創。2016年,AMD與中國成立合資公司開發X86,是當時包括英特爾、英偉達三家在內唯一對中國開放技術的芯片巨頭。
這次合作給江河日下的AMD注射了一劑強心劑,不僅營收大幅增長,也成功扭虧為盈,股價大幅上升。最重要的,合作給AMD帶來了極大的信心提振,加大產出力度,2017年推出了全新的Zen架構,結合其走在前端的工藝流程,近兩年與老對手英特爾和英偉達的差距逐漸縮小。
反觀中國,也在這次合作中以市場換取了技術。首先,通過吸收市場主流產品的源代碼,以及進行修改形成自主的CPU核,相當于合資公司變相擁有了X86授權,可以在中國市場進行銷售;其次,以AMD控股的合資IP公司設計的CPU核為基礎研制CPU,芯片公司由中方控股,在后端上可以學到AMD雄厚的設計方法。
回到Arm,雖然其占據了全球95%的智能手機軟件架構,成為移動端標配,但軟肋也非常明顯,沒有自己生產芯片的能力,而只是出售芯片架構,使得利潤偏低。另一方面,其進軍PC和服務器的舉措也普遍不為業界所看好。
這些都催生了Arm與中國資本的合作。
Arm與中國合作的淺層邏輯在于:其一,依靠中國較為完整的產業結構,自行生產Arm構架的芯片處理器,從而填補硬件空白成為CPU制造商;其二,合資公司可以帶來資金的注入,改善公司的財政狀況,通過Arm mini China在A股上市,從而改變整個集團的利潤情況。
除了完善產業結構和改變經濟狀況之外,合作更深層的原因還在于獲取更多的國家資源。
不得不說,這起收購案發生時間頗為微妙,“中興事件”事態正酣,中美的緊張局勢讓中國認識到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而除美國之外,中日關系也是關系到中國核心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2016年被軟銀收購的Arm,也不時刺激著國人神經。合資后,不僅合資企業被視為中國企業,51%的股權下也可以爭取更多的核高基支持,以及滲透政黨市場。
一個有意思的插曲是,或因為特殊的環境背景,Arm mini China在成立時特別標注了特殊條款:禁止將股票出售給美國人以及與美國政府、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有關的任何人。
反過來看中國可以在這次合作中獲得怎樣的收益,與同AMD合作技術轉讓具有誠意不同,業界普遍認為根據Arm既不開源,也不開放的政策,不會將真正的核心技術透露給合資企業,而在所謂“自主研發”的外殼下,還有可能會綁架國家資源,不能輕視潛在的合作風險。
如此來看,即使有AMD的前車之鑒,Arm想要搭乘除資本之外的“中國智造”便車也并非易事。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150瀏覽量
368467 -
AI芯片
+關注
關注
17文章
1901瀏覽量
35143
原文標題:Arm的AI芯片江湖
文章出處:【微信號:Anxin-360ic,微信公眾號:芯師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