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音頻廣播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傳統的中短波頻段廣播中.由于中短波信道變化復雜、受干擾嚴重,且采用模擬幅度調制(AM),致使目前中短波廣播的質量遠遠低于人們的收聽要求。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為提高中短波廣播質量提供了一種全新酌途徑,音頻廣播從模擬到數字的過渡成為必然。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DRM(Digital Radio Mondiale)系統應運而生。DRM系統采用OFDM調制方式,引入了先進的信源信道編碼和調制技術,使得AM波段的音頻廣播質量大大提高,在保持現有10kHz帶寬時接近了FM廣播的質量。
本文首先簡單介紹DRM系統,然后重點討論DRM測試接收機的設計背景、信號處理流程及硬件平臺的結構。
1 DRM系統介紹
1.1 系統概述
DRM系統采用OFDM調制方式,具有多種傳輸模式,適用于多種信道和帶寬的傳輸方式,可以傳送音頻流及數據流。DRM標準同時提供了數模同播的廣播方案,可以將模擬與數字信號同時以同一載波頻率播出,有利于模擬廣播向數字廣播的平滑過渡。
DRM系統框圖如圖l所示,主要由三個邏輯通道組成:主業務通道(MSC)、業務描述通道(SDC)和快速訪問通道(FAC)。
FAC通道提供信號帶寬、調制方式和交織長度等信息;SDC通道提供如何解調MSC、如何找到相同數據的其他數據源,以及在復接器中為業務提供屬性等信息;MSC通道包含音頻或數據業務,通過復接器對不同保護級別的數據和音頻業務進行復接,MSC最多可以包括四路業務,任何一路都可以是音頻或數據。
1.2 信源信道編碼
DRM的信源編碼采用先進的AACPlus等編碼技術,有效地提高了信源的壓縮比。
信道編碼采用基于卷積編碼的多級編碼(MLC,Multi-Level Coding),可以分為標準映射(SM)、對稱分級映射(HMsym)和混合分級映射(HMmix)三種QAM映射類型。通過交織克服時間和頻率選擇性衰落,根據信道特性可以選擇2s的長交織或者0.4s的短交織。
1.3 導頻
DRM在所傳輸的OFDM碼元中插入了三種導頻信息,可用于接收機同步、均衡處理。其中頻率導頻主要用于接收機頻偏的估計;時間導頻用于接收機幀同步的計算;增益導頻用于接收機信道估計。
2 DRM測試接收機設計背景
我國已經在部分地區進行了DRM系統的現場測試,測試效果令人滿意,這給DRM系統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目前,國內外采用的DRM接收機大多是基于PC的DRM軟件接收機,已經比較成熟,但其應用范圍終究受到一定限制。適于廣泛應用的便攜式硬件DRM接收機目前還處于研制階段,尚未批量生產。而DRM系統只有在專用ASIC推出后才可以迅速降低接收機的成本,才能有利于DRM系統的推廣。
基于上述考慮,asic,設計了DRM硬件測試接收機。一方面是對硬件實現DRM接收機的一種探討,另一方面可以以此為原型機,進一步為設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DRM接收機ASIC積累經驗。為此,筆者將設計目標確定為:可以驗證DRM接收系統的各種算法,可以對相同模塊的不同算法進行比較,可以對算法的硬件可行性、穩定性及復雜度進行評估。考慮到全數字接收機代替現有模擬接收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設計中同時考慮了數模同播的兼容性問題。
3 DRM測試接收機信號處理流程
根據數模同插的要求,在設計DRM接收機RF前端時采用了改造現有模擬收音機的方法。整合后的接收機既可以收聽模擬信號,又可以完成數字信號的處理,這樣就可以適應數模同播的需要。下文主要討論數字接收機的信號處理過程。
測試接收機系統框圖如圖2所示。接收信號通過模擬收音機前端下變頻到中頻,將中頻信號引出,經過濾波送入AD采樣,從而獲得中頻采樣數據。
中頻采樣數據通過正交解調得到基帶數據。首先通過碼元同步找到OFDM碼元的起始位置,然后通過FFT完成OFDM信號的解調,將時域數據變換到頻域,并利用頻率導頻信息計算并校正頻率偏差,因為OFDM系統對載波頻偏非常敏感,經過頻率校正后,頻率誤差應小于0.01倍子載波間隔。在此基礎上,利用時間導頻信息找到DRM系統的傳輸幀起始碼元,此后接收機從傳輸幀起始位置開始進行后續處理。
由于短波信道變化復雜,時域及頻域的選擇性衰落都很強,造成丁接收信號的幅度和相位受到嚴重干擾,在解高階QAM映射時會引入較大的誤差,框圖中的均衡模塊用來解決上述問題。DRM系統設計了增益導頻,分布在時間一頻率域上,利用增益導頻的信息進行信道均衡。
按圖2所示流程,從均衡后的數據中提取FAC單元并將其解碼,得到解調SDC的信息;再提取SDC單元,根據FAC的信息解碼SDC,得到SDC數據實體;最后提取MSC,根據FACSDC的信息解碼MSC。上述單元分別經過解交織、解OAM映射、Viterbi譯碼、能量解擾等模塊的處理后,最后將MSC解復接后的數據進行音頻譯碼或者數據解碼。
4 DRM測試接收機硬件結構
測試接收機基帶信號處理部分主要采用ARM與FPGA聯合處理的硬件平臺實現。ARM處理器可以在不改變硬件結構的情況下,通過下載不同的軟件程序實現不同的功能,這樣非常有利于不同算法的驗證,而且ARM公司可以提供處理器內核,為進一步設計接收機ASIC奠定基礎。由于ARM以half-word(16 bits)為最小處理單位,所以用ARM處理器處理比特流信號會造成處理器資源的浪費,為此針對比特流信號的處理采用專用邏輯電路實現,在測試接收機中用FPGA實現。這樣,兩種處理器的特性可以形成互補,使硬件平臺設計比較合理。
4.1 模塊劃分
DRM系統設計了多種模式,不同模式的碼率是不同的,在正交解調后需要變碼率輸出;Viterbi譯碼器也是以比特流為處理單位;考慮到這兩個模塊的算法特點及數據輸出形式,將這兩個模塊放在FPGA中實現。
圖2中所示的其他處理模塊,特別是同步和均衡模塊是接收機的關鍵模塊,其性能好壞直接影響接收效果,并且根據今后現場測試的情況,其算法存在調整的可能性.因此這些模塊通過ARM實現。需要對算法進行調整時,只需修改軟件程序,重新載入ARM即可,硬件部分無需改動。以實現測試接收機便于對各種算法的性能進行驗證和比較的目的。
4.2 硬件平臺結構
測試接收機硬件平臺如圖3所示。FPGA采用XILINX公司的VirtexⅡXC2V500型芯片;ARM采用三星公司的S3C4510B型ARM7 TDMI芯片;ADC模塊采用了AD公司14-bit的AD9243。FPGA與ARM之間通過雙口RAM進行數據交互,使用HC245芯片作為地址和數據總線的驅動。
A/D采樣后的中頻數據送入FPGA做正交解調;FPGA將解調后的數據寫入雙口RAM同時給ARM產生中斷信號;ARM響應外部中斷,將數據讀入、進行后續處理。
如圖2中的流程,ARM在處理完解交織后,將處理后的數據寫入雙口RAM,同時向特定的地址寫控制字,FPGA檢測到控制字后,將數據讀入.進行Viterbi譯碼。FPGA將Viterbi譯碼結果寫入雙口RAM,向ARM發出中斷信號,ARM響應中斷,將數據讀入,再進行后續處理。
4.3 主控制程序流程圈
根據圖2所示的DRM信號處理時序,圖4為ARM基帶處理主控制程序流程圖,依次進行碼元同步、整數倍頻偏估計、幀同步及后續信道解碼處理。上述過程實現了DRM接收機基帶信道解碼過程。
4.4 測試結果
測試信號采用模式C、10kHz帶寬的DRM信號,信道采用標準中提供的2號信道模型,SNR=23dB,頻偏為2倍子載波間隔。
測試結果示于圖5中,其中圖5(a)為未經過同步和均衡處理的數據星座圖;圖5(b)“(d)為接收信號通過硬件正交解調、同步、均衡、信道解碼等模塊后輸出數據的星座圖。從圖5中可以看出,經過同步、均衡處理后,星座圖明顯改善,處理器有效地解出了三個通道的數據。
數字廣播產業有廣泛的市場前景,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接收機對民族工業具有特殊意義。本文討論的DRM測試接收機信號處理流程及硬件平臺的結構是對硬件實現DRM接收機的一次有益嘗試。上述結構、算法已經在ARM7和FPGA的硬件平臺上聯調通過,驗證了本文提出的信號處理流程及硬件平臺的可實現性,但所驗證的主要是基帶信號處理功能,還沒有包括接收機的全部.整個測試接收機的設計工作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
責任編輯:gt
-
asic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204瀏覽量
120560 -
收音機
+關注
關注
58文章
595瀏覽量
76017 -
接收機
+關注
關注
8文章
1182瀏覽量
5353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